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起学《人子须知》39-茓法总论|董德彰三扦得正之倪氏御史祖地-今日头条

 大道无形求其道 2022-11-29 发布于广东

一起学《人子须知》39-茓法总论|董德彰三扦得正之倪氏御史祖地

原创2022-11-29 17:59·大道无形易投有径

宋朝大儒蔡元定说:“为人子者,不可不知医药、地理。”

之前我们用了38篇文章,专门论述了怎么判断龙真,其中也给大家分享了很多历史上大师点的经典名地,很多都是网络上首|次公开公布出来的,比如扬筠松点的杨婆墓、徐中山王祖地、廖金精点的白牛坦张氏祖地、国师吴景鸾点的李侍郎祖地、浮梁卢氏九瘿夫人祖地、曾丞相祖地等。有兴趣的朋友可以翻阅之前的文章。

地理难学,其实也就主要讲述两个大问题,一是要龙真,二就是要茓的,能识得龙真茓的,地理之门算是进入了。很多从业者学了几十年,不识龙格,峡格,龙水交媾等关键的知识,天天讲的是消砂纳水,格龙立向,这样的老手现实中很多,其实地理之门都没有入。

今天我们开始论述怎么判断茓的,之前文章发表后,有热心的网友告诉我,说我用的这套书是阉割版的,我之前在文章里也讲到这个问题,书中有的地方被编者删减了的,网友推荐我用徐易行点校的版本,我找了半天,终于买到了这个版本的书,以后我们以徐易行点校版本的书来讲述。

书封面如下:

茓法总论

一曰茓形:非百物形象之形,而取夫杨筠松四象,窝、钳、乳、突之形。

二曰茓星:非九星之星,而取夫张子微五星,金、木、水、火、土之星。

三曰茓证:则兼取,夫前后左右、龙虎明堂之诸应。

四曰茓忌:则致辨,夫粗恶、急峻、臃肿、虚耗之诸凶。

列为四卷,曰形、星、证、忌。俾观其星、究其形、审其证、察其忌、则出龙之性情,融结真伪,自不能遁。而仁人孝子,之欲卜宅兆以宁其亲者,不致眩惑讹谬云。

应砂道人徐善述识

上面一段,作者从形、星、证、忌四个方面概括了茓的的关键点,掌握了这些关键点,我们为人子寻地就不会被很多错误的东西迷惑。

详解茓法总论

夫地理龙茓之说,乃天造地设,生成自然之妙,初无一毫勉强,才有勉强,便非真造化。

卜氏云:“既有生成之龙,必有生成之茓。”故凡龙茓既皆生成,则砂水莫不应副;而龙虎、明堂、水城、朝案、罗城、水口,自然件件合法。何则?

盖龙譬之君也,茓譬之臣也,砂水譬之天下民庶也。君明臣良,则万邦莫不向化,四夷莫不宾服;如云之从龙,风之从虎,各以其类应耳。苟龙不真,则茓与砂水亦皆背戾。纵有假情,终是勉强。有真见者不为其所惑,是故相地之法,先须察龙。

《经》曰:“恐君疑茓难取裁,好向后龙身上别。龙上生峰是根核,前头形茓是花开。根核若真茓不假,盖从种类生出来。”

又云:“龙若真兮茓便真,龙不真兮少真茓。”皆谓有真龙方有真茓。若龙不真,纵有天然可爱之茓,亦为花假虚伪,而生气不钟矣。

然辨茓固在审龙,而有龙无茓,法亦不葬。故杨公三不葬,首言有龙无茓不葬。厉伯韶四不下,亦首言无茓不下。蔡牧堂先生亦谓一不可下者天也,有龙而无茓者也。夫所谓有龙无茓者,乃假伪之龙,非真龙也。龙不真固无融结造化,不能作茓,而无茓可下。

蔡西山云:“假龙误人甚多,其摆布精神,起人眼目,与真龙无异。只是到头结果无取。世俗之人止谓其气秀特,而时师又以真龙丑茓之说文之,鲜有不为所惑者。”

子微云:“假龙亦有穿心开帐,有星辰秀丽,有桡棹手脚,亦有摆布,但无迎送或蜿蜒四五里,或萦纡数十里,到大尽处,乃无茓可下”是也。故龙之与茓,不可缺一。或有龙无茓,或有茓无龙,皆非真地。

今之言地理者,往往以有龙无茓指作龙真茓怪,勉强安扦,掘窝虽顶,自谓功力之巧。不知龙真茓怪,乃是有茓而特丑拙奇怪,非若假龙之无收拾结果。而为粗恶、臃肿、急峻、顽硬、散漫、懒坦、荡阔、软皮、巉岩、瘦削、突露、孤寒、陡泻、崩陷、饱肚、绷面、坠足、贯顶诸般凶恶之形,无茓可下也。

世之侥富贵,图大地者,多被术家所误,以龙真茓怪为借口,乱下无茓之地。求福得祸,诚为可悯。彼盖不知地理之法,虽重于寻龙,犹切于扦茓。

杨公云:“寻龙容易点茓难。”

古歌云:“望势寻龙易,须知点茓难。若还差一指,如隔万重山。”

诚以千里来龙,入首惟融八尺之茓。乘生气,注死骨,造化全在于此。苟茓无定准,可以从人作为,可以上下左右,则察识地中生气之法,皆渺茫无据,岂不大谬矣乎!

