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这本书,提高了我的学习能力

 阿华读书 2022-11-30 发布于广东
今天是持续写作第 279 天

作者 l 阿华

来源 l 阿华读书(ID:ahuaxuexi

转载请联系授权(微信ID:hi_a_hua


在这个快速发展的时代,学习能力越来越成为一个人的核心竞争力。

市面上关于认知、关于学习的书籍也越来越多,其中周岭老师的《认知觉醒》这本书对我影响非常大,语言通俗易懂却不乏深度,是一本难得的好书。

最近周老师的新书《认知觉醒》青少年学习版上线了,我花了几天时间读完了,虽然之前读过《认知觉醒》,但这本青少年学习版还是给了我很大触动。

这本书中提到的关于学习的方法论,不仅限于青少年,也是适合成年人的,大家如果学习中遇到困惑和问题,都可以阅读这本书。

下面分享下书中对我触动比较大的几个点。

1

三重大脑

我们在学习之前,一定要了解自己的大脑,这是学习的前提。

当我们对大脑有了更多客观的理解后,我们才能"驾驭"大脑为我们做事。

在三重大脑理论中提到,我们的大脑里由内到外至少有“三个大脑”:年代久远的本能脑、相对古老的情绪脑和非常年轻的理智脑。

由于出现的年代不同,所以它们的力量是不同的,本能脑和情绪脑远远早于理智脑,所以它们的力量要远大于理智脑。

如果说理智脑相当于一家公司刚刚上任的年轻CEO,那么本能脑和情绪脑则相当于公司的元老级人物。它们总是给新刚上任的 CEO 使绊子,甚至还会对着干,哪怕 CEO 做的决策是正确的,是有利于未来发展的。

所以,理智脑作为一个领导者,是可以和本能脑、情绪脑坐下来好好沟通的,虽然本能脑和情绪脑总是目光短浅、急于求成,但理智脑却可以使用一定的策略去"说服"它们。

例如,当理智脑告诉我们要学习时,本能脑和情绪脑则会提醒我们:学习太耗能、太累了,还是去玩乐吧。

这时理智脑可以告诉它们:你们要的玩乐、享受当然是会满足的,但不是现在。

放弃享受可能它们无法接受,但延迟享受却是可以接受的。

所以,当本能脑、情绪脑和理智脑产生对抗时,理智脑可以通过沟通的方式与它们对话,从而让大家保持在同一战线上。

其实,本能脑和情绪脑在乎的是舒服,它们不会在乎你是在玩手机还是在阅读、学习,如果你能让它们体会到阅读、学习的乐趣,它们一样会感觉舒服。

所以我们在学习时,要尽量从中挖掘更多乐趣,让本能脑和情绪脑认为学习是一件快乐的事,这样我们的学习就能得到强大的本能脑及情绪脑的加持,从而提高学习的效率。

2

趋易避险、急于求成是人的天性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信息严重过载,我们的时间也越来越被碎片化了。

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加上疫情的影响,大家变得越来越焦虑,越来越急于求成,耐心已经变成了一个非常稀缺的品质。

虽然大环境也的确影响了我们的耐心,但根本原因在于,急于求成是人的本性,从道德层面来评判耐心是不妥的。

众所周知,节能是大脑的第一原则,它已刻在我们的基因中。

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在环境恶劣的原始社会,资源非常匮乏,我们必须节能才能生存下去。

但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我们今天面临的生存环境,相对来说已经非常安全和稳定了,而且物质极度丰富。

虽然我们已经远离了那个物质极度匮乏的环境,但大脑的进化速度实在太慢了,它还没有来得及进化出适合现代社会的相应机制,它依然是把"节能" 做为第一原则。所以,这种不匹配就会导致许多问题的产生。

例如,你明明知道应该要好好学习,应该要拿起书本开始学习的,但是你却拿起了手机。因为,趋易避难是人的天性,学习实在是太耗能了。

当我们理解了大脑的节能原则,当我们了解了趋易避难、急于求成是人的本性,我们就更容易接纳自己。

在接纳自己的同时,根据大脑的运行规律做出更加理性的决策和行动。

3

耐心是具有长远目光的结果

当我们说一个人有耐心时,好像是在说他天生就有耐心一样,但事实并非如此,我们对于耐心往往有着一定程度的误解。我们一定要从理性层面来客观的看待耐心。

我在前面提到过,节能是大脑的第一原则,所以我们总是喜欢做一些轻松的事情,因为它们更节能,而学习则是比较耗能的,大脑本能的会去抵触和排斥。

由于受到本能脑和情绪脑强大力量的影响,我们总是喜欢走捷径,总是喜欢少付出多收获,甚至是不劳而获,所以,我们在学习的过程中,就会表现得没有耐心,因为我们想要快点看到结果。

