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慢性疲劳综合征多见 电针五脏背俞穴缓解疲劳状态

 louis6711 2022-12-01 发布于瑞士

引用格式:李仲贤,张瑜,阎路达,赖美琪,徐海燕,吴婷,陈锐明,石国傲,周鹏.电针五脏背俞穴对慢性疲劳综合征疲劳状态及皮层兴奋性的影响[J].中国针灸,2022,42(11):1205-1210.

慢性疲劳综合征

chronic fatigue syndrome

目的:观察电针五脏背俞穴对慢性疲劳综合征(CFS)患者疲劳状态、生活质量及运动皮层兴奋性的影响,探讨电针治疗CFS的作用机制。

方法:将72例CFS患者随机分为电针组及假电针组。电针组采用电针治疗,穴取肝俞、心俞、脾俞、肺俞、肾俞,予连续波,频率2 Hz;假电针组采用假电针治疗,于非穴点(五脏背俞穴水平向外旁开1.5~2.0cm)浅刺,连接电针但不通电。两组均每次针刺20min,隔天1次,2周为一疗程,共治疗3个疗程。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疲劳量表-14(FS-14)、健康调查简表(SF-36)评分,并检测两组患者运动皮层兴奋性[静息运动阈值(RMT)、运动诱发电位的波幅(MEP-A)和潜伏期(MEP-L)]。

结果:治疗后,电针组FS-14躯体疲劳、精神疲劳维度评分及总分与运动皮层RMT均较治疗前降低(P<0.01),假电针组FS-14躯体疲劳维度评分及总分较治疗前降低(P<0.05);电针组FS-14各维度评分及总分、运动皮层RMT均低于假电针组(P<0.01,P<0.05)。治疗后,电针组SF-36各维度评分及总分、运动皮层MEP-A较治疗前升高(P<0.01),且电针组均高于假电针组(P<0.01,P<0.05)。

结论:电针五脏背俞穴可改善CFS患者疲劳状态,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可能与提高大脑运动皮层兴奋性有关。

慢性疲劳综合征(CFS)在临床上呈现躯体与精神的双重疲劳状态,如四肢不举、懈怠健忘等。根据CFS症状,后世医家常将其归属于“虚劳病”范畴,病机责之为气血阴阳失调及脏腑功能虚损,病位涉及五脏,故治疗上需整体调节。背俞穴与脏腑联系紧密,五脏有疾可反应于背俞穴,通过刺激背俞穴可达调脏腑以治病之功效。从解剖学角度来看,五脏背俞穴分别位于胸、腰椎棘突旁开1.5寸,穴位分布几乎涵盖低位中枢脊髓的全段,电针刺激五脏背俞穴可影响相应脊神经后支,兴奋脊髓节段,从而影响大脑皮层,发挥调节交感神经的作用。此外,针灸治疗CFS的取穴规律研究表明,治疗CFS临床上最常选用背俞穴与足太阳膀胱经腧穴,关联规则分析显示背俞穴穴对/穴组(如肾俞-脾俞、肝俞-肾俞-脾俞等)支持度最高。

近年来关于CFS的神经影像学研究有相当多证据显示CFS患者的认知障碍、疲劳状态等症状与其大脑皮层结构及功能的异常密切相关。研究表明,肌肉疲劳涉及大脑和肌肉之间运动通路各个层次过程,而中枢疲劳中的脊髓疲劳则常表现为运动皮层的次优输出引起的运动力下降,即神经系统无法最大限度地驱动肌肉。Sacco等应用经颅磁刺激技术观察CFS患者的运动皮层兴奋性,发现运动期间运动皮层兴奋性虽有升高,但其增幅低于正常人,提示CFS患者存有运动皮层兴奋性降低的可能。研究表明,针刺在调节大脑可塑性方面具有一定作用,针刺可以减少大脑半球间的抑制,并可提高同侧和对侧半球的电位振幅,提示运动皮层兴奋性的提高;针刺治疗可引起运动皮层兴奋性的升高,而假针刺则改变不明显。

正常来说,大脑皮层兴奋性与神经细胞数量及分布范围有关,其兴奋性高低取决于神经元静息膜电位与阈值之间的差值。离子通道作为神经细胞兴奋性的基础,可调节神经元的静息膜电位。电针可调节初级传入神经离子通道的活性与表达量。本研究结果显示,电针五脏背俞穴引起RMT、MEP-A的改变可能是基于此理,提示电针五脏背俞穴可能通过调节神经离子通道的活性及表达,从而提高CFS患者运动皮层的兴奋性,起到改善患者疲劳状态及生活质量的作用。治疗后,两组患者MEP-L均未见明显改变,表明其在皮层兴奋性的研究中特异性不及MEP-A,此观点在既往研究中亦有提及。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