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被遗忘的京城著名古寺

 新用户8926AVU2 2022-11-28 发布于北京

古都北京,历史悠久,佛寺众多,其中元代以前的有始建于西晋的潭柘寺、始建于东晋的红螺寺、始建于隋代的戒台寺、始建于隋末唐初的云居寺、始建于唐代贞观十九年的法源寺、始建于唐代大历年间的灵光寺、始建于辽代应历初年的龙泉寺、始建于辽代咸雍四年的大觉寺、始建于金代的广济寺。如今,这些著名古寺均被保护的非常完好。

然而,北京还有一座始建于金代的著名古寺,因为历史的原因,已从人们的视线中消失了,它就是庆寿寺。在北京建都八百六十八周年前夕,我们不妨重温一下它的兴衰历史。

庆寿寺是京城著名古寺,历经金、元、明三代,而其寺院中的庆寿寺双塔却经元、明、清三朝至民国,并一直留存到共和国初期。

庆寿寺始建于金代章宗年间(一一八九年至一二〇八年),称“大庆寿寺”。当时的大庆寿寺“壮丽甲于京都诸寺”,名冠京师。寺院中曾有碑亭两座,碑上分书“飞虹桥”、“飞渡桥”,笔力苍劲,墨润饱满,为金章宗完颜璟亲笔所书。

元代至元十二年对庆寿寺进行重修,费时七年。元代时的庆寿寺,占地百顷,规模宏大,完整壮观,景致秀丽,建筑优美,殿宇庄严,古木参天,松樾盈庭,佛像众多,香火极盛。

金末元初,北方最为重要的宗教领袖海云禅师住持庆寿寺。元代初期,海云禅师被元世祖忽必烈封为国师,备受皇室和朝廷礼敬,擢居天下禅林之首,掌领全国佛教。在元代藏教盛行的情况下,海云禅师极力举扬临济宗旨,大振禅风。其门下有杰出弟子十四人,其中以得法大弟子可庵朗公最为著名。

可庵朗公即智朗禅师,海云禅师的法嗣弟子,在海云禅师圆寂后继任大庆寿寺住持。

一二五七年,海云禅师圆寂,元世祖忽必烈下旨,在大庆寿寺西南隅修建海云禅师灵塔;智朗禅师为海云禅师树立了《燕京大庆寿寺西堂海云大禅师碑》(今移置于北京法源寺内)。智朗禅师圆寂后亦于大庆寿寺西南隅、海云禅师灵塔东南侧修建了可庵禅师灵塔。从此,在京师庆寿寺内西南隅出现一道景观——“海云、可庵双塔”。因为双塔的出现,庆寿寺也被俗称为“双塔寺”。

文章图片1

海云禅师灵塔和可庵禅师灵塔都是八角密檐砖塔,但并不是一对,海云塔是九层,可庵塔是七层;二塔非并肩而立,海云塔偏居可庵塔西北,可庵塔偏居海云塔东南,两塔相距很近;九层海云塔额题“特赠光天普照佛日圆明海云佑圣国师之塔”,七层可庵塔额题“佛日圆照大禅师可菴之灵塔”。两座砖塔,相拥矗立,造型精整,玲珑秀丽,端庄挺拔,巍峨壮观。

文章图片2

双塔的出现,不仅成为了庆寿寺的重要标志,更成为了这一地区的地标性建筑。明朝曾有双塔寺诗曰:“石塔参差御苑西,凌空双雁识招提。梵铃风起声相激,仙掌云分势欲齐。似引飞凫朝帝阙,岂烦鸣马护禅栖?长安落日驰车骑,何处逢人路不迷。”

明代正统十三年(一四四八年),又对庆寿寺进行重修,并改名“大兴隆寺”,又称“慈恩寺”。寺院山门,南向三间,石额示“双塔庆寿寺”。寺内建筑有垂花门、三世佛殿、客堂、司房、祖先殿、众多住房等,供奉着弥勒佛、韦驮、三大士、千手佛、海云禅师灵位、可庵禅师灵位等。

然而,天有不侧风云。明代嘉靖十四年(一五三五年),一场莫名的大火将庆寿寺的重重殿堂化为灰烬,只留下了孤零零的两座砖塔。

清代乾隆年间,在双塔旁新建了一座寺庙,名“双塔寺”,但其规模远不能与往日的庆寿寺相比。到了清末,这所小庙也颓废了,但双塔仍十分完好地保存了下来。

文章图片3

庆寿寺双塔见证了从元、明、清三代至民国再到共和国初期北京城的沧桑巨变。

文章图片4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中期以前,早晨太阳欲出时刻,站在西单牌楼东南角老长安戏院门外向东望,就会看到庆寿寺双塔,一座在路南,一座在路北。由西向东走,临近塔的时候再看,两座塔原来都在路北,而且距离很近,仿佛长幼相依。这个因早晨光学作用所造成的景象便是“燕京十景”之一的“长安分塔”。

文章图片5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中期,庆寿寺双塔及其周围其它建筑因拓宽西长安街而被拆除。在拆除庆寿寺双塔过程中,从塔内出土了海云禅师石像、海云禅师塔铭、海云禅师舍利、可庵禅师舍利、楠木小供案、钧窑香炉、丝织品等珍贵圣物,现收藏于北京首都博物馆。其中,海云禅师塔铭内容为:“佛日圎明海雲大宗师之靈塔”。现在首都博物馆还收藏有“双塔庆寿寺”石额;而庆寿寺建筑的其它残件则被遗弃在庆寿寺原址附近的胡同里,如曾在大秤钩胡同里发现倒扣着一尊须弥莲花座、曾在北安里胡同道旁发现撑天柱残件。

文章图片6

昔日以精美的建筑构造和重要的历史地位矗立于几百年风雨之中的庆寿寺及其双塔,走过了由辉煌到衰败的历史进程,已然退出历史舞台。如今,在庆寿寺双塔原址北侧又矗立起了西长安街新的地标性建筑——北京电报大楼。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