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看不惯亲戚对于他们自己孩子的教育方式怎么办?

 记忆的瓶子 2022-11-29 发布于河北

作者|Pinky   来源公众号:记忆的瓶子Pinky

好为人师,这是不是很多人的通病呢😂爱替别人管教孩子,就是好为人师的一种。其实这件事很简单的,只需要知道四个字:界限分明!

那是别人家的孩子,别人家的事,要明白这个界限,别人家的孩子容不得外人教育,起码大多数是这样的,即便你不喜欢别人的教育方式,而且这也不能证明别人的教育方式就是有问题的。

有这份操心的功夫莫不如致力于提升自己,这样既不会引发争端,又能为别人家的孩子树立一个好榜样。

孩子成长过程中模仿的对象除了父母以外,还有TA亲近崇拜的任何人,想替别人管教孩子?那就可以努力做这个让孩子崇拜的人。

《遇见未知的自己》这本书中提到一个有趣的观点:

天底下只有三种事“老天的事,”你的事,他人的事。”


对于最亲近的人,更要注意沟通的方式和方法。

如果是为了自己,而且还自以为有权利管对方,认为我们可以介入他人的领域、促使别人改变,这种做法不但白费力气,而且还会造成两人关系的紧张。

管好自己的事最重要。为我们的亲人担心,其实是一种不负责任的加害行为!

作为一位曾经全职带娃四年的妈妈,天知道我有多不喜欢有人来管自己,尤其是那种不分界线的人。这一点,在孩子出生后表现得更为明显。

日常生活中总会有一些人好为人师,甚至是陌生人,对别人带孩子的方式指点江山。

“这么冷的天,怎能把孩子抱出来呢?”“孩子冷不冷,多给孩子穿件衣服?”

“小孩子用尿戒子好,纸尿裤不好!”“婴儿要绑腿,否则腿形不好”,“要剃胎毛,把头发剃光,这样头发才会好”……

有种让人窒息的感觉,这就是典型的毫无界限、自以为是地去管别人的事。结果就是:费力不讨好。

看美剧《绝望的主妇》其中有一处场景印象特别深,女主角Lynette对一位妈妈在孩子面前说自己的婚姻生活有点想法,稍微确认了一下。

然后那位妈妈就认为Lynette在教她教育孩子了,特别生气的感觉。

其实很多时候改变别人很难,到头来总是事与愿违,莫不如改变自己,这样反而可以潜移默化影响别人,以身作则比千万次说教效果要好得多。

特别认同《非暴力沟通》中提到的“不带评论的观察”以及倾听重要性的几段描述:

印度哲学家克里希那穆提(JKrishnamurti) 曾经说,“不带评论的观察是人类智力的最高形式。”


一个人如果有机会倾诉,会是怎样的感觉呢?卡罗杰斯(Carl Rogers)这样写道:


如果有人倾听你,不对你评头论足,不替你担惊受怕,也不想改变你,这多美好啊……

每当我得到人们的倾听和理解,我就可以用新的眼光看世界,并继续前进……这真神奇啊!

一旦有人倾听,看起来无法解决的问题就有了解决办法,千头万绪的思路也会变得清晰起来。” 

所以千万不要管本不属于自己该管的事,当亲人朋友需要帮助的时候,在向我们征求建议的时候,可以倾听共情,可以提一点自己的想法和建议。

但是不要对别人带孩子方式进行点评批判,更不要说对方的教育方式有问题,毕竟谁也不敢肯定的说哪种教育方式的对与错,毕竟凡事有利有弊😂

END

我是 @记忆的瓶子Pinky ,药学法律双背景硕士,在这里分享好书好物|英语启蒙|陪读绘本|育儿干货,关注我,一起守护孩子的成长~~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