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毛泽东主席挽母亲二联赏析 丁茂远 浙江

 文山书院 2022-11-29 发布于湖南

最新视频

图片

毛泽东挽母亲二联赏析

图片

图片


疾革尚呼儿,无限关怀,万端遗恨终须补;

长生新学佛,不能住世,一掬慈容何处寻。

春风南岸留晖远;

秋雨韶山洒泪多。

此联写于1919年10月。母亲文氏(1867——1919),因排行第七,人称文七妹,湖南湘乡人。为人心地善良,慷慨厚道,经常接济别人。她的品德给毛泽东以很大影响。1919年10月5日因病逝世,终年52岁。毛泽东当时正在长沙领导驱逐湖南军阀张敬尧的斗争,接到二弟毛泽民的特急家信后,遂与在长沙读书的三弟毛泽覃连夜上路,赶赴家中时母亲已入棺两天。毛泽东守在母亲灵前,满怀极其悲痛的心情,既用四言骈体形式写了一篇高度赞扬母亲一生的《祭母文》,又写了两副哀恻感人的挽联,借以表达对于母亲的无限哀思

先看第一副挽联:

上联文字较长,采用五、四、七言的合成句式,表达对于母亲深沉怀念的感情。

疾革尚呼儿,据毛泽民告知,母亲处于临终弥留之时,还在不断呼唤着毛泽东、毛泽覃的名字。革(jí),通亟,危急。疾革,即病危。语出《礼记·檀公上》:“成子高寝疾,庆遗入请,曰:“子之疾革矣。”万端遗恨,母亲去世留下的种种憾事。

上联意谓,母亲处于病危的时刻,还在呼唤着儿辈的名字,可见一生对于儿辈都非常关怀,因此母亲离开人世还有诸多牵挂并留下种种缺憾,儿辈皆须全力补偿。

这里极写作为人子未能报答母亲恩泽的遗憾心情。下联意犹未尽,继续表达对于母亲深沉怀念的感情。学佛,母亲晚年笃信佛教,吃斋念佛,十分虔诚。掬,双手捧取。慈容,母亲慈祥和蔼的面容。下联意谓,母亲为求长生而去信奉佛教,

但依然不能长留于人世,母亲那慈祥和蔼的面容,儿辈到哪里去寻觅呢? 

此联叙事而兼抒情,颇为哀测感人。上下联之前半部分追忆母事,后半部分痛陈己情,这样就使母亲的爱与自己的痛相互交织,更见母爱之深与己痛之切。

作者以此挽辞呈现于亡母灵前,可谓至情之文。

再看第二副挽联:

上联以春风、春晖为喻,赞扬母亲的德泽永留人间。春风,“春风风人”的缩语,用以形容对人有益的教有。南岸,文七妹葬于韶山南岸。晖,春晖,春天的阳光。

因其无比温暖常用以比喻母爱。孟郊《游子吟》:“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这里的春风、春晖均喻深沉的母爱和母亲对于儿辈的教育。毛母是一位勤劳善良、谦和正直的劳动妇女,她的种种美德给青少年时代的毛泽东及其弟妹们以深远的

影响。

下联紧承上联,因母亲去世而使人洒泪如雨。秋雨一词语义双关,既指母亲死于秋天,亦指周围亲友泪雨如注。仿佛老天也以凄凉的秋雨与洒泪的人群一起

悼念逝者,因而更能表达作者沉痛的心情与无尽的哀思。

此联作为典型的七言联语,情景交融,充满诗意。上联记述母恩母爱,极写慈母已逝春晖永存;下联表述己哀己思,犹如人间秋雨哀思绵绵。

毛泽东当时曾将这两副灵联与《祭母文》交堂兄毛宇居保存。毛宇居收藏保管了三十多年,直至新中国成立后上交到韶山人民政府。1978年12月韶山有关部门将毛泽东父母合葬墓修缮一新,并将灵联与《祭母文》刊于墓地右侧,供人瞻仰凭吊。

图片

图片

     作者丁茂远 ,男,1937年12月生,江苏省淮安市人,著名文艺评论家、现当代文学研究专家,浙江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自1961年杭州大学中文系毕业后留校,八十、九十年代,担任浙江大学中国现当代文学教研室主任,兼任中国新文学学会理事、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理事与浙江分会副会长。在学术界与南京大学许志英教授,北京大学钱理群教授,汕头大学王富仁教授并称现当代文学'四大师'。

最近视频

关注和转发本视频号都是对楹联文化的重视和支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