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茶道六百年》:了解了茶道,才能懂得日本人生活中的美学底蕴

 读书的天蝎小木 2022-11-29 发布于江苏

春夏秋冬,茶席可以跟随季节摆出不同的意境,更可以收获不同的心境,无处不在的内卷,让浮躁的人心,亟需一个宣泄的窗口,而茶道就是打开这扇门的其中一把钥匙。网上向来以精致惬意著称的某书,随手一翻,便是茶道的叙时之美。

小小的茶席,有着茶道无可言表的诗意美、画面美、方寸之间轻易就衬托出茶的精神,人得意境,围茶而坐婉约入眼帘,细细品味不一样的时光故事。很多时候,营造一个喜欢的空间和茶席还远远不够,还需要品读领悟《茶道六百年》,了解茶道的历史传承和源远流长的人文故事。

《茶道六百年》的作者桑田忠亲是研究日本茶道的权威,1980年被日本政府授予三等瑞宝章,1982年获得淡淡斋茶道文化奖。在《茶道六百年》这本书中,他从不同时代茶道流派的创始人和代表人物作为切入点,将茶道的起源、不同流派的诞生由来、著名茶具的来历、茶会的变迁、茶道的精神等,细致入微、一一娓娓道来。其中,引经据典、名人典故信手拈来,所有茶道典籍晦涩的文字,都用茶人生活中的经历,名人轶事、和人物的趣味历史故事,引申铺陈蔓延阐述,茶人的栩栩如生形象直观。

在桑田忠亲笔端下描绘的茶道:“是日常生活的艺术,是生活起居的礼节,也是社交的规范,茶道所重视的,是人与人黄子健在和睦宁静的氛围下温暖的心灵交流。这时一种诉诸感觉的美之盛宴,最大程度低提高了衣食住行的生活品味,向人们昭示并宣扬了日常生活的范式模型,这是茶道文化。”

江南多雨,从前总是觉得雨天,让人多郁闷,自从接触茶道以来,开始喜欢和欣赏雨雪风霜不同的天气,生活需要不同的仪式感,不同天气喝茶同样如此,隔窗听雨喝茶,心态在温润的热茶浸泡中,慢慢变得平和起来。

有时读着读着,想起李清照和赵明诚赌书泼茶,神仙眷侣深情温暖的情感“茶道”,莫道不消魂,人比黄花瘦,传到日本,便成了最早的斗茶。

日本战国时期之前的斗茶,主要是饮茶后判断出是否为正宗产地之茶,到了战国时期,发展到参加斗茶游戏的人除了要鉴别茶叶,还要鉴定沏茶用的水,随着斗茶会的逐渐日本化,开始称为茶会。这是茶道最初的雏形。

被誉为茶道鼻祖的田村珠光,曾经跟随一休大师参禅,领悟到了“佛法亦自茶汤中”,富有道德,表现出“道”,珠光确立了 “茶之道”,其中最重要的是“茶会之常客,亦应待其如名人。所谓茶之道,就是以品茶为媒介将人们的心与心连接在一起。主人是人,客人是人,彼此的媒介是茶。感觉说的是:茶之面前,众生平等的意思。后来,便形成了珠光流,现在日本各个茶道流派均由流光流,派生出来,追本溯源,其实实质都大同小异,只是外在形式有所不同而已。

桑田忠亲在《茶道六百年》里写道:“茶室与茶器变小,可以理解为是茶道日本化的一种表现。而且,日本茶道愈来愈重视精神层面,这也是茶器逐步变小的一大原因”。以前对于日本茶道中,茶室的窄小逼仄,茶器的小巧精致,不是太能理解,现在终于找到出处了。

日本茶道自成体系,流派众多,虽然不是很熟悉,但是对于茶会、茶器、摆轴、插花的众多茶道细节的详细描绘,的的确确让人受益匪浅。尤其桑田忠亲在书中,多次提到和引用的,茶道古书《山上宗二记》,总会引起无尽的向往和好奇。

日本的侘寂美学中的“侘”,一直不是很能领悟其中的深意,但桑田忠亲在书中提到,“侘”茶器,并非单纯的寒酸趣味,而是在制作工程中包含着真诚、谨慎、不奢华谦逊的“侘”之心。只要看到这类茶器,就能感受到主人的谦逊之心。突然之间,感觉领悟了“侘”的本心,想起一句故事,草木本无心,何须美人折,大概就是这个意思吧。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