对于青少年来说,理智脑还不发达,所以更容易表现得没有耐心,这时我们不要总是责备,因为我们知道急于求成是人的本性,而且他们的理智脑还不发达。

随着理智脑的发展,理智脑具有了抑制本能脑和情绪脑的能力,我们在学习时,就会表现得更有耐心一些。

同时,我们也要认识到学习的过程,往往并不是一蹴而就的。

正如书中所述:

在科学家看来,无论学习知识还是技能,其本质都是大脑中的神经元细胞在建立连接。用神经科学的术语解释就是,通过大量重复学习或练习,大脑中两个或多个原本并不关联的神经元受到反复刺激后产生了强关联。

所以,这个过程在初期必然是非常缓慢的,因为它们之间还没有形成顺畅的通路。但只要持续学习或练习,这些连接就会越来越多、越来越强,最终形成一张高效的网络,使自己在某天开始加速并突破。

当我们看清了学习的本质,就会明白在学习初期,进步缓慢是非常正常的,因为神经元之间的连接还非常微弱,我们需要持续学习,不断巩固神经元之间的连接。

因此,我们不再因为自己成长缓慢而沮丧,也不会因为看到别人成长迅速而焦虑,我们能够忍受初期的缓慢进步,变得越来越有耐心。

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耐心并不是毅力的结果,而是具有长眼目光的结果,它是建立在对人性和学习本质的理解基础之上。

4

在舒适区边缘努力

有些人工作了10年还是在原来的工作岗位上,而且没什么进步,因为他们一直在自己的舒适区范围内,从没有跨出自己的舒适区。

有些同学在学习时,紧跟学霸的脚步,学霸做什么题目,他们也做什么,可最终带给他们的是沮丧,甚至对自己失去信心。因为他们是在自己的困难区努力,收效甚微。

学习效果最好的是处于拉伸区,也就是所谓的舒适区边缘。无论是学习什么技能,舒适区边缘都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

在舒适区边缘,会有一定的挑战,但经过自己的努力是可以达到的。

在舒适区做些重复性的工作或学习,是不会有进步的,而在困难区,则自己的能力暂时跟不上,收到的只能是沮丧。

所以,我们要在舒适区边缘努力,它是最容易产生心流的区域,也是使我们进步最快的区域。

从这个意义上说,每个人的舒适区、困难区、拉伸区(舒适区边缘)都是不一样的,学霸的舒适区有可能是你的拉伸区甚至是困难区。

因此,我们不能盲目跟风,找到自己的舒适区边缘才是最重要的,因为只有在该区域的努力,才能达到效果的最大化。

5

消除模糊

人和机器人相比,最大的不同就是人是有潜意识的。

机器人的每个动作都是受到背后的算法数据来控制的,一旦断电,机器人也就停止了工作,但人类不同。

人若是晕厥、失去了意识,虽然会瘫倒在地,但心跳、呼吸、消化等功能并不会立即停止,因为它们是由潜意识控制的。

正是由于潜意识的存在,我们人类才能灵活地做出各种动作,也才能生存下来。

而且,为了更好地生存,进化之手巧妙地采用了意识分层的手段,它让潜意识负责生理系统,让意识负责社会系统,如此分工,意识便得到了解放,可以全力投入高级的社会活动或学习活动。

但意识分层给我们带来好处的同时,也带来了副作用-模糊,因为意识和潜意识的处理速度不对等,潜意识的处理速度远远高于意识的处理速度,意识很难介入潜意识,而潜意识则很容易左右意识。

所以,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学习的过程也就是一场消除模糊的比赛。

例如在古代,我们的祖先对于雷电的认识是一片模糊,甚至心生恐惧,把它归于背后某种神秘的力量控制,但随科学的不断发展,我们最终理解了雷电现象,消除了模糊,也就不再那么恐惧了。

同样的,消除模糊的技巧也适用于情绪模糊和行动模糊。

例如,当我们因为某件事而陷入负面情绪时,回避并不能使负面情绪消失,反而会使其进入潜意识,变成模糊的感觉,而具体事件一旦变模糊,其边界就会无限扩大,原本并不困难的小事,也会在模糊的潜意识里变得难以解决。

这里我们可以使用"写下来"的方法来消除情绪模糊,亲测有效。

方法很简单,你心里在想什么,就把它们都写下来,由于不用对外公开发表出来,你要忠于自己,当时心里是怎么想的,统统都写下来,你当时的感觉是什么,例如可能有呼吸急促、心跳加快等,也都如实的描述下来。

当你把这些都"写下来"后,你的情绪强度就会降下来,甚至消失,因为消除了情绪模糊。

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写下来的过程,其实就是调用理性思考的过程,在写的过程中,我们会发现,有些情绪根本没有存在的必要。

