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季札:春秋吴国先贤,“三让其国”,功与过谁人评说

 四地闲夫 2022-11-27 发布于山东

春秋吴国,有一位与孔子齐名的先贤,贤到孔子都仰慕他,被称为'南方第一圣人'。历史评价他品德高尚,有远见卓识。是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外交家、文艺评论家。今天让我们来看看他传奇的一生。

季札:春秋吴国先贤,“三让其国”,功与过谁人评说

三次让国:品德高尚还是推卸责任?

季札的祖先是周朝的泰伯,孔子说泰伯是“至德”的人,为什么呢?因为泰伯本来是周朝的王位继承人,但是他的父亲却想把王位传给小儿子和小儿子家的儿子(这段历史感觉让我想起康熙、雍正、乾隆)。泰伯也是个知趣的孩子,主动把王位让了出来,借口自己要出去采药,一采就采到遥远荒芜的荆蛮之地。你要说他对王位没兴趣吧,也不是,泰伯在这里白手起家、艰苦创业,建立了吴国。

让国估计是有遗传的。季札是吴国国君寿梦的四儿子,德才兼备,老父亲很器重他,就想传位给他,他不干,拒绝了。

季札的兄长们也很疼爱他,为了让他做一回吴国的国君,废了老鼻子劲,父亲寿梦百年之后把王位传给大儿子,大儿子觉得自己不行,一心想把持国的重任托付给他,但被季札婉言谢绝了,还给大哥整了这么一段不恰当的比喻:“曹国的人想拥立贤能的子臧(自喻?),来取代无德的曹君(说谁呢),但被子臧所拒绝。为了坚守臣民应有的忠义,并打消国人拥立的念头,子臧离开曹国,奔走到了宋(你再说我也跑)。子臧谦恭无争的美德,被人们赞美为能'守节'的盛德之人。虽然我无德,但祈求追比贤圣,则是念念在心啊”。核心意思就一个,我想做圣贤,你别逼我啊!!!

果然,季札的厚德感动了吴国的人,他们如众星拱月一样,一心想要拥戴季札为国君。不得已之下,季札选择退隐山水,成日躬耕劳作,才彻底打消了吴人的这个念头。

吴人的念头打消了,大哥却执念了,整了个“百年工程”。他留下遗训,让后人将王位依次传给弟弟,这样最终就能传到季札的手里。大哥死后,传位给二哥;二哥死后,传位给三哥;三哥死后,击鼓传花终于轮到老四季札了,还是“将授之国而避不受”,再度归隐而去。可见国君之位容易让人短命,不做真是先见之明。

这个“百年工程”很快带来了后遗症,三哥死后传位给了自己的儿子“僚”,这让大哥的儿子“公子光”不服,公子光使专诸(有名的刺客)刺杀僚而自立,即阖闾(夫差的老爹)。对此,季札只能服从,但是跑到“僚”的墓前大哭了一场,不知道是不是哭“道德在武力面前的无助”呢。

出使各国:“一路奏乐一路舞”,范儿十足

季札:春秋吴国先贤,“三让其国”,功与过谁人评说

在鲁国做艺术评论家:季札出使鲁国,鲁国请他看了一场周朝文化大型音乐会,音乐会上他以精彩的点评,语惊四座。听到《唐》的时候,他说这是思接千载的陶唐氏遗风;听到《大雅》的时候,他认为在乐曲深广的气魄里有文王之德。当《魏》歌四起,他说那'大而宽,俭而易'的盟主之志辉映着以德辅行的文德之教。一直到《招箾》舞起,季札惊叹道:这是至德乐章,如同苍天无不覆盖,大地无不承载。就算是盛德之至,也是无以复加了。总之,这些音乐我们也没停过,但是文字功底确实让人佩服,想象力也足够丰富。

出使郑国教朋友做国君。国君什么的,自己是不爱做的,但是可以教人做啊。季札出使郑国,和子产(也是春秋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一见如故,不顾交浅言深,分别是语重心长地对子产整了这么一段“你们的国君无德,在位不会很久的,将来王位一定会传到你手中。你统理郑国的时候,务必要谨慎,务必以持国。否则郑国很难避免败亡的命运。”谆谆教诲,朋友瞬间变师生。可惜,子产先后辅佐郑简公、郑定公,也没如季札预言那样当上王。

在卫国做预言家。季札来到卫国,交往了很多的新老朋友,季札发现卫国有许多贤明之士,卫君也很开明。于是他预言说:'卫国有这么多的贤士良臣辅佐国君,是一个政治十分稳定,百姓安居乐业的国家。'这一年是公元前544年,不久卫国孙氏、宁氏专权,君臣关系不和,后又出现卫庄公与卫出公父子争国,国力进一步削弱。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