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摄影史话】传奇布列松和他的北平视界

 北京的骑士 2022-11-30 发布于北京

图片

做最好看的北京历史视觉平台
本文1500字

需阅读5分钟

撰文 ▏眉有一点风

设计 ▏眉有一点风

编辑 ▏眉有一点风

图片

Henri-Cartier-Bresson

亨利·卡蒂埃·布列松

法国摄影师
(1908-2004)
若论20世纪最伟大的摄影师,法国的亨利·卡蒂埃·布列松必位列其中。
自 20世纪30年代初一直到70年代中期,布列松创作了大量的经典摄影作品,这些作品迷住了数以百万的人,几乎所有人都欣赏卡蒂埃-布列松的作品。
法国人把他的作品看作是国家的丰碑,很多著名的摄影杂志都以刊登布列松的作品为荣,他的“瞬间美学”理论影响了全球众多的摄影师,他的众多作品让几代摄影师迷恋并争相仿效。
“布列松是摄影史上的一道门,不管你喜不喜欢他,只要想走这条路,就会打他的门楣下经过。”
图片

▲1929年的布列松

布列松一生的足迹遍及欧洲、亚洲、非洲、美洲。“他想要跑遍世界,去见识不同国家的人,想要出现在重大事件发生的地方,并向大众通报他所看到的一切”。
他拍摄过欧洲各国的街头巷尾,也拍摄过非洲的荒漠草原。
他拍摄了英国乔治六世的加冕典礼,也拍摄过西班牙的战争。
他拍摄过纳粹德国统治下的阴影,也拍摄了第三帝国的末日黄昏(其间还曾被关入集中营)。
他到印度拍摄了甘地的葬礼,也到中国拍摄了风雨飘摇的动荡岁月。
他到苏联拍摄了气势磅礴的红场阅兵,也到美国拍摄了多姿多彩的摩登世界。
图片
▲1935年的布列松
图片
▲1942年,在纳粹集中营

▲1948年,在中国

图片

▲1948年,在中国

图片

▲1948年,在中国

图片

▲1963年,在古巴

图片

▲1973年,在苏联

布列松拍摄了无数的历史时刻,这让他的照片既成为了伟大的摄影作品,也成为了珍贵的历史影像文献,在他的镜头中,所有的历史事件都拥有了自己经典的光影瞬间。

图片

▲布列松使用过的徕卡相机

布列松非常喜欢使用35mm徕卡相机,称之为“我的眼睛的延伸”。他用这款相机创造了一种全新的表达方式,并将这种方式提升到非同寻常的高度,令无数仿效者难以企及,这些照片不仅非常有现场感,让观众仿佛身临其境,而且很有视觉冲击力。

1948年12月初,布列松作为《生活》杂志特派摄影记者来到中国,当时正是整个中国即将改朝换代的动荡时期,布列松在北京、上海、南京、香港等地逗留辗转,期间拍摄了众多当地普通民众的生活场景。

以下我们将其中北京地区的照片选取出来,看看布列松拍摄的北平视界。

图片
▲午后的茶馆
图片

午后茶馆

图片

▲晨练

图片

▲晨练

图片

▲晨练

图片

▲街上的驼队

图片

▲古旧书摊

图片

▲紫禁城的老太监

图片

▲橱窗和商贩

图片

▲打磨玉石的匠人

图片

▲葬礼

图片

图片

▲牌楼下的车夫

图片

▲警察

图片

车夫“佛爷”,几个外国摄影师都拍摄过他

图片

车夫“佛爷”,几个外国摄影师都拍摄过他

图片

▲看着的和吃着的

图片

▲银元兑换

图片

▲算命盲人

图片

▲琉璃厂橱窗

图片

▲石兽与小伙计

图片

▲读报的人

图片

▲走过午门

图片

▲故宫散步的人

图片

▲金水桥边

图片

▲故宫锄草

图片

▲城门下的军队

图片

▲一乘小轿

图片

▲橱窗下的乞丐

图片

▲聊天的人

图片

▲路边的难民

图片

▲军官夫妇

图片

▲故宫内集结的新兵

图片
▲午门前的军训
图片

▲找儿子的老妈

图片

▲找儿子的老爸

图片

▲找儿子的老爸

图片

▲婚礼的队伍与军队相遇

图片

▲婚礼队伍军队相遇

以上这些照片连同他在中国其它地区拍摄的照片,一起收入到他的摄影集《FROM ONE CHINA TO THE OTHER》中,并于1954年出版,书名译成中文《从一个中国到另一个中国》。
1958年,布列松受邀再次来华,面对这个全新的中国,布列松又拿起了手中的相机...
2004年8月3日,布列松在法国西南部的家中去世,享年96岁。时任法国总统希拉克发言悼念说:“法国失去了一位天才摄影家、一位真正的大师。”

就这样,这位传奇的世纪老人、这位世人景仰的摄影大师,按下了最后一次快门,告别了这个曾让他为之迷恋、为之疯狂的光影世界。

图片

▲正在自画的布列松
图片

▲布列松自画像

'在拍摄的时候,我总是闭着一只眼睛,我用这只眼睛观察自己的心灵;我又总是睁着一只眼睛,我用这只眼睛观察整个世界。'

——亨利·卡蒂埃·布列松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