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国医大师张磊应用黄芩经验

 369蓝田书院 2022-11-28 发布于广东

黄芩是常用的清热药之一,作用广泛,正如 《本草新编·黄芩》 云:“退热除烦,泻膀胱之火,止赤痢,消赤眼,善安胎气,解伤寒郁蒸,润燥,益肺气”。但临床如简单地将黄芩认为是抗炎解毒药则难以扼守其要旨、充分发挥其疗效。

国医大师张磊从医近 70年,在长期的教学临床实践中对黄芩运用颇具心得,一起来学习吧。

黄芩的性味、归经与功效

黄芩是唇形科黄芩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具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的功效。黄芩形态中空似胆府,少阳胆经以相火主气,相火者佐君火而行其令者也,人赖此火以动,而气分之热,少阳为多。黄芩气寒味苦,善入少阳胆经,以清少阳胆经之相火。厥阴为风木之脏,从热化者多,以木中有火故也。故黄芩亦入厥阴之经,清厥阴之相火。黄芩可升可降,可借三焦之通道以清泻表里上下之热邪。

故而,黄芩最主要的药效特点是清少阳经与厥阴经之热邪,这是由其归经部位决定的。

黄芩清少阳半表半里之热,以和解三阳

少阳为病,引动相火

少阳经病变往往兼表(太阳)兼里(阳明),不能截然分开。《素问·阴阳离合论篇》云:“三之离合也,太阳为开,阳明为阖,少阳为枢。”少阳为病,枢机不利,内外不通,上下不达,气机阻滞,郁而化火,充斥三焦表里内外,致杂病丛生。少阳经气不利,相火妄动,见口苦咽干目眩;少阳半表半里之邪热不解,横逆侵犯中焦脾胃,出现少阳胆郁犯胃证,小柴胡汤主之;太阳表邪郁闭不解,化热内传少阳,太少合病,内迫大肠,症见下利者,黄芩汤主之;或太少合病,邪偏居于半表,伴伤寒外感证者,柴胡桂枝汤主之;郁热煊炽,伤津耗液,内传阳明,大柴胡汤主之;少阳腑热郁积,下迫大肠,泄利不止,葛根芩连汤主之;少阳三焦不布,气液不行,停滞化水,见胸胁满微结,小便不利,渴而不呕,心烦,柴胡桂枝干姜汤主之;少阳失和,殃连三阳,延及脏腑,三焦水道不利,胆火上蒸,相火妄动,致气滞火郁水停,形成寒热相兼、虚实错杂的复杂病证,柴胡加龙骨牡蛎汤主之。诸方中皆以黄芩为主药,可见黄芩善清泄少阳半表半里之热,以和解三阳。

黄芩清解半表半里之热,配升清之品以增效

少阳居于半表半里,主枢转三阴三阳,调节阴阳气机升降出入。少阳和则枢机利,枢机利则内外通,气机升降有序,三焦通调顺达。少阳枢机不利,痞塞不通,则郁而化热,充斥表里与三焦。认为黄芩苦寒质重,入里能清少阳胆腑邪热,少阳火郁得解则少阳半表半里之热得透,三焦之热得清。《伤寒论》第96条曰:“伤寒五六日,中风,往来寒热,胸胁苦满,默默不欲饮食,心烦喜呕,小柴胡汤主之。”方中柴胡疏解少阳郁滞,升发清阳之气,使少阳气郁得达。强调以“动”为主,以“和”“平”为期,升降开阖以圆机活法、转动气机,临证时在小柴胡汤的基础上配伍升麻、葛根、桔梗、连翘等升清辛散之品,以引邪外出,升降并举、外透内清之功倍增,使少阳邪热从内外两解。

《伤寒论》第144条曰:“妇人中风,七八日续得寒热,发作有时,经水适断者,此为热入血室,其血必结,故始如疟状,发作有时,小柴胡汤主之。” 故常用小柴胡汤为主方治疗妇人热结血室之证,此证为少阳枢机不利,郁而化热,充斥表里三阳,使热结于血室,表现为寒热往来,发作有时。小柴胡汤为达表和里、升清降浊之活剂。黄芩清泻少阳郁热,以少阳为枢;升清解表之品发腠理,以散热解表之剂为引,一清一解,升降相和,使邪热不蛰伏于血室。

黄芩清厥阴郁热,治疗厥阴病寒热错杂证

厥阴为病,易化风火

厥阴为阴尽阳生之经,厥阴肝经体阴用阳,沟通一身气机,上连心火,下达寒水(少阴),中疏脾胃(太阴),皆相贯通。厥阴为病则阴阳不相顺接,阴阳格拒,寒热错杂,阳气并于上,阴气趋于下,形成上热下寒、虚实互见的复杂证候。厥阴风木与少阳相火互为表里,实则少阳,虚则厥阴。当病情迁延,阳气虚损时,少阳邪气易内陷厥阴,激发厥阴风火,出现厥阴寒热错杂之证。厥阴伤寒,中阳不足,无以温煦肾水,交通脾胃,则下利清谷,食入即吐,此为上热下寒之证,干姜黄芩黄连人参汤主之;上为咽喉不利,甚至咳吐脓血,下则泄利不止,寸脉沉迟,尺脉不至,此为表邪内陷厥阴,阳气郁而不伸之征象,麻黄升麻汤主之;肝气郁结,郁而化热,气上冲胸,横逆犯胃,胁痛呕逆,奔豚汤主之。诸方中皆用黄芩清解厥阴郁热。认为厥阴风木以疏泄为本,黄芩善清厥阴风木疏泄不及而上逆之风火。

