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姜芩连参汤的两用

 中医闫大夫 2022-11-29 发布于山东

国医大师张志远先生临证70年经验录—习方心悟(383)

《伤寒论》厥阴篇所载干姜黄芩黄连人参汤,温凉并投,正邪同治,兼理上热下寒,药虽四味,却有良效。老朽临床所治病症,一是胃病泛酸、灼心、糟杂、呕吐不止,二是肠炎、痢疾、肠道功能紊乱,腹泻、里急后重、大便脓血,久而不停。前者以干姜、黄连为主,每剂9-15g,黄芩、人参6-9g;后者黄芩、黄连、干姜为主,9-15g,人参6-9g,日饮1剂,水煎分3次服,3-6天即见功效。1980年于徐州诊一慢性结肠炎,病史已历七个春秋,泻下日行3-5次,有时夹带脓血,嘱其坚持应用本方,凡四十八剂,彻底治愈,隔了数年来济,云未复发。经验证明,本方平妥、价廉,是调理消化系统的验方。
小郎中按:干姜黄芩黄连人参汤的经典方证原文是:伤寒本自寒下,医复吐下之,寒格,更逆吐下;若食入口即吐,干姜黄芩黄连人参汤主之。
本文中张老分享了他使用此方的经验,治疗消化系统疾病疗效很好。此方的药物组成结构特点主要就是“辛开苦降”,通过寒温并用、辛开苦降的配伍组合共同调节中焦气机升降,气机畅则疾病愈。《灵枢》中提到:“胃恶热而喜清冷,大肠恶清冷而喜热”,从这句话中小郎中体会,治疗胃肠等消化系统疾病所选药物应该就是寒温并用才可,且治胃病(现代医学诊断的胃病)在中医辨证论治的前提下寒凉药物(苦寒、甘寒)可以适当多用,治大肠疾病(现代医学诊断的大肠疾病)在中医辨证论治的前提下温热药物(辛温、甘温)可以适当多用。本方出自厥阴篇,可以认为此方的主治疾病人群偏于久病慢病体衰患者,以厥阴病为主的人群,属于阴病,半表半里的阴证,寒热错杂的阴证,且病位以中焦消化系统为主。
文中张老的经验治疗可以治疗胃病,也可以治疗肠病,但是药物选择要有主次,治疗胃病以黄连、干姜为主药,用量稍大;治疗肠病还要在加大黄芩用量,因黄芩入肺和大肠经,且黄芩汤也是治疗腹泻的临床常用方。黄芩在《神农本草经》中提到:味苦平。主诸热黄疽,肠澼,泄利,逐水,下血闭,恶创恒蚀,火疡。一名腐肠。生川谷。此属张老经验用药,望学者体悟领会!

注:文中所涉及到各类药方、验方等仅供医生参考学习,患者请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勿盲目试用,因自行试用产生的任何问题,本号不承担由此产生的任何责任!

飞雪初降已暮天

烛影摇红忆残年

春来人言无限好

吾爱书城不羡仙

志存高远修仁术 勤勉笃行励后学

一襟明月,抱拙博览古今书

两袖清风,悬壶济世百年业

    ​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