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西域的战国时代

 李雨航的图书馆 2022-11-30 发布于新疆

西域的混战几乎同中原同步开始。

公元175年,东汉熹平四年,朝廷出台了“三互法”,对官员的任职和轮职更加苛刻。司马光在《资治通鉴》里,写这一年的历史时,提出了警示。他说,王朝将要灭亡时,法令和规章一定多如牛毛。司马光认为,王朝治理是把握根本方向,任用忠良贤能之士,王朝衰落时,选用的文武百官德不配位,自然会下达极多的限制,当时,贪官暴虐、大水成灾、百姓流离、瘟疫蔓延。东汉向衰亡的道路上迈进了一大步。这一年,在西域,于阗王安国,攻击拘弥国,斩杀了拘弥王。

当时屯田车师的戊己校尉、屯田鄯善的西域长史分别出军救援拘弥国。并送在洛阳当质子的拘弥王子定兴为拘弥王,拘弥已从大国沦落到小国,人口不过几千人。

至此,西域的故事淡出东汉末年中原的史料。17年后的公元202年,于阗国派使臣来洛阳,送来一头驯养过的大象。于阗国并不产大象,这个大象从哪里来?离于阗最近产大象的地方是罽宾,这个地方当时已是佛教的传播地,大象也许是驮着佛经来到了于阗。又过了18年,到曹丕称帝的公元220年,于阗王才派使臣到洛阳。

大鱼吃小鱼,快鱼吃慢鱼,这是物尽天择的自然法则,拘弥国在失去东汉王朝护佑的45年内很难自保。

也就是说在这45年的时间里,西域发生了很多变故,中原的史学家已不在关注,因为中原乱了,自顾不暇,无力对西域进行有效的管理。

设在西域的戊己校尉和屯田士兵在高昌一带安家,只能自保。河西战乱也不断,当地的居民避战乱,开始向高昌迁徙。

西域诸国间,弱肉强食,相互兼并,同中原一样割据纷争。形成了天山为界的乌孙和车师,天山以南则有北道的焉耆与龟兹,南道鄯善、于阗、疏勒并立局面,西域地理环境决定任何一个绿洲国都不可能完成一统的霸业,也只能占有毗邻的城邦小国。东汉时期,原本50余国的西域形成了几个大的集权国。

大漠东、西,鄯善国兼并了若羌、且末、小宛、精绝等地,鄯善是西域诸国中与河西走廊靠得最近,与中原联系最为密切的西域国。

于阗国统治了戎卢、拘弥、渠勒、皮山等地,成为东去鄯善一千五百里,南去女国两千里,西去朱俱波千里,北去龟兹一千四百里的大国,国域面积方亘千里,连山相次,于阗国都城方八九里,国境内有大城五座,小城数十座,鄯善和于阗是南道上雄踞东西两端最大的政治实体。

天山之南,焉耆国占有了山国、尉犁、危须等地;龟兹国吞并了姑墨、温宿、尉头、乌垒等地;疏勒国并和了莎车、捐毒、休循等地;东天山以北车师后国蚕食了东且弥、西且弥、卑陆、蒲类、乌贪等地;伊犁河流域仍为乌孙国,此时的乌孙,国势已弱。内部纷争不断。在阿尔泰山脉还游牧着呼揭、坚昆、丁零,喀喇昆仑一带还有羌部落势力。

位于天山以东吐鲁番盆地的车师前国与鄯善国成犄角之势,由于是戊己校尉府和西域长史府的驻地,并未成为其他诸国的窥视所在。

一方政权的形成,文化是纽带。

这个时期,大量的贵霜帝国的大月氏人避祸战乱迁徙西域,而佛教的群体信仰氛围由此而来聚合,之前的萨满、祅教以及巫术为主导的信仰还在垂死相博。

西域诸国本无文字,以汉字为官方文书,佛教的传入带来了佉卢文,汉文、佉卢文成为西域官方共用文字,于阗发行了汉佉两体钱。

战乱之时,人们需求至少两方面,一是物质上的,二是精神上的。政权稳定后,就得需要精神武器统治民众,于是,佛教开始在西域流行。

最初形成了于阗、龟兹、鄯善三个佛教的中心。

佛教传入于阗最初说法是这样的。

一个叫毗卢旃的罽宾僧人随商人一同来到于阗,坐在城南杏树下禅坐修行,因为其外貌怪异。就有人报告给于阗王。于阗王就亲自跑来问:你是谁?从哪里来?在于阗想要做什么?

