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爬树

 济宁文学 2022-12-01 发布于山东
济宁文学

「济宁作家原创作品 文学爱好者交流园地 」

孔孟之乡 | 礼义之邦 | 物华天宝 | 人杰地灵



爬  树


作者:丁凤兰


在十里营公园散步,前面走着两个和我年纪差不多的姐妹,一个身材瘦削,一个身材稍胖且略显强壮,我们间隔大约二十米左右。两人边走边亲切地私语着。走着走着只见其中那位略显强壮的姐妹停了下来,用胳膊拽着路边一棵树的枝杈竟然爬到了树干分叉处。当然那棵树不是太高,粗粗的树干离地一米左右便分开好几个枝杈,在初冬的天气里枝杈上零星地飘着几片没被风刮走的但已枯黄的树叶。那位从树上跳了下来之后,她俩乐得哈哈大笑,一看就是很有趣的两个人,我喜欢这样充满童真趣味的成年人,于是忍不住也笑了起来并真诚地给那位爬树的姐妹鼓掌。走到跟前,我摩拳擦掌也试着爬这棵树,可愣是没上去,我觉得主要是因为我臂力不够,拽不动我沉重的身体,而且也不像人家身体那么灵活,那位姐妹随即给我喊加油,可是实力是真不行,我不敢太拼劲上,怕闪了我的老腰。自此,我们三个便家长里短地聊起来,赶走一路的寂寞。

毫不谦虚地说,我小时候可是个爬树的高手,不管多高的树我“蹭蹭蹭”一眨眼的功夫就爬上去了。爬树可是个技术活,你掌握不了其中的技巧光有一身蛮力是不行的。首先身体得灵巧,手臂要有力;其次,两条腿要紧紧地夹住树干,手脚协调一致,脚蹬住树干的同时手要迅速向上挪,而且手要牢牢攀住树干不能往下滑,这样一腾一挪往上爬很快就能爬到树上找个枝杈呆着了。要不都说会爬树的人像个猴子一样,指的就是身体那个灵巧劲儿。我们那个年代,农村长大的孩子要是不会爬树,怎么在同龄人中混?怎么在小伙伴当中立足?怎么吃树上的果实来解馋?比方说,初春上树撸串榆钱,初夏上树摘把槐花、采个桑葚;入秋看谁家院子里没人就迅速爬到人家树上偷摘人家几颗枣;无聊的时候上树掏个鸟窝逮只天牛;有时候啥也不干,就是为了爬到树上躺在树杈上凉快。还有,夏天游泳的时候,河边总会长有几棵歪脖子树,你不爬上去怎么玩跳水?

其实,不光是为了玩,也不光是为了吃,爬树还有一项特别的好处,就是关键时刻能让你成功地逃避挨打。比方说,你调皮捣蛋了,惹大人生气了,大人在后边拿个小棍子追着要打你,情急之下你没地方跑,但是那时候家家院子里都有树呀,你随便抱住一棵“呲溜”爬了上去,大人也只能对着爬到树上的你“只听见雷声看不见雨点”地吓唬一通,反正他们怎么着也不会爬到树上再去打你的。你在树上歇足了呆够了大人的气也消了,这时你再从树上下来也不迟。我和我的小伙伴们大都体会过爬树的这种好处。

有些事不需要靠人教,要自己慢慢悟,时间长了就悟透了。我们小时候爬树,也没有人专门教,就是抱着树爬着玩,在那儿反复尝试,反复摸索,慢慢就学会了。一项技能的熟练,全在于反复地操作,孰能生巧。你时常练,反复练,技艺就会越来越熟练,越来越精湛。好比宋代文学家欧阳修《卖油翁》文中所说:“无他,唯手熟尔。”如果让你天天泡在水里,没人教你,你也能慢慢学会游泳。

儿子小的时候,我也教过他爬树的要领,可他愣是没学会。归纳起来,原因不过如下:一是周围环境不行,可供爬的树太少,而且爬树的孩子几乎没有,这就缺少了模范的带头示范作用;二是我们小区的树上没吃的没喝的没他任何感兴趣的东西,爬树这件事对他来说没有任何诱惑力,没有诱惑力就没有动力;三是我比较护崽儿,怕他划破肚皮摔着胳膊腿儿啥的,也就没经常怂恿他去爬树。所以他到底也没学会正儿八经爬树这项技能,只会动用胳膊的力量拽着枝干用脚一步步往上蹬,这种方法只适合上比较矮的树,要上太高的树,身高不够抓不着枝干没有着力点,是没法上去的,所以他爬不了很高的树。

现在的小孩,不管是长在城市还是农村,会爬树的少了,主要原因不外乎我以上所说的三条,最主要的还是大人看得紧,为了安全。不像我们小时候,大人有天天忙不完的活,只要我们不调皮到上房揭瓦的地步,他们是没有功夫管我们这些整天没事干光会瞎捣乱的小孩子们的。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