另外,有时之所以我们的行动力差,是因为我们处于行动模糊的状态,一旦消除了行动模糊,我们的行动力必然会提高。

例如,你意识到了写作的重要性,所以打算要写作,但是却迟迟没有开始。

这时,我们可以使用消除行动模糊的技巧,来提高自己的行动力。

例如,你计划明天早上6点起来,然后打开自己的 Mac 电脑在自己的书房开始写作,从6点一直写到8点。

当有了这样的清晰的行动计划后,具体什么时候写,几点写到几点,在哪里写,这些模糊的问题都变得清晰,行动力也就提高了。

6

元认知能力

元认知能力,就是对自己的思维过程进行思考的能力例如,回顾下自己的思考过程有没漏洞,哪里需要改进,下次应该要怎么更好的思考等。

这其实就是我们常听到的自我觉察和反思能力。

在生活中,具有元认知能力的人,不但进步更快,而且可以跳出自己,从而去觉察、观察自己的情绪、思考过程、以及念头等,他们更了解自己,对自己有更加客观的判断,能够管理好自己的情绪。

正如收中所述:

开启元认知能力的人就像有了一个“灵魂伴侣”,无论何时何地,他都有一个“理想中的自己”在引领自己。这样的人一定比那些未摆脱本能和情绪掌控的人走得更快、更远,因为他们是“飞”着前进的。

那要如何提高元认知能力呢?

首先要增强学识,一个人掌握的规律越多,他就越有可能跳出无知的境地,做出更加正确的选择。

其次要时常反思,例如坚持写反思日记等,很多伟人都有写反思日记的习惯,例如曾国藩、富兰克林等。

在遇到错误或问题后,主动复盘自己的思考过程,查找思维上的漏洞和不足,从而获得进步。

7

找反馈

我们在生活中都有过这样的体验:当我们在玩游戏时,越玩越起劲,之所以会这样,就是因为游戏中的即时反馈系统。

但是我们在学习时,付出和收获之间的时间周期往往会比较长,基本上很难获得即时满足感,所以学习看起来不是那么有趣的。

我们在前面提到过,本能脑和情绪脑在乎的是舒服,它们其实并不会在乎你是在玩手机还是在阅读、学习,只要我们能从学习中提到快乐,它们一样会感觉舒服。

所以我们在学习的过程中,为了能够得到本能脑和情绪脑的支持,我们可以有意识的去寻找反馈,也就是挖掘动力。

例如在学习编程的过程中,如果按照传统的学习方法,先学习语法,然后结构,按部就班的学习,到最后一节利用所学编写一个工具,那么整个学习过程确实是有些无趣的。

相反,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们根据学习的进度,时不时编写一些小工具出来,并且还能给身边的朋友、同事解决一些实际问题,那这样的正反馈将会成为动力,促使你不断学习,学习过程也变得有趣起来。

我在刚开始写作时,无论是阅读量还是粉丝增长慢,数据都很难看,甚至一度想放弃,但后来我加倍努力,把文章质量提高了,粉丝开始增加,阅读量在提高,而且越来越多粉丝向我反馈我的文章对他们的帮助,正是这些正反馈,才激励着我持续写作。

8

学习三剑客:关联、强化和提取

我们在阅读完一本书后,过段时间书里的内容也就忘得差不多了,这是因为我们的关联工作做得不够。

我们学习了一个新的知识点,明明背得很熟练,但是当应用场景出现时,却是怎么也想不起来,这都是因为关联工作出了问题。

当我们学到一个新的知识点后,一定要把新的知识点和原有的知识体系做关联,而且关联越多,在使用场景出现时,能够想起来的机率就越大。

例如我们学到了一个新的知识点A,我们把它和旧的知识体系做尽量多的关联,如把A 和旧有知识B、C、D、E 等都做了关联。

那么,B、C、D 和 E 都成了知识点A 的知识线索,未来当 B、C、D 或 E 出现时, 我们便能通过这些线索而想起来 A。

强化是指我们在学习中,反复运用所学的知识,我们对它们的记忆自然会更深刻。

而提取则是主动学习的核心,在《认知天性》这本书中,把它叫做检索式学习。

例如看完一本书后,合上书本,然后开始回顾书中的知识点,能回顾多少就写多少,可以画一些思维导图,甚至把书中的知识点用自己的话把它写下来,或者讲给其他人听,在学习的过程中,进行一些间歇性的测试等,这些都是提取。

测试还可以分为再认、线索回忆和自由回忆,它们的效果也是依次递减的,例如做选择题就是再认,已经给了你选项,显然学习效果就不如线索回忆和自由回忆。

所以我们在学习的过程中,要多做关联、强化和提取,例如在阅读的过程中多做读书笔记,在学习技能的过程中,主动多做测试等。

希望以上分享对大家有帮助。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