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观赏兼食用!仿栗消失50年后再现陕西石泉

 hpski 2022-11-30 发布于安徽

科普时报讯(林富荣 黎斌  记者胡利娟)11月25日,记者从中国林科院了解到,中国林科院林业研究所、陕西省植物研究所的科研人员近期在陕西省秦岭区开展第一次全国林草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工作中,于安康市石泉县后柳镇发现了1处仿栗的野生种群,集中生长着100余株仿栗野生个体。经专家核实,该仿栗野生种群结构稳定,植株大多处于成熟阶段,结实量较大,是杜英科猴欢喜属分布区北缘迄今为止发现的规模最大的野生种群。

据了解,上世纪50年代,陕西省仅在汉中市南郑区小南海附近采集到仿栗的标本,后因生境破坏,导致该地点未能重新寻找到仿栗的野生个体。21世纪初,为了查清陕西省重点保护野生植物的种类及其分布,陕西省的植物学家在汉中市的西乡县、镇巴县、安康市的紫阳县、岚皋县等地多次调查,均未找到仿栗。

2022年5月,时隔50多年后,陕西省植物研究所在汉中市宁强县的陕西青木川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调查时,重新发现了1株仿栗的结实个体。同年7—9月,在安康市石泉县的后柳镇、喜河镇,中国林科院林业研究所、陕西省植物研究所又发现2个新的仿栗分布点。这一发现再次证实了该物种在陕西秦巴山区的天然分布,也为深入研究该物种的遗传多样性及其地理谱系分布提供了优良的遗传材料,对进一步筛选、培育该物种的优异种质具有重要意义。

仿栗隶属于杜英科猴欢喜属,因其果实酷似板栗而得名,通常分布在中亚热带或南亚热带地区,在我国主要见于云南、浙江、四川、湖北、湖北等省区。作为杜英科在陕西省的唯一代表,仿栗被列入陕西省重点保护野生植物。仿栗的木材发白,纹理直且细嫩,可供建筑、家具等用材。该树种树型高大、叶片常绿、枝叶繁茂,种子及假种皮均可榨油,出油率为33%左右,种油无毒,味美可食,亦可作为观赏植物和油料植物进行开发利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