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摩洛哥拉巴特举行的 传来好消息! ![]() 按照规定 而浙江拥有11个 数量继续保持全国第一 浙江茶园风光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现、 栽培茶树,使用茶叶的国家 从“柴米油盐酱醋茶”到“琴棋书画诗酒茶” 茶已深深融入中国人的生活
'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项目 是有关茶园管理、茶叶采摘、茶的手工制作,以及茶的饮用和分享的知识、技艺和实践。 不仅涉及茶文化和茶科学,它涵盖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遗物质文化遗产公约》的社会实践、仪式和节庆活动,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知识和实践,以及传统手工艺等类别。 ![]() 浙江茶园风光。浙江省委宣传部 供图 作为牵头申报省份,浙江有6个国家级非遗项目成为重要组成部分。 分别为:绿茶制作技艺(西湖龙井)、绿茶制作技艺(婺州举岩)、绿茶制作技艺(紫笋茶制作技艺)、绿茶制作技艺(安吉白茶制作技艺)4项传统技艺,以及庙会(赶茶场)、径山茶宴2项民俗活动。
下面跟随这组图鉴 ↓↓↓ ![]() 婺州举岩茶园。黄诗媛 摄 浙江是中国绿茶生产重点省份,绿茶产量占全省茶叶总产量的95%以上。如今,浙江已发展成为全球绿茶生产、加工和出口的中心, 赢得了“中国茶乡看浙江”的美誉。 文化和旅游部确定浙江省作为牵头申报省份,联系相关14省,负责申报文本、图片、视频和社区知情同意书等材料的制作。 黄杜茶山。安吉宣传部 供图 浙江是非遗大省,非遗保护工作始终走在全国前列。可以说,浙江做非遗工作,是“功在平时、贵在坚持。” ![]() 浙江茶事繁荣,有多家涉茶的高校、科研院所、社团和茶旅企业。同时,浙江省陈宗懋、鲁成银、王岳飞、沈冬梅等有全国影响的茶科学和茶文化专家,为浙江茶文化传承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 手工炒茶 在此之前! 浙江已有的10个人类非遗项目 ↓↓↓ ![]() 昆曲 ![]() ![]() 永嘉昆剧又称温州昆剧,是流行在以浙江温州为中心的浙南地区的汉族戏曲剧种,属于昆剧流派之一。明万历年间(1573一1619)昆剧传入温州后,和温州的戏曲声腔互相融合,逐渐形成这个地方剧种。 ![]() 古琴艺术 ![]() ![]() 浙江的古琴艺术,因其地理环境、气候风物、语言习俗的不同,因此在艺术风格上形成了不同于其他地域琴派的“浙派古琴艺术”。 ![]() 中国传统蚕桑丝织技艺 ![]() ![]() ![]() ![]() ![]() 蚕桑丝织是中国的伟大发明,是中华民族认同的文化标识。这一遗产包括栽桑、养蚕、缫丝、染色和丝织等整个过程的生产技艺,其间所用到的各种巧妙精到的工具和织机,以及由此生产出来的绚丽多彩的绫绢、纱罗、织锦和缂丝等丝绸产品,同时也包括这一过程中衍生出来的相关民俗活动。 ![]() 龙泉青瓷传统烧制技艺 ![]() ![]() 龙泉窑起源于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陶瓷史上延续时间最长,产品质量最精,文化底蕴最深,窑业规模最大的青瓷名窑。龙泉青瓷“温文尔雅,比德尚玉”,符合中国传统审美情趣,哥弟窑传说千古流传,是“丝绸之路”上的璀璨明珠。 ![]() 中国篆刻 ![]() ![]() 西泠印社创建于1904年,是我国研究金石篆刻历史最悠久、影响最广大的学术团体,由浙派篆刻家丁仁、王提、叶铭、吴隐等召集同人发起创建。 ![]() 中国剪纸 ![]() ![]() 乐清细纹刻纸发源于乐清民间剪纸“龙船花”,至今已有700多年历史,目前主要分布在柳市、北白象等乡镇。乐清细纹刻纸反映出浙南沿海和瓯江流域的民俗,是古代瓯越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被誉为“中国剪纸的南宗代表”。 ![]() 中国木拱桥传统营造 技艺 ![]() ![]() ![]() 泰顺廊桥:木拱廊桥以其独特编木结构,科学地解决受力问题,历经千年风雨保存至今。设计上既考虑功能之完备,又兼顾外观造型之美感,更在桥面架设富有地方特色的廊屋,代表一种独特的技艺。这种珍贵建筑工艺遗存,被人们称为古代木结构桥梁活化石,堪称世界桥梁史上木结构桥梁杰出典范。 庆元廊桥:浙南的木拱廊桥因地处浙、闽山区,长期以来不为外界所知。据光绪版《庆元县志》记载,庆元自宋朝以来修建的各式廊桥230多座,目前境内尚存各类廊桥90多座,为全国廊桥数量之最。 ![]() 中国活字印刷术 ![]() ![]() 印刷术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瑞安东源木活字印刷术是我国已知唯一保留下来且仍在使用的木活字印刷技艺,迄今已有800多年历史。木活字印刷术分为刻字、检字、排版、校对、印刷、打圈、划支、填字、分谱、草订、切谱、线装等二十道工序,完整再现了古代活字印刷的作业场景,堪称古代印刷术的活化石。 ![]() 中国皮影戏 ![]() ![]() 海宁皮影戏是江南皮影戏的典型代表,南宋时期自北方流入后,一直演绎至今,已有近千年的历史。海宁皮影戏既保留了北方皮影戏演艺、声腔、造型、舞美等方面的传统样式和表演精华,又与海宁当地的民间小调、手工技艺和生活习俗相结合,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海宁皮影戏。 ![]() 二十四节气——中国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而形成的时间知识体系及其实践 ![]() ![]() ![]() ![]() ![]() 九华立春祭:九华乡妙源村梧桐祖殿,是国内唯一供奉梧桐祖神的神庙。当地村民奉梧桐祖为“春神”,农历立春日为祭祀日,故为祭春。 班春劝农:班春劝农是遂昌县的传统迎春文化形式。“班”同“颁”,“班春”即颁布春令,“劝农”即劝农事,策励春耕。自古以来在当地任职的县级长官都要在春耕来临之时,举行鞭春礼仪,颁布春令、劝农耕作。其俗由来已久,盛行于宋,兴于明清,延续至今。 半山立夏习俗:江浙一带至今有“立夏日,吃补食”的风俗,如吃健脚笋、立夏蛋、吃立夏饭等。半山地区便一直保留着在立夏节当天吃乌米饭、称重、煮豆子等传统习俗,以迎接夏天的到来。现在每年的立夏节在半山都举行送春迎夏、分发乌米饭、称人、采摘蚕豆等半山传统立夏民俗体验活动及庙会集市、跑山迎夏等系列活动。 三门祭冬:三门祭冬是三门县聚族而居村落中举行拜冬祭祖一项民俗活动。历经700年逐渐形成一套礼仪完善、规模宏大、庄重的祭冬仪式。三门亭旁杨家村冬至节拜冬祭祖民俗活动,是三门县保存至今冬至节气民俗活动的代表。 ![]() 茶起源于中国,盛行于世界 茶香中是浓郁的生活气息和浪漫情调 追求自然、讲究质朴、向往真实 一盏清茶中涌动的是 人与自然和谐相生的生命流动 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既可以为世界各地民众 打开一扇了解中华文化的窗口 也在推动社会、经济、环境可持续发展等方面 发挥着积极作用 浙江非遗保护正在路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