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内外账,是很多公司存在的一个情况,当公司发展到一定规模时,都会遇到财务规范的问题。这时候,两套账如何合并,公司合规经营,成为公司的一大问题。 一、内外账形成的原因 内部原因主要有:企业存在多个循环,无法体现在账面上;前期为了发展,扩大市场,只重视业务,不重视财务等等。 外部原因主要有:避免高额的税负;销售客户只追求价格低,不要发票;供应商由于规模有限,不提供发票等等。 二、内外账的影响 1、管理层需要更加全面的了解企业 之前遇到过一些公司,老板的亲属,为了个人利益,私自发货,收款不入账。造成公司形成多个循环,收入无法入账、库存账实不符、成本无法真是核算。 这种情况,对于管理者了解公司的真实情况是十分不利的。故此管理层需要一份真实体现公司业务的财务账套,全面了解企业情况。 2、企业在面对税务、银行、政府部门的业务中会处于不利地位 例如:公司财务数据异常,会引起税局的稽查,一旦稽查中发现问题,被处以罚款等事项。对企业正常的经营会产生不利影响,无法参加招投标、被降低税务等级、限制相关业务活动等。 企业财务数据失真,无法通过银行的融资调查,会造成企业无法扩大规模甚至造成企业生存危机。疫情之下,国家出台的相对针对中小企业的融资优惠政策,也无法享受。 税收优惠上,需要满足高新技术企业标准。也需要企业有合规的财务制度和良好的财务基础。 三、两套账&多套账的原理 实际是对同一会计主体,同一个会计期间,对发生的经济业务,每套账做不同取舍,使用不同的会计核算方法,虚构或者变相修改交易内容,导致每套账的会计报表结果不一样,以便达到创建该账套的目的。 四、并账处理的思路和方案 (一)并账处理的准备工作 在确定的某个资产负债表日,经过差异调整后,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都是准确,或者可查验的,并且都有具体清单以及明细作为支撑。 业务部门(销售部、生产部、行政部等)和财务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内控制度,相辅相成,共同成为公司发展的重要力量。 业务部分对于业务数据的整理,例如:库存商品的清单、原材料和库存商品的出入库明细、固定资产清单、办公用品清单等等; 财务部门整理财务数据:账面的库存清单、固定资产卡片、销售客户清单及应收款余额、供应商客户清单及应付款余额等等; 可以借用审计程序,例如:期末的资产负债表数据,可以函证,主要客户和供应商余额可以函证;固定资产、库存材料和商品可以盘点,总账和明细账一致;其他往来中的大额股东往来进行对账。 一般先进行资产负债表的还原,分析企业的财务情况和检查资金的使用情况,然后再结合银行流水等,还原企业的利润表、现金流量表。 (二)准备工作中不可忽视的要点 1、统一思想 企业在合并账之前,一定要取得老板的支持,最好在老板的出面下,召开公司业务部门、财务部门的会议,统一安排,这样可以避免工作中部门之间的推诿,提供工作效率,统一人心。 2、内控制度的建立 在并账之前,先让业务和财务部分分别针对工作中的问题,写出本部门的解决方案和需要别的部门配合的工作诉求;并账工作中,针对之前业务和财务部门的方案,结合工作中实际情况,对方案进行优化,并形成制度;最好,并账结束后,建立内控制度,统一口径和方式,试运行一段时间。用制度约束人性,保障后期工作的有限性。 3、时间的选择 (1)选择在计划报告期的前一年,因为太早进行,会加重企业的税务负担。税务合规成本,经常是一个数量级较大的金额。 (2)选择在第三季度开始做,这个时间会比较好,不紧不松; (3)选择某一个月末为清产核资日,如6月30日,9月30日; (4)到年末,资产负债表日,整体调整完毕,两账合一整体完成。 (5) 两账合一过程采取了一些非规范的方法,是不能经过IPO审计的,因此,两账合一的年度,通常不能作为报告期。 4、调整思路 以外账的资产负债表为基础,将未体现在外账的部分,考虑到未来会影响企业经营业务的,装入其中,如果不相关的,仍然放在体外循环。例如,对公账户的往来,以及以后会通过对公账户收支的业务,纳入其中。 如果分子公司资产负债和利润表不平衡,可以考虑通过内部往来,将其转移至其他公司消化处理,同时降低税负,平衡资产负债表结构。 整体调整过程,应结合各科目的差异类型,考虑资产负债的抵消、调整,或者资产、负债的内部抵消、调整。 5、差异调整后 清产核资日之后内外账不再发生新的差异,该差异不包括不纳入并账范围的体外循环。有差异都是清产核资日之前的,若有新的差异,那么差异就会没玩没了,永不了结,两账合一也就失去了意义,两账合一就宣告失败。 清产核资日之后,内外账并行到年末,期间在调整一些之前对账没有解决的小问题,到年末时,内外账已经一致。 6、初始化,重建账套 对经调整的外账的年末数,重新初始化,作为报告期第一年度的期初数,重启新的帐套,新的帐套就是以后企业的帐套,原来的帐套停止。 (三)两账合一的方案 1、现金 首先根据盘点得结果得到真实的数据。如果之前企业用库存现金做为中转科目,要分析期末余额的账面和盘点数据差异的合理性,并根据其他科目调整后的差异,对该科目进行调整。 2、银行存款 1、首先清查企业的银行账户,特别是没有在外账体现的银行账户、公司个人卡账户,对这些账户进行整理和分析,将其发生的业务进行整合,设计合理方案,还原在新的账套中,对于账户逐步不在使用,直到销户。 3、应收、应付、预收、预付账款往来科目 1、对于往来科目,首先要核实业务的真实性。对于真实发生的业务,在新的账套中,进行还原;对于购买发票等原因产生的业务,采用往来冲抵的方法抹平。 4、原材料、存货等科目 1、首先,盘点核实仓库实用数量,并检查原材料和存货的是否存在生产时间过久、发霉等情况需要计提减值的情况; 2、了解企业生产流程,设计合理的收发存制度,与企业财务人员共同编写成本计算表。根据还原的财务数据,计算企业真实的毛利率,并与之前企业毛利率比较,设计合理方案,逐步还原企业真实企业数据。 5、固定资产 1、根据盘点情况对固定资产进行盘亏盘盈处理,同时关注收入规模的匹配情况。 6、应交税费 若本年度计算错误,申报错误。补申报、补记账。对公账户,应交税费应该与申报表核对一致。 7、其他 调账的过程中,通过各种方式将外账反映为真实业务,同时考虑会计账务处理的合理性,差异科目通过其他往来进行调整。最终将往来余额,通过银行存款整体调整。 (四)总结步骤 通过上述方式,我们可以总结对账及调账步骤 1、根据内外账明细,进行核对 2、识别对账差异,并且归类对账差异形成原因 3、整体层面考虑调整,优先使用资产负债表的结构调整 4、调整差异,记入其他往来中,如果存在分子公司的,可以通过内部往来进行结构调整 5、确定调整方案,还原某个清产核资时点的资产负债表数据 6、并账后,内外账同时运行,运行过程中,将对账未发现以前差异进行微调不纳入并账范围的,体外循环减少并逐渐杜绝 7、在年末资产负债表日,两账合一,确定申报期期初资产负债表数据 8、账套初始化,重建新的账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