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万岁军第一师的第一与唯一(四)青口、郯城、莒县战役,何万祥连

 梦想童年594 2022-11-30 发布于江西

“万岁军”第一师历史上的“第一”与“唯一”(112师历史上的闪光点)

(四)

作者 张忠金

【作者简介:张忠金 1972年12月入伍,在335团3连当兵提干。后在112师、38军机关工作多年,1990年9月——1995年1月任335团政委。】

文章图片1

原112师师部大门

抗日战争时期

(1937.7-1945.8)

(2)

文章图片2

青口战役与“18勇士”,开辟滨海根据地的第一个胜利和英雄群体

1941年,八路军115师和山东军区根据抗战斗争需要,选定位于苏鲁交界的滨海地区作为新的抗日根据地,遂令教导二旅以6团(112师334团前身)、4团(113师337团前身)奔袭青口,打击或歼灭青口外围守敌。1941年2月25日22时发起攻击,历经6天的激烈战斗,我军取得重大胜利,相继攻克海头、兴庄、朱都集、寺后、大沟、李城子,横沟等日据点,攻入青口镇。此役,我军击毙日寇80余人、伪军200余人,俘虏伪军800余人,缴获炮3门、步枪800余支、驳壳枪30余支及一批粮食等物资,。

1941年3月26日黎明,为保存有生力量,六团奉命撤出青口镇。担任掩护任务的6团1连两个班及一排长赵本源等18人未能撤出,陷入重围。在打退了数次进攻的同时,10名同志英勇牺牲。其余8人在群众家中暂时隐藏,准备深夜出城。敌人在青口镇挨家挨户搜查,并扬言烧毁所有民房。为保护人民群众,8名勇士站了出来,被敌人关押。当晚,他们奋力冲出虎口,但因伤势过重,除孟兆阁一人成功回到部队,其他同志英勇牺牲。

青口战役是八路军东进滨海抗日取得的第一次大捷,八路军控制了陇海铁路以北的大部分地区,为坚持山东抗日创造了有利条件;青口18勇士宁死不屈的事迹,充分体现了中国军民的英雄气概。八路军的胜利和勇士们的壮举,大大鼓舞了人民群众的抗日斗志,越来越多的有志青年投身于抗日救亡之中。战后,八路军山东军区将青口18勇士所在的教导二旅6团1连命名为“青口十八勇士连”,并授予了荣誉战旗。

文章图片3

郯城大捷:创造山东敌后抗战第一个攻城胜战

1942年底,日伪军队对滨海地区大规模扫荡。这时,处于敌后的郯城,仅留有一个日本小队和一部分伪军守城。八路军115师政委罗荣桓及时抓住这一有利战机,决定攻克日军在鲁南推行“治安强化”的重要堡垒——郯城。

1943年1月18日,115师教导2旅6团(334团前身)秘密穿过敌人的封锁线,神不知鬼不觉地直扑郯城,在敌人后方打响了一场体现“翻边战术”的外线进攻战。19日深夜,6团占领了郯城南关,随后借着房屋的掩护直扑南门。连续的爆破,炸开了第一层城门,但里面还有一道门。因天色渐亮,暂停攻击。是日晚,6团避开南门和东南城脚的大炮楼,在中间寻求突破点。凌晨三点发起总攻,突击队8连架桥通过外壕,攀梯强攻,战士们一阵风似的卷上了城头,部队顺着城墙肃清了残敌,掩护大部队攻占郯城。此战击毙日伪军数百人,八路军又乘胜连克了马头、红花埠、大圩沟等18处日伪据点。

郯城战役首创八路军在山东敌后运用“敌进我进”的“翻边战术”攻占城池的范例,极大的增强了敌后军民的胜利信心。担任主攻的6团8连被授予“郯城战斗模范连”称号。

文章图片4

原112师部队臂章

文章图片5

“何万祥连”:第一支以抗日英雄连长名字命名的连队

何万祥,抗战时期八路军山东军区115师“老六团”2连(334团2连前身)连长。他16岁从甘肃参加红军,入伍后参加战斗400余次,5次负伤。他战斗勇猛,沉着机智,屡建战功,曾在1936年东渡黄河作战中荣获“渡河英雄”称号,1941年荣获“战斗英雄”称号,是山东军区部队公认的“第一战神”。1944年第三次讨吴(化文)战役中,何万祥在大泉山突击战中率队进攻时中弹,壮烈牺牲,年仅29岁。

战后,山东军区授于何万祥'英雄连长'称号,并把他带领的2连命名为'何万祥连'。这是我军历史上第一次以抗日英雄名字命名的连队。抗战7周年纪念日时,鲁中军区司令部、政治部发布命令,授予二连以'战斗突击队'荣誉称号,并号召全区部队学习何万祥和2连的战斗作风。

何万祥的英雄事迹到处传诵,《我们的连长何万祥》这支歌唱遍沂蒙山区,并成为2连连歌。建国后,为纪念何万祥烈士,山东省沂源县政府呈报上级批准,将大泉山改名为万祥山,并在南麻烈士陵园为何万祥雕塑了石像,以供人们瞻仰。

文章图片6

莒县战役:112师前身第一次大规模联合作战

1944年11月14日至29日,山东军区集中滨海军区近万部队发起了莒县解放战役。112师三个团的前身:滨海军区六团(334团前身)、第十三团(由教五旅部队整编、335团前身), 莒中、莒南独立营(均为336团前身)第一次联合参加作战行动。其中,336团前身的莒中、莒南独立营,是1939年3月组建的八路军山东纵队4支队特务大队,后为山东第一军区特务团(首任团长武中奇,解放后为著名书法家)演变而来,是112师前身的第三支部队。

莒县地处鲁中、滨海两区连接部,战略地位十分重要。自1939 年6 月被日军侵占后,经多年经营,已成为敌对鲁中、滨海根据地进行“扫荡”的战略基地。

在莒县战役中,八路军部队编为攻城、打援和攻击外围据点3个梯队,以里应外合巧取并预作强攻准备等战术手段,经反复争夺,收复莒县全境,共歼敌240余人,争取伪莫正民部3500余人反正,解放村庄700多个,人口30万。

此役的胜利,使滨海、鲁中两大抗日根据地连成一片,为反“蚕食”、反“扫荡”和大反攻创造有利条件。同时,此役创造了里应外合夺取城市的范例,为八路军以政治攻势配合军事进攻夺取其他城市提供了经验。

11月26日,《解放日报》发表社论《山东新胜利》,称此役“是山东我军秋季攻势之后最大的胜利”。

文章图片7

(谢谢观赏 未完待续 )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