僧人毗卢旃回答:我从佛国而来,佛祖命我来感化于阗的民众,如果于阗王能在此地建立一座寺院,便可以让于阗国永久昌盛。

于阗王不以为然,于是说:让佛祖现身,我才相信。

于是,僧人毗卢旃念佛,佛遣使弟子罗睺罗在空中现真容。

于阗王见了空中的佛,立即答应建造寺院,这个寺叫赞摩寺,于阗王皈依佛门,成为信徒,从此,佛法在于阗盛行。这是《洛阳伽蓝记》中的一段关于于阗佛教兴起的故事。

于阗佛教的兴盛的真相也许是这样的:

佛教大约是公元前一世纪传入于阗地区,但是传入与盛行是两码子事,所以当年班超进入于阗时,其国信巫术,考古发现的最早的佛教遗址在公元2世纪以后,也就是东汉中期,于阗举国信佛。原因就是国王信了,谁敢不信。这条传播的道路叫罽宾道。由乌弋山离至罽宾至皮山至于阗,佛教顺着这条道进入,

于阗地处交通要道,一是“玉石之路”起点,东西文化的融合地,罽宾、犍陀罗、巴克特里亚的佛信徒不断的进入。二是,于阗地处塔里木南缘,与游牧民族侵扰的北缘之间有大沙漠相隔,南部有喀喇昆仑山,地理决定了安全性,社会相对稳定。三是与中原关系良好,中原先进的生产方式和工具及文化大规模传入于阗。四是王室对佛法的弘扬。

因为于阗与罽宾相距不远,两地在政治、经济、文化上频频碰撞,当时,于阗准备讨伐罽宾时,罽宾也在积极备战,剑拔弩张,有僧人来到于阗,以佛法之理劝说于阗王,于阗王归信佛法,以仁慈为怀,并与罽宾王合好,由罽宾请来高七尺的佛坐像安放在赞摩寺中,供国人朝拜。

史料中于阗人外貌是这样的,“自高昌以西,诸国人多深目高鼻,唯此一国,貌不甚胡,颇类华夏1”。最早的于阗居民主要有塞人、汉人、羌人,皮山国当时就是汉人所建。东汉时期的佉卢文木简中记载有秦人在精绝国等地定居生活,虽被不断的同化,但汉人始终不断的进入于阗定居2。在于阗的小乘佛法中已有了护法护国思维,有了八大护法神,八大菩萨,四大龙王以及其他守护神、天神3

龟兹盛行佛教可能稍晚于阗,当时龟兹国盛行萨满教、祅教、巫教,龟兹国信奉佛教后,萨满、祅教、巫教中的神灵被纳入佛的体系,弥勒的信仰还吸收了祅教中对光明之神、太阳神崇拜的圆形。所以我们在壁画中可以看到的佛头后都有一个代表光明的圈,在说法图和天象图中,还可以看到双肩上升火焰的祅教图案。

佛教传入龟兹有两条路线,一是巴克特里亚的大月氏人从瓦罕走廊穿过葱岭,进入疏勒东行龟兹、焉耆;另一条路则是从中亚经楚河、伊塞克湖、别迭里山口的天山谷地到达温宿、姑墨、龟兹、焉耆,也就是说西域的佛教并不是直接从印度传入4

龟兹“寺甚多”建筑华丽,跟王宫相同,此外还有三座尼姑寺,分别是阿丽蓝、阿丽跋蓝、输若干蓝寺,主要信众是葱岭以东远道而来的王室妇女,龟兹已成为丝路北道佛教中心,吸引各国贵族妇女来修行5。龟兹国有城郭,其城三重,有佛塔庙千所,僧侣近万人6,可吃“三净肉”7及葱韭等。龟兹、焉耆土著只有语言,说吐火罗语,没有文字,两汉文明与佛教文明从东、西两个方向进入,王公贵族最早接受汉语汉文,而僧侣接受了梵语梵文,“双语”成为龟兹官方语言文字。

龟兹国位于塔里木北缘,周边有半弧形高山环绕,北有天山,西有葱岭,南有大漠,塔里木河提供了丰沛的水源,形成了一块块土地肥沃的绿洲,疏勒绿洲、莎车绿洲、龟兹绿洲、焉耆绿洲。但是小乘佛教关注于个人修行,一般不从事劳动,所以需要大量人力、物力、财力的支撑。龟兹国常遭北方游牧民族的侵袭,但由于自身国力强,战争创伤极易恢复,所以对佛教的信仰影响不大。从西汉开始这里大多数时间里由汉中央王朝控制,当地以“白氏”王室统治,政权稳定近千年,焉耆国以“龙氏”政权统治,也相对稳定。