黄芩清厥阴郁热,配伍运脾温阳之品治疗厥阴病寒热错杂证

因厥阴肝经主一身气机,在用黄芩清厥阴郁热的同时,沟通上下、调畅气机是治疗的关键。厥阴中内寄少阳相火,肝气郁结,气机不畅,厥阴风火鼓动,相火不能入于厥阴,浮动于外而火热上冲,风木不能出于少阳,格拒于内而耗伤肝阴,致使中焦脾胃失于敷布,下焦肾水失于温煦,形成上热下寒的错杂证候。《伤寒论》 第 326 条云:“厥阴之为病,消渴,气上撞心,心中疼热,饥而不欲食。”厥阴风火相煽,肝失疏泄,气机闭阻,阳气郁于上,则消渴、心中疼热。肝气横逆犯脾,脾失运化,则“饥而不欲食”。在治疗此类厥阴病寒热错杂之证时,可用黄芩清解厥阴郁热,但因其沉降之性不足,故常配伍龙骨、牡蛎、天麻等沉降之品助黄芩苦寒之气下行,清泻厥阴郁热,以降风火,相辅相成;同时配伍党参、白术、山药等运脾温阳之品,以运转中焦枢机,并防止黄芩苦寒伤脾。

运用化瘀涤浊法配伍黄芩治疗疑难杂症

秽浊之邪聚于体内,日久而成疑难杂症

“浊邪”即秽浊之邪,因多种病理因素使气血津液运行失常,留滞于人体组织器官所形成的具有致病作用的病理产物。因气机升降是生命活动的最基本形式,究其根源,“浊邪”乃因气滞而生。少阳、厥阴主一身气机之调畅沟通,互为表里,密切相连。少阳失枢,厥阴失阖,可引发一身气机郁滞。气郁日久则脉道阻塞,血行不畅,化为血瘀。《金匮要略·水气病脉证并治篇》云:“血不利则为水”。可见气滞、血瘀则致水停,进而产生痰湿、湿浊等病理产物。痰浊、气滞、血瘀蕴结于脏腑经络,相互搏结,日久化热,形成浊毒之邪,阻滞气血津液的运行,渐积而成肿瘤等疑难杂症。并据《素问·汤液醪醴论篇》“平治于权衡,去宛陈莝……疏涤五藏”之旨,创立化瘀涤浊法。“浊邪”黏滞难解,易入血入络,易瘀易积,形成郁热。因此主张在运用化瘀涤浊法时配伍黄芩以助气机,使郁滞得解而郁热自除。

黄芩善解一身气机郁滞之热,联合化瘀涤浊法治疗疑难杂症

常用千金苇茎汤(苇茎、冬瓜仁、薏苡仁、桃仁)伍黄芩清解痰浊所生之郁热,或用黄芩配伍大黄、䗪虫、鳖甲、水蛭、蛴螬等活血化瘀通络之品以达清热化瘀之效,可治疗“五劳虚极羸瘦,内有干血,肌肤甲错,两目黯黑”。患者病久易体虚,由于黄芩性味苦寒,临证需谨慎使用黄芩,可仿柴胡桂枝干姜汤,寒热并用,以桂枝、干姜平衡黄芩苦寒之性。《伤寒论》 第 147 条云:“胸胁满微结,小便不利,渴而不呕,但头汗出,往来寒热,心烦者,此为未解也。柴胡桂枝干姜汤主之。”“胸胁满微结”证多见于慢性肝胆疾病、肝癌、胆管癌等中老年体虚患者,常用柴胡桂枝干姜汤为基础方,联合化瘀涤浊法治疗此类证候,方中往往独用黄芩一味清热药物,借其苦寒之性清解少阳郁热。柴胡调畅气机,使少阳气机外透,助黄芩共解少阳之邪;干姜、桂枝合用,辛甘化阳,温振脾阳,防止黄芩苦寒伤阳。临证寒热并用,攻补兼施,体现其运用化瘀涤浊法配伍黄芩治疗疑难杂症的用药特点。

综上所述,张磊先生认为黄芩善清少阳半表半里之热,善清厥阴郁热。并基于黄芩上述清热特点,运用化瘀涤浊法配伍黄芩祛除因气机郁滞产生的热邪、毒邪、血瘀和湿浊之邪,在遵循疾病病机演变规律的基础上治疗疑难杂症。

原文(点击文献可直接跳转至原文页面哦)

丁雪颖,黄岩杰,侯改灵,高青,彭超群,陈召起,孙玉信.  张磊对黄芩清热特点的认识及临证应用经验. 中医杂志,2022,63(9): 811-813, 818.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