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云南美食文化

 西医也在学中医 2022-11-29 发布于日本

云南美食文化——芦荟入菜

2022-11-29 08:00·食悟者

导读:在中国的很多地方,芦荟是味中药,很多人应该用过芦荟制成的系列保健品。在云南,芦荟却成就了餐桌上的一道道美食,不仅营养丰富,而且口味清香纯正。下面,我们将全面认识一下芦荟。


芦荟的产地及历史文化

芦荟起源于非洲大陆,是大自然赐予人类的“仙丹草”,云南元江一带叫做逼火丹,有的地方也叫做油葱、象鼻草。人类利用芦荟的历史悠久,从埃及金字塔木乃伊棺木中发现的“莎草纸医书”上证实,早在3400年前就有文字记载芦荟的药效作用

芦荟

全世界目前野生芦荟大约有300多种,其中250多种原产于南非大陆,可食用的芦荟只有6种在我国主要食用品种为云南元江芦荟和中华芦荟。芦荟在唐朝中期传入中国,其种质资源比较贫乏,目前已知只有中华芦荟及元江芦荟两个野生品种,云南元江干热河谷地带是我国野生元江芦荟的发源地,也是我国最大的芦荟种植基地。芦荟作为药用植物广泛栽培的历史仅有60多年,我国20世纪80年代才起步,目前人工种植面积已达万亩以上。

云南元江芦荟

芦荟的外形特点及生长特征

芦荟属百合科多年生常绿肉汁植物,芦荟喜温暖、爱阳光、耐干旱贫瘠、怕水涝及寒冷,云南元江干热河谷是它最适宜的生长环境,故有大量野生芦荟生长。由于气温低于0℃就无法生存,因此,在长江以北地区,芦荟只能在大棚中栽培。芦荟每年春、秋开两次花,花茎单生、花为总序状,呈鲜艳的红色或橘红色,似一串串倒立的短鞭炮。由于雌蕊的高度不亲和、只开花、不结籽或极少结籽,因而,芦荟的繁殖只能靠叶片移插来完成

芦荟花

芦荟叶为肉质凝胶状,含水高达99%以上,极易腐败变质,鲜芦荟叶不易保存,一般采摘4~6小时就应该加工处理,否则内在质量就会受到影响。叶面无破损,置于凉爽、干燥、通风环境中的鲜芦荟叶可保存15~30天,如果将整株挖出,置于上述环境中存放,则可保存2~5个月。一般情况下,芦荟栽培2~3年方可采摘,但云南元江芦荟栽培1.5年即可采摘,可食部分为叶肉及花,全年均可采收。

可食用部位为去皮后的叶肉

芦荟丰富的营养价值

鲜芦荟叶肉是一种含水分极其丰富、产热极低的凝胶类物质,每100g产热仅2千卡,由于水分丰富,其营养物质含量相对偏低、不足1%,维生素B1、维生素C含量比较丰富。维生素C含量和芹菜叶、莴笋叶、青蒜、生菜、茼蒿等绿叶蔬菜相当,维生素B1则高于许多绿叶蔬菜。无机盐中以钾、钙、硒含量较高。芦荟干粉高度浓缩了鲜叶的营养成分,含丰富的糖类、膳食纤维及钾、钙、硒等无机盐,但维生素损失大、含量低。鲜芦荟花含丰富的蛋白质,其含量是叶肉的10倍以上远高于槐花、金银花等鲜花食品,具有较高的营养及开发价值,应充分利用其资源。

水分充足,营养价值极高的芦荟

芦荟成就的丰盛美食

云南元江芦荟是可食用的芦荟,鲜叶可作为蔬菜直接食用,其可食部分为叶肉。成熟的元江芦荟叶肉厚、质透明、无异味,是食用芦荟中的极品芦荟鲜叶去皮后,叶肉表面黏滑,黏液汁多呈胶质状,可切成丝、片、条、块、段、末等形状进行精细加工,可直接蘸酱生吃,也可和胡萝卜、黄瓜、番茄、海蜇皮等凉拌食用,也可炒、煮、炖食用。但配菜时要注意荤素、色泽、口味的合理搭配,一定要保持芦荟黏滑、口味清香纯正的特点,故在烹调时不宜放酱油、辣椒、蒜等调料,取其食物自身天然颜色及滋味最佳,如虾米炒芦荟、芦荟鸡蛋紫菜汤、芦荟炖甲鱼等。

虾米炒芦荟

芦荟炖甲鱼

云南最著名的“芦荟炒火腿”,用芦荟叶肉片配上红色的宣威火腿和鲜绿的豌豆米加工而成,其白、红、绿三色衬托,色泽鲜艳、味道鲜灵,是一道色、香、味、形俱佳的美味。

芦荟炒火腿

清炒芦荟,芦荟去皮取净肉,切成小条,用开水迅速汆烫,沥干水分。大火炒锅中加油,把芦荟条入锅爆炒1分钟。下入切小片的青红椒、黄椒提色,加盐、白砂糖和白醋炒匀即可。

清炒芦荟

芦荟花及嫩茎切段后,可和各种肉类炒吃,如“素炒芦荟花”、“火爆腰片芦荟花”、“宫保鸡丁芦荟花”等。芦荟花茎一定要在临出锅前放入,以保持鲜脆感

素炒芦荟花

冰镇芦荟,芦荟洗净去皮,切块。放入开水锅中汆3-5分钟,去净苦味后捞出沥干水分,放冰箱冷藏10分钟左右装盘即可,冰鲜可口,营养价值极高。

冰镇芦荟

芦荟还可深加工制成芦荟汁、酒、茶、口服液、果冻直接食用,亦可添加到糖果、糕点、牛奶中制成各种方便食品食用,也可制成芦荟粉胶囊、芦荟品冲剂等保健食品服用。

芦荟汁


谢谢大家品读。我是烹饪与营养老师——食悟者。喜欢本文的朋友欢迎转发、点赞、收藏,喜欢食悟者文章的朋友可以点击关注,获取更多营养美食及美食文化。本文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参考文献:

[1]周玲仙.云南特有食物图鉴.昆明:云南科技出版社,2012.3

[2]杨奕,马继琼,陈伟,李卫芬,孙一丁,许明辉.云南菜食花植物资源与食花文化调查[J].植物遗传资源学报,2017,18(06):1125-1136.DOI:10.13430/j.cnki.jpgr.2017.06.014.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