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书房对联选萃:文无定法理达辞举,书不尽言显微阐幽

 流水春风的小馆 2022-11-28 发布于山西

清代状元孙家鼐(1827-1909)曾有这样一幅墨迹:

文无定法理达辞举,书不尽言显微阐幽


这一副“文无定法理达辞举,书不尽言显微阐幽”,上下联讲的都是一个理,就是如何把一件事、一个问题说清楚。

孔子曾讲过:辞,达而已矣。还讲过:书不尽言,言不尽意。这一联,似乎就是从这里衍生出来的。

有了文字,人类文明才有可能持续迭代、后人才有可能踩着前人的高度继续攀登。但文字要想起到作用,表达明白就非常关键。

当然了,想要表达明白,前提是先得认识清楚。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嘛。不懂装懂,是绝不可能表达明白的。

但同时呢,表达对认识也会有反作用力。大家都有这样的体会,一个问题,自己感觉已经很明白了;但一表达,就又露馅了。原来自己还真是没懂彻底。现在大学里的论文答辩,其目的,就是看你是不是真明白了。只有真明白了,才能说清楚,才能经得起评委们的反复诘难。

严复先生讲,翻译要做到:“信、达、雅”。“”就是说正确,你要认识不清楚,当然说不正确;在正确的基础上,再“”——说透彻,再“”——说漂亮。

这么说来,这一联重点在强调“”和“”。

要想做到”和“”,一个很重要的技巧就是“巧譬善喻”,四两拨千斤,用寻常浅近的事物、来阐述复杂深奥的道理。

比如在谈到工作方法时,领袖曾讲要学会“弹钢琴”:

弹钢琴要十个指头都动作,不能有的动,有的不动。但是,十个指头同时都按下去,那也不成调子。要产生好的音乐,十个指头的动作要有节奏,要互相配合。党委要抓紧中心工作,又要围绕中心工作而同时开展其他方面的工作。我们现在管的方面很多,各地、各军、各部门的工作,都要照顾到,不能只注意一部分问题而把别的丢掉。

大家看,我们面临的方方面面的事情,就像钢琴上的“键”一样,你都需要“弹”到。但是,你需要掌握好轻重缓急,不能光顾急事忘了大事,也不能把小隐患耽误成大问题。领袖用“弹钢琴”来比喻,说得太形象了。这就是巧譬善喻,就是用浅显的语言来说清高深的道理,就是文无定法,辞举而理达。

再比如谈到“达峰碳中”时,总书记指出:“实现'双碳’目标,必须立足国情,坚持稳中求进、逐步实现,不能脱离实际、急于求成”。“不能把手里吃饭的家伙先扔了”。为了说明这个问题,他讲了这么个故事:

“孙中山当年讲过一个有趣的故事,讽刺一些人。有一个干苦力的,平常拿一根竹竿给人挑东西。有天买了张彩票,把彩票藏竹竿里了,突然发现自己的号码中了头彩,一高兴就把竹竿扔江里去了,心想这辈子再也不用干这种苦力了。结果到领奖处才发现彩票已经随竹竿扔到江里了。这就是竹篮打水一场空。”

大家看,“不能把手里吃饭的家伙先扔了”,这话说得多浅显,又多透彻!这也是文无定法,辞举而理达。

有时候,表达也需要抓住“对象感”,不能对牛弹琴,要有的放矢。据说总理给西方友人介绍中国的“梁山伯与祝英台”时,类比为莎士比亚的“罗密欧与朱丽叶”。近代外交家顾维钧,在一战后巴黎和会时,面对列强要将德国对山东的特权移交给日本,他这样讲山东对中国的重要性:

山东是中国文化的摇篮,中国的圣哲孔子、孟子就诞生在这片土地上,孔子,犹如西方的耶稣。山东是中国的,无论从经济上、战略上,还是宗教文化。中国不能失去山东,就像西方不能失去耶路撒冷。

有时候,为了说明一个道理,需要从多个角度反复“显微阐幽”,曲尽其妙。比如舒婷这一首著名的《也许》

也许我们的心事
总是没有读者
(没人理解)

也许路开始已错
结果还是错
(败得彻头彻尾)

也许我们点起一个个灯笼
又被大风一个个吹灭
(运气也糟糕透顶)

也许燃尽生命烛照黑暗
身边却没有取暖之火
(更没人同情)

(然而绝不绝望)

也许泪水流尽
土壤更加肥沃
(赢得一丝慰藉)

也许我们歌唱太阳
也被太阳歌唱着
(脑补一点温暖)

也许肩上越是沉重
信念越是巍峨
(愈挫愈勇)

也许为一切苦难疾呼
对个人的不幸只好沉默
(如释迦基督)

也许
由于不可抗拒的召唤
我们没有其他选择
(勇往直前只为心中的善)

有时候,即使一个很简单的词,也可以有着无比丰富的内涵,比如这两年流行的“内卷”。网上对这个词的解释很多,故事也很多,但直接看这两个字,我们脑中会浮现什么?——是不是好像一条蛇自己盘起来,越盘越紧,最后把自己给憋死了?

回到“内卷”,其丰富的寓意——就是不去寻求更高水平的竞争、反而去加剧更低水平的竞争;就是在无法实现正和博弈时、反而去加剧零和博弈;就是在打不过敌人时、回家揍孩子;就是不要功劳、只要苦劳;就是南明无穷无尽的内斗;就是在“地心说”上不断打补丁……

大家看,就这一个“内卷”,两个字,言极简而义极丰,恰似果壳里藏着整个宇宙。这也是“文无定法理达辞举,书不尽言显微阐幽”。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