故不识茓法之妙者,皆是不得传授,自作聪明,偏执臆见,其误可胜言哉!地理家茓法,自有一定不易绳墨。才失毫厘,便有乖戾,变吉为凶。

子朱子《山陵义状》所谓:“定茓之法,譬如针灸,自有一定之茓,而不可有毫厘之差。”诚确论也。

予尝历览富贵祖坟,有前人已下数茓,而差失尺寸,皆不发福。后遇明师扦点真茓,而遂获富贵者。亦有先辈已下真茓,发越既过,后人妄觊其福,侵椁附葬,而福竟蔑闻者。何也?良由一茓之间,数尺之内,真气融聚,不可过高,不可过低,不可偏左,不可偏右,不可太深,不可太浅。如方诸取水,阳燧取火。不爽毫发,始得无中生有之妙。

杨公云:裁茓要知聚水火,远近高低皆不可。

聚光若能得中正,火却炎炎水倾坠。

鉴取于水月中精,鉴必凹深取月明,

其光圆聚方诸上,一点精光似水晶。

太近光时水不滴,太远光时亦不湿。

只要当中取正光,顷刻之间水盈溢。

阳燧取火亦复然,日光聚正却生烟。

莫令太近莫太远,只要当中火即然。

若曾亲自取水火,便识高低皆不可。

日月在天几万里,阳燧方诸毫发细。

聚光回射当凹中,水火即从生聚起。

要识裁茓亦如斯,茓聚前朝由水气。

来山既聚众气来,下了须臾百祥至。

取水取火须自为,方识阴阳论气聚。

故点茓不可有差尺寸,高低、左右、深浅、向首俱要合法。一或少差,遂失生气。纵是真龙,亦为毋益。

《地理指南》云:“立茓高低裁不正,纵饶吉地也徒然。”

《经》云:茓若在低高下了,茓在承浆却下脑。

茓若居高裁处低,当针百会却针脐。

高低若是差裁却,恰是盲髡针腿脚。

茓隔分寸尚无功,况是高低针不著?

是言不可有高低之失也。

董德彰云:“下茓不容少偏颇,左右如差福成祸。”

吴景鸾云:龙从左来,气从右注; 龙从右来,气从左注。

就生弃死,葬乘生处。左右如差,福应难许。

是言不可有左右之失也。

《宝鉴》云:天然正茓不须移,案正山齐乃合宜。

午向忽然差作丙,即伤来脉损根基。

又云:“就中安向如差误,变福为灾起祸愆。”是言立向不可有失也。

《葬经》云:“浅深得乘,风水自成。”

蔡牧堂云:“下地必以深浅为准的。当浅而深,则气从上过;当深而浅,则气从下过。虽得其地而效不应。”是言浅深不可有失也。

盖茓乃放棺的切处,是地理紧关玄窍,毫厘有差,祸福千里。

高一尺则犯罡斗杀,伤龙; 低一尺则犯荡脱脉,伤茓。偏左一尺,水蚁侵左;偏右一尺,水蚁侵右。深一尺则气从上过,水自底生;浅一尺则气从下过,蚁自盖入。直来直下,气从脑散。饶减太过,接气不著。

谚云:“阴地一线”,苟有少差。纵见真龙、奇砂、秀水、百般美处,种种成空。是故必有天然之茓,依绳墨以定高低、左右、向首、浅深,则自无数者之失。

苟无天然之茓,而妄以臆见察地中之生气,必渺茫毋据。生气既无可据,定为蚁茓,为泉窟。以亲体置之蚁茓泉窟之中,其祸必不旋踵而至矣。

噫!茓之所系如此,其可忽乎?术家虽各有茓法,诸说略无统纪。论百物

形象者失之诞,论九星变态者失之支,论天星方位者失之凿,论精神动静者失之异。而相山骨髓,及四十字铜人、空山、赤图、寸金诸家之说,又皆失之漶漫隐僻。殊非至当归一之论,讹谬相传,人心愈惑,窃尝病之。今以诸家之法,参之吴、董心机,定为茓法标准。

