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部《芥子园》,齐白石、黄宾虹、徐悲鸿态度为何截然不同?

 馱夫 2022-11-28 发布于福建
《芥子园画谱》一直被奉为学画人的圭臬,最初由清初名士李渔之婿沈心友延请王概、王蓍、王臬兄弟三人共同编集,书名取自李渔在金陵的别墅“芥子园”。
可是在对待《芥子园画谱》上,齐白石、黄宾虹、徐悲鸿几位中国画巨匠的观点并不一致,甚至截然相反。


齐白石的态度

《齐白石自传》说:“光绪八年,我二十岁。在一个主顾家中,无意间见到一部乾隆年间翻刻的《芥子园画谱》,五彩套印。虽是残缺不全,但从第一笔画起,直到画成全幅,逐步指说,非常切合实用。我仔细看了一遍,才觉着我以前画的东西,实在要不得。……有了这部画谱,好像是捡到了一件宝贝,就想从头学起,临它个几十遍。……就向主顾家里借了来,跟母亲商量,在我挣来的工资里,匀出些钱,买了点薄竹纸和颜料毛笔,在晚上收工回家的时候,用松油柴火为灯,一幅一幅地勾影。足足画了半年,把一部《芥子园画谱》除了残缺的一本以外,都勾影完了,钉成了十六本。从此,我做雕花木活,就用《芥子园画谱》做根据。”
后来他又说:“这五年,……我自从有了一部自己勾影出来的《芥子园画谱》,翻来覆去地临摹了好几遍。……这些位神仙圣佛,有的画成一团和气,有的画成满脸煞气。和气好画,可以采用《芥子园》的笔法。煞气可麻烦了,只得在熟识的人中间,挑选几位生有异相的人,作为蓝本。”可见《芥子园画谱》对齐白石绘画的启蒙如何之重要了,也让齐对它推崇备至。


黄宾虹的态度

黄宾虹曾批评《芥子园画传》:

“自有《芥子园画谱》出,而中国画家之矩矱,与历来师徒授受之精心,渐即澌灭而无余”

“自李渔刻《芥子园画传》 ,笔墨之法,学无师承”

在他看来:“古人学画,必有师授,非经五七年之久,不能卒业。后人购一部芥子园画谱,见时人一二纸画,随意涂抹,已觉貌似,作者既自鸣得意,观者亦欣然许可,相习成风,一往不返。”



徐悲鸿的态度

在《新艺术运动之回顾与前瞻》一文中,徐悲鸿说:“此著名之《芥子园画谱》,可谓划时代之杰作。因由此书出版,乃断送了中国绘画。因其便利,当时披靡,八股家之乡愿学画,附庸风雅,而压低一切也。”
在《漫谈山水画》一文中(原载1950年2月12日《新建设》第1卷第12期),徐悲鸿又说:“到了李笠翁,便纠合画家,编了一部三个月速成的《芥子园画谱》,让当时那些念书人学几笔画,附庸风雅,于是扼杀了中国全部绘画,不仅山水一门,亘三百年,因为有了《芥子园画谱》,画树不去察真树,画山不师法真山,惟去照画谱模仿,这是什么龙爪点,那是什么披麻皴,驯至连一石一木,都不能画,低能至于如此!”
在《论中国画》中,徐悲鸿再次批评了《芥子园画谱》:“李笠翁以此投机心理为《芥子园画谱》,因而二百年以来科举出身之文人称士大夫者,俱利用之号为风雅,实断送中国绘画者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