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038、三祠并街一渠流――走中村

 新用户2420aRkV 2022-11-28 发布于安徽

三阳镇中村鱼鳞坝

走中村:三祠并街一渠流

江伟民/文

昌源河过叶村而下约300米,便是三阳镇中村地界。我们或可用最简洁的语言来表述中村:“当街三祠堂,穿村一清泉”。中村八成以上村民为洪姓,是三阳洪氏又一祖居地。中村与下游的三阳村连成一个整体,早已难以分离。随着黄杭高铁、徽杭高速的开通,我们可以通过俯瞰的镜头来区分中村的地域范围:穿村而过的黄杭高铁桥是中村与叶村的分割点,徽杭高速桥则是中村与三阳村的分割线。

中村昌源河上游河道两边,其南便是三阳高铁站,其北便是高速出入口。高速高铁的相继开通,三阳镇这一“歙南东大门”、老徽杭线、徽杭古道上的璀璨明珠,借助社会发展的力量,在新世纪再一次闪耀光芒。

中村上游河道之中,原有堨坝,已毁。现在旧址上新建成鱼鳞坝,多了几分观赏功用。坝北处,修有小渠,引水入村,借助水力用以舂捣、灌溉、浆洗、防火之用。修渠引水,就得凿开狮头岭巨石,相传此地岩石十分坚硬,依赖简单的铁凿钢钎,很难修成。是时南宋名将岳飞(1103—1142)路过中村,前往江西平叛,见村民开石修渠,进度极为缓慢。岳将军细究之,只见一妖龙作祟,遂拔出龙泉剑斩杀之。妖龙一死,修渠进度瞬间快了起来。村人齐心协力,终于完成了中村洪氏入村之初“穿村一清泉”的修建工程。

古人选址建村,透着满满的智慧。历史上的狮头岭一直延伸到昌源河中,遇上游洪涛,狮头岭便成了天然的水榭,挡住上游之水往南分流,起到了保护村落的作用。后因修建公路,狮头岭毁去部分,现建成了村口公园,但其挡水分流的作用依旧保存了下来。明清时期,中村洪立、洪骙各撰有八景诗,其中的“狮石搏流”,说的就是狮头岭处的自然景观。

悬于太古堂上的状元及第匾

水渠之水,沿中村古街门前一路西进,渠长一公里余,水量虽说不大,却方便了村中百姓的生产生活,更在防火防灾上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我们在探访徽州古村时,多见底蕴深厚之名门望族村落,大抵于村中修渠引流,纵横交融,绕多户门前通行。或许这是徽州人家有别于其他村落的独有特色。

史载,公元1135年,也正是宋徽宗赵佶辞世之年,洪氏十六世祖度公,自叶村迁居中村,为中村洪氏始迁祖。中村姓氏庞杂,除洪姓外,还有李、张、罗、董等十余姓氏,以洪氏为主干。近900年来,中村洪氏一族繁衍生息,留下了灿烂的人文传承和故事传说。其中,中村古街上,洪氏三座祠堂,并街而立,左右相通,为村人津津乐道。

修建有官道的世德堂

洪氏三祠,太古堂居中,东为世德堂、西为启佑堂。明天顺、成化年间始建,至今已有500多年历史。太古、世德二祠为县保单位,保存尚好。启佑堂仅存后进。村人洪键富介绍,三座祠堂由五个兄弟合力建成。老大和老三建太古堂,老二和老四建了世德堂,老五建了启佑堂。启佑堂后人移居小岫村,留在中村的仅数户,家族势力弱了不少,是以先人修建的祖祠也就破败得最为严重了。

太古堂上悬“状元及第”匾,为歙县桂林镇桂林村状元洪钧高中后返乡祭祖所留。村人相告,洪钧祖籍叶村,后迁至中村,再迁歙东桂林。洪钧高中状元回乡省亲时,就把'状元及第’匾挂在了太古堂之上,至今已有百余年历史。

世德堂五檐通天,过中门设有官道,直达正厅名堂,彰显着村落曾有的荣耀。所谓“官道”,只是在正对名堂的中间位置,添加了一层石板,略高于天井,遇达官贵胄,便大开中门,由官道入祠,这是一个家族地位的象征。而平民祠堂,只能由两侧入祠。中村人之所以敢于“逾矩”,全是小沾了兵部尚书、龙川胡宗宪的光。相传胡宗宪外婆为中村人,世德堂修修建“官道”,官府派员审查,见其上的胡宗宪手书这匾,一声不吱地走了。智慧的中村人,搬出了胡匾,为自己找到了可以倚㐲的靠山,保护了彰显身份地位的“官道”。

