分享

虚拟和现实的界线在哪?

 碧海蓝天kx32di 2022-11-27 发布于内蒙古

老王哲学课堂

虚拟和现实的界线在哪?要搞清楚这个问题,需要先知道虚拟和现实的本质区别。

而要谈区别,一个原则是第一位的——存在。

万事万物、所有的一切首先得存在,然后才有存在形式、时空、状态、关系……的区别,如果不存在当然谈不上区别。

而对于人来说怎么才算存在呢?感知和意识,通俗来说就是五感加上思想。是的,除此以外人没有任何可以确定其他东西存在的方式。

如果一个东西不能通过人的感知系统与人相互作用,那么人就大概率认为这东西不存在——你不能想象你从来没见过、听过、感受过和思考过的东西,就像你无法给一个天生目盲的人解释红色是一个什么颜色一样。

古人看不见细菌病毒,他们无法想象是那么小的东西在起作用,只会把这些东西造成的宏观表现(疾病、死亡)归结为神罚或者魔鬼,也就是把无法感知的东西用一个具象化、可感知的东西替代。

图片

电子就更明显。在现代物理学建立以前没有人知道电子存在,知道的只是电子变化的宏观现象。实际上由于电子足够小,即使到现在也无法让一个人“知道”电子究竟是什么或者“长”什么样,所有关于电子的图片照片,只不过是示意图、概念图或者运动轨迹、变化状态,并非电子本身。

图片

电子云分布及相互作用概念图

现代很多人对于类似电子这类微观粒子的承认在很大程度上是基于对科学、科学家的信任,甚至可以说是崇拜。因为这些微观世界的东西远远脱离人的感知,五感不可触达,往往只能通过精密逻辑推演才能确证存在;而调用精密逻辑对于绝大多数普通人来说太难了,只能无条件默认其存在,这不就跟无条件相信神存在一样吗?

因此再次强调:

对于人来说,一个东西必须作用于人的五感和意识,这个东西在人的角度来说才是存在的;不管它是不是独立于人而真存,只要它完全不作用于人的五感意识那对人来说就不存在。

其实不止对人来说是这样:猫不知道这个世界上存在电池、电容、二极管、射频器、透镜……它只知道(其实是眼睛看到)当你按下由上述组件构成的激光笔会出现一个红色光斑,这个光斑好像某个小动物的眼睛,对猫来说存在的可能是个可以欺负的小动物,而不是激光笔,激光笔对猫来说不存在。

图片

到这里一个隐藏的巨大Bug就浮现出来——

人类无法判断我们所知的存在,是不是真存。

这个Bug早在200多年前的休谟康德时代就被发现了,到现在已经成为哲科思想的基本共识。

也就是说:人类确认存在完全依赖感知和思想,反而对存在对象本身关系不大。那么直接作用于感知和思想不就可以操纵“存在”了吗?

不要以为操纵“存在”是现代科技发达之后的产物,古人早就发现这个现象,比如口技、戏法、魔术……就是通过操纵听觉、视觉等感受让人产生感知和意识的不协调而形成戏剧效果;而现代人们则将这种操纵在各种领域使用、不断推向极致,比如电子游戏。

图片

游戏星际争霸2

目前游戏操纵的主要是视觉、听觉和因果关系。视觉听觉属于感知,因果关系主要是指你进行一个操作,游戏里的角色就会发生某个相应的变化,这些变化在时空序列上一一对应,让你认为你的操作与角色之间有必然关系,你就可以进行判断、选择、分析、预测……等各种意识活动,这是对意识层面起作用。

也就是说目前游戏操纵了五感中的2个感知和意识,就已经让很多人上瘾沉迷了。如果操纵五感呢?那么绝大多数人将无法分清虚拟和现实。

这并不是不可能,五感中的其他三种感觉味觉、触觉、嗅觉也可以通过生物电刺激的方式“凭空”产生,这就是今年诺贝尔奖的成果。

请注意这里的关键词——凭空,这就是区别虚拟与现实的关键。

所谓“凭”,就是依据什么,由什么而生发,主动采用什么;所谓“空”,不是什么都没有,而是依赖于意识,不依赖于感知。

因此“凭空”指的是:以意识为基础和驱动,创造、操纵感觉和其他意识。这样产生的“存在”就是虚拟的。

对于全部存在对象而言,不管人能不能感知、意识到它,它都存在;然后其中一部分存在物因为能被五感感知到,能被意识思考到,于是成为人确认的存在。这个确认过程只不过是五感和意识与某些对象达成一种信息交互,这些对象并不会有意识要“创造”或者“操纵”你的感知或意识,这种存在就是现实的。

举例:比如糖这种存在物能被人品尝到甜味,人能通过五感和意识确认到糖的存在,但是糖的存在不是糖有意识要在人这里“刷存在感”,只不过刚好它可以提供人生存所需能量,对于糖来说人需不需要它、被怎样感知、甚至人存不存在全都“无所谓”;此外糖虽然可以被五感感知到,但是它不会操纵人的感觉,它不一会让人感觉甜,一会让人感觉苦。但是只要愿意,科技人员可以做出一根棒子,让你舔一下感觉甜,再舔一下感觉苦。

也就是说:

  • 现实的存在符合演化过程,是生物为了求存、不断和各种存在物交互,逐渐筛选出来的独立存在。这是逐渐归纳的过程;

  • 而虚拟的存在不符合演化过程,是人在掌握了感知、意识的一些基本规律之后,有意识创造、操纵感觉和意识。这是逐渐演绎的过程。

到这里你就理解前面一会甜一会苦的科技棒子,虽然是一个实在物,你看得见摸得着尝得到,甚至你知道其中的原理,但是它也属于虚拟的范畴;而你看不见摸不着没味道的空气、微生物、宇宙微波背景辐射,它们属于现实的范畴。

图片

宇宙微波背景辐射

总的来说,区别是现实存在还是虚拟存在,并不取决于这个对象能不能被感知、被意识,而是这个对象的源发是什么,源发与意识是否彼此独立,与主体的关系是演化出来的还是他人意识作用下形成的。可以具通过该图象化地表示为:

图片

制图:我媳妇 ©王的学习笔记

还是那句话,存在是一切之根本。搞清楚这些看似没用的东西,才能很好理解虚拟的存在有什么用、是不是骗人、有什么价值、该怎么用。下一篇将会进一步分析以往的思想和现在的思想,在存在这个层面有什么不同。


-End-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