一曰茓形:非百物形象之形,而取夫杨筠松四象,窝、钳、乳、突之形。

二曰茓星:非九星之星,而取夫张子微五星,金、木、水、火、土之星。

三曰茓证:则兼取夫前后、左右、龙虎、明堂之诸应。

四曰茓忌:则致辨夫粗恶、急峻、臃肿、虚耗之诸凶。

列为四卷,曰形、星、证、忌。俾观其星,究其形,审其证,察其忌,则

出龙之性情,融结真伪,自不能遁。而仁人孝子,之欲卜宅兆以宁其亲者,不致

眩惑讹谬云。

应砂道人徐善述识

今天我给大家分享三扦倪氏御史祖地:

倪氏地正茓,以左山包裹,面前尽遮,外洋山水,一切不见。局又逼窄,明堂朝山俱无,只是藏风聚气,茓场甚暖。所以葬下当代即出御史,骤发富贵。与廖金精下明溪许学士祖地

当代出贵相同,皆是茓间紧固,一切不见。

噫!此等地,非哲师明主,则弃物耳。

地在婺源县大白巡司东一里,其龙迢迢而来,磊落奇特。将入首,穿峡开帐,星辰尊重。

结茓藏聚,两畔护从重重。下关一山逆河缠绕,关收内堂,蔽障外旷。而随龙田水平坦,四势团集,融结固佳。

而茓其奇怪,董德彰初下中乳天空,以贪外秀,不利。复扦低茓就堂,又不利。倪氏欲迁别所。董师乃自讼曰:真龙毋虚生之理,有龙如此,岂可舍乎?必我误也。乃私往其山,周币详审,因知结茓闪乳,前所下者皆非。

盖中乳上既直硬,而下复弯曲顾内,故正脉钟于闪乳,而中乳乃其护砂。但闪乳之茓甚丑怪,而一臂左砂又尽障外秀,不见明堂朝对,如坐井面墙,非俗眼所知,直指必不我信,欲立名以歆之,未得其当。随入村庄,偶见机织,豁然有悟。遂唤美女掷梭之形,茓扦动乳。复报倪氏,果信之,遂扦葬焉。

系亥、艮行龙,转折酉、辛,戌、乾人首,扦辛山乙向。顶急乳小,用离杖下之。

下后倪氏出进贤,登进士,官御史。曰以孚,曰鼎,登乡试。一时骤发。但御史

为人,亦不甚正,亦闪斜之召耳。

【补义】按:是地也,先葬中乳总会,又葬中乳尽头。要知皆缘贪砂水、明堂、

龙虎为误。复扦闪乳之上,始得其真。

吁!以董公之明,尚至三扦而得正茓,况其他乎?

可见砂水之诱人,虽明师所不免。有志者尚当参酌其可否,毋徒见一不利而即有所弃也。

今天这个案例,说明地理复杂性,那怕是历史上的名师,都有失败的案例,所以地理当慎重再慎重才行。

看来龙:

此地来龙和国师吴景鸾所点的朱熹四世妣地为同一来龙,南干龙在大鄣山分脉,一路南行,中间分脉去结了几个大地,右边的随龙水也由此而发源。到中云镇穿田过峡,失去踪迹。后又复起高山,分一支去结朱熹四世妣祖地,向南行驶这支龙,起祖山后,左面的随龙水也在此发源,个字中出,展帐而行,两水夹送,直到遇到前面的界龙水成局结茓。

放大堂局来看,此局为多条龙水大会的大会局贵格。

看龙局:

来龙入局顺水,过美峡后,转身朝向远来的界龙水,来龙开帐为结茓的外青龙,余气做多重外层白虎,其中一白虎转前面做案,收住内堂之气,隔住直来的界龙水,形成暗拱。

看前朝:

界脉水远来,比较直,茓结低位,避免冲散堂气,也有避煞的作用。

从卫星地图上看,结茓点还是很正的,没有象古图上绘制的偏在左边,形成闪乳格。

再看一张种德堂拍摄的实地视频截图:

结茓点正对后面来脉,没有明显的偏在一边。

之前我们学习龙真,是从大方向去判断龙要成格,当然也需要从不同的角度不辨别才行,之前三十八篇文章,每一篇文章都是一个论述龙真的判断点,大家可以细细的去体会。判断龙真,最后成局结茓,正如书中所说:“诚以千里来龙,入首惟融八尺之茓”。最后要在千里来龙,成局结穴在八尺之内,不偏左,不偏右,不偏上,不偏下,不深不浅,这些都是我们后面专门论述的问题,如书中所说的:“定茓之法,譬如针灸,自有一定之茓,而不可有毫厘之差。”点茓要做到如针灸,偏差失其功效。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