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基于经方视角浅谈桂枝的功用

 中医缘的图书馆 2022-11-29 发布于内蒙古

据专家考证,《神农本草经》成书于东汉,稍早于《伤寒杂病论》。《神农本草经》中还没有“桂枝”的名称,里面只提到牡桂和菌桂。到东汉末年《伤寒杂病论》中才开始有桂枝的记载,但在唐宋以前,肉桂桂枝是不分的,如唐代本草名著《新修本草》载:“其牡桂嫩枝皮名为肉桂,亦名桂枝。”因此,在运用含有桂枝经方时,可能要分析一下,是用现在的桂枝,还是肉桂

桂枝自古以来就是一味要药。张仲景在《伤寒杂病论》的方子中使用频率最高的是甘草,第二就是桂枝。《伤寒杂病论》中有76条方用桂枝,其中《伤寒论》有41条方,《金匮要略》有35条方。这76条方子中,以桂枝命名的方就有36条。

桂枝,为樟科常绿乔木植物肉桂的干燥嫩枝,味辛甘,性温。根据《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气味辛甘发散为阳,酸苦涌泄为阴”,辛、甘属阳,因此桂枝是一个纯阳中药。辛可以发散,甘可以补益,性温可以助阳通阳,发散之中含有温阳,温阳之中寓含发散。

肉桂桂枝,同源而取材部位不同,一为厚皮(树干的下半部分),一为嫩枝,均有温营血、助气化、散寒凝之功。然肉桂味辛性大热,守而不走,长于温阳走内,入下焦补肾阳,可引火归原;桂枝味辛甘性温,走而不守,长于助阳解表,可入上焦补心阳,能止心动悸。故元代张洁古《珍珠囊》有云:“发汗用桂枝,补肾用肉桂。”

对于桂枝的功效,《神农本草经》记载:“牡桂,味辛温,主上气逆,结气喉痹,吐吸,利关节,补中益气。”从该段文字记载可知桂枝具有降气、利关节,补中益气之功,但没有说桂枝能祛风解表。清代《本经疏证》总结了桂枝六大作用:“凡药须究其体用,桂枝能利关节,温经通脉,此其体也。调和腠理,下气散逆,止痛除烦,此其用也。盖其用之之道有六:曰和营,曰通阳,曰利水,曰下气,曰行痰,曰补中。”

笔者认为,桂枝经方中的功效大抵可以归结为如下“气血水火”四类:

1.“气桂枝”:

桂枝性散善走,能入气分而行气,升阳气,降逆气。

黄元御《长沙药解》认为桂枝:“入肝家而行血分,定经络而达荣郁。善解风邪,最调木气。升清阳之脱陷,降浊阴之冲逆,舒筋脉之急挛,利关节之壅阻。入肝胆而散遏抑,极止痛楚,通经络而开痹涩,甚去湿寒。能止奔豚,更安惊悸。”

张锡纯中药功效有独到见解而广受同道称道,他认为:“桂枝味辛微甘,性温。力善宣通,能升大气(即胸之宗气),降逆气(如冲气上冲之类),散邪气(如外感风寒之类)。仲景苓桂术甘汤用之治短气,是取其能升也;桂枝加桂汤用之治奔豚,是取其能降也;麻黄桂枝、大小青龙诸汤用之治外感,是取其能散也。而《神农本草经》论牡桂,开端先言其主咳逆上气,似又以能降逆气为桂枝之特长,诸家本草鲜有言其能降逆气者,是用桂枝而弃其所长也。”笔者认为张锡纯桂枝的认识更全面、更精准。现代中药学多仅强调桂枝的“散邪气”,即解表邪、调营卫作用,而忽略其“升阳气、降逆气”作用,是不够全面的。

2.“血桂枝”:

桂枝性温能通,能入血分而行血,活血以散瘀。

气血是机体重要物质基础,既要保持其量的充足,又要保证其流通灌注之特性。气为血帅,血为气母;血得寒则凝,得温则行。因此,或气滞,或寒凝,均可导致血停成瘀,而成病理产物,甚至成为新的致病因素。桂枝表现为活血散瘀作用的经方有:温经汤桂枝茯苓丸桃核承气汤等。