相比较于阗和龟兹,鄯善的佛教则表现的更为世俗化。

鄯善国在塔里木盆地南缘中心,原本是罗布淖尔的小国,由于位处交通要道,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也是多人种汇集地,月氏人、羌人、塞人、汉人、印欧人融合成了楼兰人,官方语言有汉语和吐火罗语,佉卢文未随佛教传入时,官方文书使用汉字。

鄯善国有绿洲也有草场,亦农亦牧,佛教之前,信奉巫教、萨满和祅教,太阳崇拜,还有自己独特的“贤善天神”,大概是水神,鄯善国缺水,在沙漠边缘。佛教与巫教有了很长时间的争夺战,佛教成为“国教”后有了严罚女巫的记录。

在三国时的鄯善国,生活着一群“花和尚”,僧人可以取妻生子,盛行居家修行的方式。由于鄯善的城池被黄沙所覆盖,我们今天考古发现了大量汉文和佉卢文的木简,了解那个远去的佛国真相。

在一支国王给税官黎贝耶的命令的木简这样记录8,女神县的僧人众力娶了叶吠县的女子为妻,如果婚姻合法,他们的子女享有均等的财产继承权,而且男女平等。这可能是这个僧人之前有子女,为了保证公平对待不同的子女而立法。

在木简的记录中还有法师之间互娶对方女儿的联姻,还有僧人已嫁人的女儿跟着陶工私奔龟兹的故事。而且僧人喝酒吃肉,向商人借酒赊账,寺里的主持在寺中挥霍酒肉等内容。此外,僧人还可以拥有奴仆,参与人口买卖,可以买女子。购置田产牲畜。但是于龟兹国、于阗国不同的是僧人要缴纳赋税,叫沙弥税,如果鄯善的僧人不交税,由于人口数量少,无力供养这些“花和尚”们。

鄯善国都楼兰,有国民性的浴佛活动,主要是倡导向寺院供奉,这样才能解脱恶念,解脱生死轮回,使人眼目清明,手脚强健,心地善良。浴佛会上可以祈愿,祝丰衣足食,五谷丰登,王道昌盛,增多雨水,且得到在佛法下的永生。由于离中原近,汉人多,还出土了《论语》,在楼兰,出土了用汉文相互赠送礼品的礼单,出现了大王、王母、美夫人、春君等汉地的称谓。鄯善国的行政体系也如同中原,官吏有司马、都尉、长史、主薄、录事、兵曹、书佐、门吏这类官员名称。汉文化主要用于官方,宗教方面,以犍陀罗文化为主导。

公元220年,曹丕称帝,基本上统一了北方后,派金城太守、护羌校尉苏则平定了河西诸郡的叛乱,打通了内陆通往西域的道路,声威波及西域。

鄯善、龟兹、于阗遣使朝贡,西域诸地也纷纷表示归附,于是,曹丕派敦煌长史张恭为西域戊己校尉,驻守高昌,屯田驻防,另设西域长史,驻防罗布泊西北的海头城,监管西域各国。还设置有西域校尉和宜禾伊吾都尉,协助西域长史和戊己校尉,分管屯田军务和民政。

公元222年,于阗王、龟兹王、鄯善王遣使朝贡,均被委以魏侍中、大都尉,授予印绶,给予优厚赠赐。

罗布泊周围的曹魏西域长史驻地的海头城遗址发现了大量有嘉平、景元、咸熙年间的木简。

中原信奉的是大乘佛法,而西域信奉的是小乘佛法,这是佛教的两个门派。中原文化的博大精深,所以选择了大乘佛法,以普渡众生。而西域小国寡民,人口稀少,所以选择了小乘佛法,以求自渡。

1、《魏书·西域传》记载

2、李呤屏:《和田春秋》新疆人民出版 社,2006

3、彭无情:《西域佛教演变研究》巴蜀书社 2016

4、季羡林:《随想录三:谈佛》中国城市出版社,2010

5、《比丘尼戒本所出本末记》中所记载。

6、《往五天竺传》中所记载。

7、三净肉,是一个佛教术语,指信徒没有看见、听说或不因自己食用而杀死的动物的肉类。还有五净肉的说法,是上述三个加上自然死亡,以及被其他鸟兽杀死食余的肉。九净肉又加上了:第六不为己杀,第七风干(非由汤火而熟),第八不期遇,第九放置过久的动物肉。提婆达多曾经主张不食用任何肉类,受到了佛陀的批评与纠正。释迦牟尼佛认为三净肉”是可以食用的。

8、林海村:《沙海古卷》文物出版社,1988

9、祅教即拜火教。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