壬寅年(2022)正月十五元宵节村人看民俗打蚌壳

中村还是清代货币理论家、财政学家王茂荫妻子洪月荣的娘家。 相传洪月荣一双大脚,外加性格豪放,竟是无人敢娶,过了婚嫁年纪,尚待字闺中。“她有一次在王茂荫家干活,被王茂荫的父亲看中,他觉得这个女人与众不同,做自己的儿媳妇特别恰当。”村人说,当时王茂荫原配去世,时有“克妇”之言相传,一般女儿家怕是难以担任王家媳妇,而一双大脚的洪月荣,虽说貌不惊人,却是才华出众。王洪联姻后,育三子一女,王家家运也一年好过一年。

中村除了洪氏三祠及明清、民国30余幢古宅外,建于南宋的安逸堂、明朝的明德书楼、古戏台等,都洇没在了历史的长河之中。相较一幢古建筑来说,更有生命力的便是当地的民俗文化了。中村是山越文化的发源地,也是吴越文化的交汇区,村中民俗文化丰富多彩。至今在中村流传的民俗表演舞狮灯、扮地戏、打蚌壳等,从文化的角度,再现了一个村落深厚的底蕴。

五檐通天的洪氏支祠世德堂

中村舞狮灯,始于清咸丰年间。是时,村中瘟疫肆虐,村人感染者众,多人因病丧生。为了祈求平安,村人舞起狮灯,借助百兽之王的威力驱邪扶正。洪德邻是村里的老主任,也是村中狮灯的市级非遗传承人。“狮灯断了一些年份了,再次舞狮灯的时候,全村热闹得不得了,一个街上挤满了人,狮灯到哪一家,哪家的村民都要放上一阵花炮,如同接力赛一样,节日的气氛更浓了。”    

在一个漫长的农耕时代,疫情灾情时有发生,人们通过民俗表演的方式,祈求风调雨顺、国泰民安,这在一个徽州农村随处可遇。而以孝子之名传承下来一个民俗文化,却是不可多见的。

打蚌壳民俗始于明代中叶。是时,村人洪道人之母得了重病,须蚌壳入药。洪道人在外为官,遂告假返乡,冒着寒冷,在江西九江的深水里打得蚌壳,治好了病危的母亲。村人表演打蚌壳为的是纪念村中的孝子,也是为了传承这份孝道。

中村民俗舞狮灯

中村民俗打蚌壳

中村历史上,出过不少能工巧匠。今年59岁的当地村民吕天生,年轻时学得一手篾匠手艺,后来通过不断研磨,一手细篾出神入化,还能将人像、文字、山水图案,编成各类竹器工艺品,为媒体报道后,成一时网红。

中村上游村口往左手一拐,上行数里,便是慈坑,叶村二十一世孙太四公,为慈坑洪氏始迁祖。相较中村洪氏,足足迟了5代人。历史上,慈坑村也出过不少手艺人,以修水碓见长的村民洪钲法就是其中的代表。慈坑现为中村的一个组,当地村民洪广隆介绍,洪钲法是没有进过学校的土工程师。“他是怎样计算的,到现在我们都没有搞清楚。正是凭着一手好手艺,洪钲法的手艺饭吃到了金川,吃到了昱岭关外的浙江多个村落。”

在慈坑,清末民初出了个名医洪观异,在妇科一症上多有探研,名头极盛,皖浙交界两地多有患者登门求医。人多的时候,每天排起一个长长的队伍候诊。“那时候昌化到歙县只一班车,浙江那边的患者都是早上来晚上回,进出慈坑的山道上,真正称得上是车水马龙。”    

或许,我们在慈坑后山龙门湾邂逅耄耋老人洪座宇,当得上是探访中的意外之喜了。老人家性格爽朗,身体硬朗,每天还能上山下地。洪座宇就是国际象棋女子组冠军、“棋后”居文君的外祖父。说起外孙女,洪座宇一脸甜蜜。“文君小的时候也很粘人,但她碰了跌倒了,不像其他孩子那样爱哭爱叫。她不哭的,很倔强,不服输。”

辛丑年(2021)冬,笔者与洪座宇老人合影

在中村的行走,带给我们诸多的感慨和思考。我们在行走中发现,徽州村落同质部分很多,但是它们却又能展现出属于自己而有别于他人的特质。这样的特质才是村落的乡愁所系。我们的到来,不仅是在寻同求异中揭开那些少有人知的面纱,更要寻找出根植在人们心中的村落的精髓和灵魂。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