张仲景《金匮要略》中首次提出“瘀血”之名,并用活血化瘀法治疗各科疾病,开后世治疗血瘀证之先河。瘀血内阻,久病入络,往往加重病情,治当活血化瘀。故《医学入门》有“人知百病生于气,而不知血为百病之胎也”之说。但《金匮要略》瘀血之篇名,而治疗却散在于其他各病中,如疟病、虚劳肝着黄疸、妇人征病、阴阳毒肺痈、肠痈等,用方有近二十首。揭示瘀血既成,病机已非单纯,往往气滞、寒凝、痰阻、水停、热郁等兼夹错杂,宜综合治疗。

3. “水桂枝”:

桂枝既能通阳利饮化痰,又可化气行水生津。

主要表现为如下几方面:

(1) 痰饮聚肺:配伍茯苓半夏等化痰利饮,如“咳嗽喘促,身体浮肿,二便不利,脉象沉伏”的泽漆汤证,“青龙汤下已,多唾口燥,寸脉沉,尺脉微,手足厥逆,气从少腹上冲胸咽,手足痹,其面翕食热如醉状,因复下流阴股,小便难,时复冒者”的桂苓五味甘草汤证,以及治疗“伤寒表不解,心下有水气”,表现为外寒内饮的小青龙汤证。

(2) 痰阻胸阳:配伍枳实薤白降气除痰开窍,如治疗“胸痹心中痞,留气结在胸,胸满,胁下逆抢心”的枳实薤白桂枝汤枳实薤白桂枝汤记载于《金匮要略》,由枳实薤白桂枝厚朴瓜蒌五味药物组成,为治疗胸痹之“瓜蒌薤白三方”中应用较为频繁的方剂

(3)脾胃湿阻:配伍茯苓白术等健脾去湿,如治疗“心下逆满,气上冲胸,起则头眩”的苓桂术甘汤证,“伤寒水气乘心,厥而心下悸”的茯苓甘草汤证,“发汗后,其人脐下悸者,欲作奔豚”的苓桂枣甘汤证等。

(4)蓄水膀胱:配伍猪苓茯苓泽泻白术,以化气利水,使津能上承,饮能下泄,如太阳表邪未解、外邪循经入腑的五苓散证。

4.“火桂枝”:

桂枝性温,既能助阳温阳,又能通阳散邪。

主要表现为如下几方面:

(1)助阳解表:如桂枝汤桂枝加葛根汤麻黄汤小青龙汤大青龙汤葛根汤等,是临床用桂枝的常见因素,主要用桂枝的助阳益卫,祛风散寒之功。

(2)助阳通经:如桂枝附子汤甘草附子汤当归四逆汤桂枝芍药知母汤麻黄加术汤白虎加桂枝汤等。取桂枝辛温善走,有温阳通经,祛邪除痹之功。

(3)助阳补虚:

心阳虚:如桂枝甘草汤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桂枝去芍药加蜀漆牡蛎龙骨救逆汤桂枝加桂汤炙甘草汤。用较大量的桂枝,可温补心阳,益心气,“益火之源,以消阴翳”,如治疗“发汗过多,其人叉手自冒心心下悸欲得按”的桂枝甘草汤证,是经方桂枝用量最大者,桂枝用了四两,而且是顿服。

脾阳虚:如苓桂术甘汤黄芪建中汤脾主运化脾阳虚则运化失司,或水湿内停,或气血不足,或脾胃不和,气机升降紊乱,所谓“内伤脾胃,百病由生”也。

肾阳虚:如金匮肾气丸,用大量地黄萸肉等滋阴之药,伍用少量桂枝(此处用肉桂更好)配附子,以取“少火生气”之意,使温而不燥,补而不腻。

4.助阳祛邪:如黄连汤柴胡加龙骨牡蛎汤等。柴胡加龙骨牡蛎汤证为伤寒误下后,致邪陷正伤,出现“胸满烦惊,小便不利,谵语,一身尽重,不可转侧”诸症,邪滞三焦,少阳枢机不利,气、血、水运行均失其畅,因此仲景用小柴胡汤和解枢机,调畅气机,通利三焦的基础上,用桂枝通阳祛邪,助大黄祛阳明之邪,推陈致新;助茯苓三焦之水,使水湿从膀胱下泄,使邪去正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