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有一人命犯桃花

 词语寄居者 2022-11-30 发布于浙江

有一人命犯桃花
胡不归
中国人喜欢桃花。走“桃花运”是人生难得的美妙际遇;每到年节都要张贴“桃符”,祈求平安;刘关张在“桃园”三结义,歃血为盟;《诗经》有言“桃之夭夭,灼灼其华”,诗意灿灿;夸父追日丢弃的手杖化为桃林,留下希望;陶渊明虚构了一个世外桃源,让人向往;唐伯虎自称“桃花仙人”,在桃花坞里悠游自在……这些都与桃花有关,可以说,桃花已经融进了国人的文化血脉中。
可在唐朝诗人中,却有一人命犯桃花。
他和刘备一样自称中山王刘胜的后人;他少年英才,19岁游学长安,上书朝廷;21岁,与柳宗元同榜进士;33岁,与王叔文等人一起推行政治革新;他精通中医,集录有效方剂成《传信方》;他善于学习民歌,创作出富有民歌特色的诗作流传后世;苏州人为了感激他,为他和韦应物、白居易修建了三贤堂……他几经贬谪而志向不变,太多的故事在他身上发生,颠沛亦于是,精彩亦于是。
他就是刘禹锡。
提到他,我们马上能想到他的名作《陋室铭》。这篇短文实实在在是被人逼出来的。那年他被贬安徽为和州通判,本来按照官方规定他可以分得一套三间的房子,可是知县相当势利,故意刁难,先是安排他住在城南,后来让他搬到城北还把房屋面积减去一半,最后又把他赶到城中一间狭小的房子里。半年时间,被折腾三次搬家,最后只能蜗居,一家老少如何安身?刘禹锡怒从心头起,提笔写下《陋室铭》。不光如此,他还请来著名书法家柳公权书碑勒石,立于门前。就这样他抒发了自己的郁结之气,还产生了强烈的广告效应。我想,这件事在当时应该是轰动全城的。可见,最好不要招惹知识分子,一不小心,他写一篇文字名垂青史,而你作为陪衬,遗臭万年。
接下来真正的主角——桃花,要登场了。
刘禹锡因参与改革被外放十年,公元815年,他遇赦回到长安,那年他43岁。如果是别人,在外贬谪十年应该学乖巧了,不再刚直耿正了,懂得小心谨慎保护自己了。可是刘禹锡不!他既不去巴结权贵,又丝毫没有丢掉自己的锐气。
他注定命犯桃花。
春天,阳光明媚,和风徐徐,万紫千红,花开璀璨,游人如堵。刘禹锡闲来无事,也随着众人前往观赏春景,京城的道路熙熙攘攘,人们装扮一新,春游的兴致高涨。刘禹锡叫住几个往回走的游客,问他们哪里的景致最美,众人都说玄都观有个道士种的桃花最美、最动人、最值得看。刘禹锡按捺不住,急急匆匆快步跨进了玄都观。果然,人头攒动,人面桃花相映红,一派生机,一片祥和,处处风景。除了这里哪里还有这么多、这么大、这么美的桃花啊!千树摇曳,花开簇簇,人影娟娟。他真是身心摇荡,好似来到了西王母的蟠桃园,踏青草如云,看桃花如霞,他简直要把自己当成了李太白,超凡入圣了。
可是,一阵冷风吹醒了他。他想起了曾经在京城处于权力中心的自己多么意趣风发,可如今朝廷都是些什么人啊,龌龊保守。想到这里他心中郁郁不平,何不开个玩笑,也顺便讥讽讥讽一下他们,于是提笔写下了《元和十一年自朗州召至京戏赠看花诸君子》:
紫陌红尘拂面来,无人不道看花回。
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
当朝权贵也不全是不学无术之辈,这种运用暗喻、借用双关来讽刺朝政、鄙夷新贵的文字,嗅觉灵敏的他们当然也能品味出来。于是大棒从空中挥下来,刘禹锡要贬去遥远的地方贵州担任播州刺史。这下不好办了,刘禹锡也没有想到这些权贵的手段这么狠毒,去千里之遥的地方,去穷山恶水的地方,自己都没有关系,可是还有年过八旬的老母亲啊。一想到母亲,刘禹锡刚毅的内心软下来了,那是他的软肋。如何尽孝?带上母亲吧,千里劳顿,老人家怎么受得了?不带把,自己远赴他乡,何日才能回转,这无异于生死诀别。
好朋友裴度站了出来,他为刘禹锡两肋插刀,向皇帝求情:“我朝以孝道治理天下,这种做法可能不太妥当吧。”唐宪宗不知是被裴度打动还在自己良心发现,把刘禹锡改贬到了连州。
就这样辗转各地14年过去了,当年为刘禹锡打抱不平的裴度做了宰相,他把刘禹锡调回了京城。
你以为这就是桃花故事的结局吗?
又是暮春时节,京城里的人依旧喜爱春游,熙熙攘攘的景象依旧像多年前一样扑面而来。刘禹锡又想起了玄都观,想起了让他招惹事端的桃花。今年的桃花还像那年一样的红吗?何不旧地重游呢。于是,他一个人悄悄地走向了玄都观。让他震惊的是,玄都观外门可罗雀,玄都观里游人全无!他一脚踏上进门的台阶,竟然是青苔!啊,这里是多久没有人来了啊。难道那个道士也走了吗?一边想,他一边推门而入,玄都观偌大的庭院中有一半地方长满了青苔,举目四望,那曾经灿若云霞的桃花已经荡然无存,只有一片菜花在角落里自顾自开着。一阵失望与怅惘从心中油然而生,面对这繁华过后的荒凉,刘禹锡感慨万千。想到那些看花的人,想到那些自己讽刺过的权贵,都不见了,只有自己从遥远的地方回来,依旧站在这庭院中。此情此景又激发了他创作的冲动,他拿起笔来,写下了另一首桃花诗:
百亩庭中半是苔,桃花净尽菜花开。
种桃道士归何处?前度刘郎今又来!
这一首题目为《再游玄都观》的诗,与十多年前让他被贬的那一首形成了绝妙的呼应。“种桃道士”们不知流落何方,而“前度刘郎”又回来了!诗句中既有斗争胜利的喜悦,又有百折不屈的豪迈。他一生傲骨,平生未改真性情,这和“沉州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的豁达乐观是高度一致的。“前度刘郎”如今已固化为一个成语,凝聚着刘禹锡初衷不改、志向不灭的铮铮骨气,时刻激励着我们用达观的心态面对人生的风云变幻。
晚年的刘禹锡回到洛阳,并没有为自己充满波折又怀才不遇的一生颓废哀叹,他在《酬乐天咏志见示》写下了“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的句子,烈士暮年,壮心不已,这里面的精神境界是何等的达观和洒脱,何尝不是刘禹锡人格的升华?
一朵桃花道尽人间沧桑,那些曾经的豪奢绮丽何在?那些曾经的功名富贵何在?那些曾经的种桃道士何在?
命犯桃花不可怕,磨难如山不可怕。那执着以进、豪气满怀的品格才是历史天空最美的画卷,只有超越的境界和不屈的傲骨才能与时间永恒!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