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老沈阳——药王庙

 不枯斋 2022-11-28 发布于辽宁

西起青年大街、东到杏林路的药王庙路始建于清代。但“药王庙路”这个名字于1988年才定下来。这条路的北侧原本有个药王庙,里面供奉着药王孙思邈。人们祈求药王能够保佑身体健康、百病不生,所以药王庙香火一直很旺,尤其是每年四月二十八,药王诞辰那几天的药王庙会更是热闹非凡。药行商家、药王庙共同参与,把木雕药王像从药王庙里“请”出来,金瓜钺斧,仪仗队簇拥,上街游行,并把日常用药、民间验方沿途散发给百姓。《沈阳百咏》记载:“银红帖子折千张,圣会同来赴药王。百样葫芦依样剪,分明佳节近端阳。”不过,这座药王庙现已不存,只有药王庙路的名字用以留作纪念。在改名之前,这条路分3段,有3个名字。东段叫“桂牛录胡同”,1601年努尔哈赤规定300人为一“牛录”作为军事单位,首领叫“牛录”,汉语叫“佐领”,这里原来有一个姓桂的牛录的营房驻地,所以也叫“营房胡同”;中段叫“基督南胡同”,因为这里位于原来的基督教堂南部;民国年间,西段叫“陶然一巷”,陶渊明有“陶然自乐”,白居易有“共君一醉一陶然”,都有闲适欢乐的意思。

实际上,老沈阳当年共有两个药王庙,大南门外的大南街上也有一座,那座庙始建于清顺治年间,香火比大西门外这座还要旺,它的庙会也远近闻名。《陪都纪略》记载:“药王盛会,庙属大南,买卖人多,节帐相连。”《奉天通志》记载:“药王庙在德盛关街西,乾隆十五年(1790年)重修。”虽然现在两座药王庙都没有了,而《沈阳百咏》里提到的“百样葫芦依样剪”,现在依然盛行,就是端午节前后街面上到处都有卖的剪纸葫芦。时逢药王庙会,许多专门卖剪纸葫芦的小贩积聚于此,赶庙会的人一般都会买个剪纸葫芦图个吉利。而紧接着庙会之后的农历五月常被认为是“恶月”或“毒月”,人间毒虫横行、瘟病四起,所以在端午节期间,人们都在大门上或挂或贴剪纸葫芦,以图祛病除灾,延续至今,成了现在的民俗。

文章图片1

唐寅画的铁拐李

尽管沈阳的药王庙都没了,但全国各地保存下来的药王庙依然不可胜数。当初大西门外的这座药王庙并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它是在灰飞烟灭后才受到重视,并且以之命名所在地区的道路。而这条药王庙路实际上非常特别,从大西门出来的大西路与其他七门的七条正南正北正东正西的街路不一样,它是斜的,而且非常斜。但是,在大西路向西没多远与万寿寺街交汇之后,从交叉路口突然伸出了一条正东正西的马路,向西一直通到青年大街,这就是药王庙路。这个分叉的地方,就是药王庙路的东端,以前是桂牛录胡同。这“桂牛录”三字,可以说是字字千金,记录着清代的历史。

牛录制本来就是女真族氏族制时期的狩猎组织形式,努尔哈赤在统一邻近诸部、不断发展壮大的过程中,对这种组织形式进行了改造,才形成了后来的满族八旗制度。

明万历二十九年,即公元1601年,清太祖努尔哈赤鉴于各部族人数多寡不一,素质也高低不同,因此对牛录制度进行了第一次整编,他把每牛录扩充到300人,牛录下又设两个副手,满语称“代子”,同时每牛录分为四个达旦,每达旦由一个“章京”(书记官)和一个“拨什库”(领催)管理。旗丁中按照身份地位,分为阿哈、披甲人和旗丁三种。阿哈就是奴隶,多是汉人、朝鲜人;披甲人是降人,民族不一,地位高于阿哈;旗丁是女真人。这次改编,为满洲社会和军事系统的形成和发展初步奠定了基础。到了万历四十三年,即公元1615年,也就是李成梁病死那年,努尔哈赤以牛录为基本单位正式建立八旗(八固山)制度,以300人为一牛录;五牛录为一甲喇;设一甲喇额真,五甲喇为一固山,即一旗,设一固山额真;八个固山额真分别率领正黄、正白、正红、正蓝、镶黄、镶白、镶红、镶蓝八旗,总人数达到60000人。至此,满洲军队的编制彻底成形。八旗制度建成的第二年,努尔哈赤建立了后金,改元天命,是为后金天命元年,明万历四十四年,即公元1616年。

再说一下“桂”姓。桂姓虽然不是大姓,但是源流很复杂,至少涉及汉、回、满、朝鲜等民族,而在明亡之后的几百年里,满族的桂姓是一直很受重视的。在满族里,桂姓属于汉化改姓为氏,据史籍《清朝通典·氏族略·满洲八旗姓》记载,它的第一个来源就是满族章佳氏,亦称张佳氏、张家氏、斋佳氏,以地为氏,清朝中叶以后所冠汉姓多为桂氏、张氏、尹氏、章氏、杭氏、车氏、英氏、宁氏等。该支满族桂氏始祖为章佳·阿桂,满洲正白旗人,章佳·阿克敦之子,初为正蓝旗,后以平回部驻伊犁治事有功,改隶正白旗,率军定金川、定台湾、定廓尔喀,功勋卓著,累官至武英殿大学士,职掌清朝吏部,兼正红旗满洲都统,封授一等诚谋英勇公、大学士兼军机大臣,其后世代受清廷恩遇无人与比。因此,他的后代在清朝中叶以后即有以先祖名字为汉化姓氏者,称“桂氏”,相传至今;第二个来源是满族贵岳哩氏,后有部分人改汉字单姓为桂氏;第三个来源是满族赫舍里氏,亦称何舍里氏,源出唐朝末期女真“通用三十姓”之一的纥石列部,在金国时期称纥石烈部,以部为氏,满语为Heseri Hala,是满族最古老的姓氏之一,后多冠汉姓为何氏、高氏、康氏、赫氏、张氏、芦氏、贺氏、索氏、英氏、郝氏、黑氏、佟氏、普氏、桂氏;第四个来源是满族贵车特氏,为满族脱谱姓氏之一,所冠汉姓为桂氏、贵氏;第五个来源是满族叶赫那拉氏,慈禧的弟弟叶赫那拉·桂祥的后人们移居安徽潜山天柱山境内,使得天柱山一带成为中国除东三省外唯一的满族后裔群居住地,民国后因躲避灾难改为桂姓。当年留守盛京的这位桂牛录究竟何许人也,已经很难查到,只知道桂牛录的营房在大西门外的驻地属于镶白旗的驻地,而大西门外因为由他而来的桂牛录胡同,有了和大西路截然不同的不那么斜的正路,后人也因为“桂牛录”三字而穿越回400年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