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先君温病笔记》(21)暑温辨证(六)中暑】

 昊晟堂 2022-12-01 发布于山东

衡阳王东海 小白郎中 2022-05-09 08:00 发表于江苏


《六因条辨·中暑》(清·陆廷珍)

【原文】中暑头胀、恶寒、身热、胸腹满闷、欲吐不吐、欲泄不泄、烦闷不安,此内夹食积,外吸暑秽,清阳不宜,气机不行,宜烧盐调童便灌之,吐其浊邪,宣其壅也。
【注释】凡外邪之感人,因虚而乘,因有形而附着。此证其人必夹食积、酒肉臭酸,然后暑入为附之。食盐经烧,咸能软坚而化气于无形;童便系浊秽之物,同气相求,二药下降甚速。凡物之理,降者必先升,故用探吐使清阳宣布,然后以栀、豉、杏、朴等。

【原文】中暑发热,心下似烦,漾漾欲呕,此暑侵入上焦,肺胃不和,宜苏叶、藿香叶、白蔻壳。
【注释】此条中暑当初,浊邪郁于上焦,致肺气不能清肃下行,故用辛香宣气,使肺痺开,则肺气下降而胃气亦降,则呕止。吴鞠通《温病条辨》上焦篇湿温门中有气分痺而为哕者,亦宣上焦之痺,方即郁金、射干、香豉、通草、枇杷叶,一为苦辛开郁,一为辛香理气,各有所宜也。

【原文】中暑,吐泻并作,吐止而泻未止,宜胃苓汤:苍术、茯苓、厚朴、陈皮、甘草、猪苓、泽泻、桂枝分利之。若泻止而吐未止者,宜黄连温胆汤法下,茯苓、甘草、陈皮、黄连和之。
【注释】吐泻交作,暑邪得其疏泄,今吐止而泻未止者,浊秽去而湿未行,浊秽去则上焦得解,湿滞于中则转输未能而泻不止也。故以胃苓汤开太阳,疏湿滞而转输自利。若泻止而吐不止者,为浊秽未去也,以黄连温胆汤苦辛通降,使邪热下行,则上焦清而吐止。

【原文】中暑吐泻不止,渐至肢厥冷汗,甚而转筋麻木,初宜六和汤:藿香、砂仁、杏仁、厚朴、扁豆、木瓜、人参、白术、茯苓、半夏、甘草;甚则四逆汤加吴茱萸、木瓜、姜汁、炒黄连等温中制肝也。
【注释】吐泻不止,则脾胃之阳气大衰,脾阳衰不能运行阳气四末则肢厥。脾胃者,营卫之本源,所以营卫因之失其固密而冷汗出矣;转筋麻木者,土虚而木乘矣,初宜六和汤温中暖土,化浊柔肝,若不止者,乃真阳己衰,非四逆不能驱其阴寒,壮其真阳,使真阳复而能生土,则营卫之阳复而风木自柔。
按:此等证多见真阳素虚之体,或因暑热而恣食冰果,水湿内停;或因贪凉取快,损其阳气,阴寒得而乘之,顷间吐泻大作,大汗淋漓,阳气更随而外泄,阳虚则阴寒主气,水土皆寒,水寒则不胜而侮其所胜之土,土虚木乘而转筋麻木,此时治法,急以大剂生姜、附以驱寒,加吴茱萸、木瓜以制肝或理中,加附、桂、吴茱萸、木瓜或乌梅丸,去黄柏,减黄连而为向导,在临证者,审而用之。

【原文】中暑吐泻,四肢厥冷,吐蛔者,用乌梅丸两和肝胃也。

【原文】中暑吐泻,汗多肢冷,舌润而黑,口和不饮,此水极似火,宜回阳急救汤驱阴以复阳也。
【注释】此条全以辨舌为主,不可以舌黑而为热极。盖苔黑而焦燥,乃津为火极似水,今吐泻大作,而大汗之后证见面唇淡,舌黑苔滑而润,乃水极似火也。

【原文】中暑吐泻后,身热,舌焦赤无苔,口渴不欲饮,此邪去阴伤,宜金匮麦门冬汤:麦冬、半夏、人参、甘草、粳米加白芍、乌梅、谷芽、饭蒸荷叶养胃生液也。

【原文】中暑之后,邪气悉平,舌淡不渴,身疼脉软而不食者,宜黄芪五物汤或玉屏风散加橘白、益智、麦芽、谷芽、饭蒸荷叶,或以仲景《伤寒论》“发汗后身疼痛,桂枝加芍药各一两人参三两”新加双调营卫也。

【原文】中暑,恶寒发热,肢节酸痛,头痛项强,此暑邪袭其经脉,宜桂枝、杏仁、黄芪、防风、蒺藜、勾藤、桑叶、防己、地龙、海风藤祛风活络也。
【注释】此条未详其证,只言恶寒发热,肢痛头疼、项强,未言汗出、口渴口和,如系恶寒发热,头痛项强,肢节酸痛,无汗脉浮,苔白口和溺涩,为暑湿郁于经络,宜秦艽、灵仙、防己、苍术、薏仁、羌活、连须葱、生姜之类;如无汗而内渴外热,溺赤涩者,宜薏仁、滑石、通草、地龙、蒺藜、薄荷、连翘、荊芥辛凉淡渗法也;如内外俱热,恶寒汗出,涩于小便,宜薏仁、地龙、勾藤、桑枝、桂枝、石膏、滑石辛凉淡法也;如汗出恶寒,内外无热,或黄芪五物、玉屏风散、防己黄芪等汤择用,寒甚者,桂枝、附子,白术、附子,甘草、附子皆可随用。

【原文】中暑过汗,肤冷脉微,息奄神疲,状如欲脱,小便黄赤,此湿留气脱,宜归芪建中汤加茯苓、车前、滑石、萆薢以护阳利湿也。
【注释】湿难去而暑易解。湿伤阳,暑伤气,暑去而阳气伤,肢冷脉微,息奄神疲,因过汗,营卫之气已伤。胃为卫之本,脾乃营之源,归芪建中而补营卫之本源,加淡渗以行湿也。

【原文】中暑,汗之,清之,旬余不解,渐至神迷,默默不知饮食,面反淡,肢反冷,脉微如丝,身僵若死,此邪入厥阴与血相搏,宜吴又可三甲煎加柴胡梢、僵蚕、菖蒲、郁金、连翘心、玄参心、紫雪丹等,从厥阴以搜邪也。
【注释】此暑邪入于厥阴而成尸厥,但不瘈疭,为手厥阴证,在内闭之证,有的属无形之热薰蒸;有的属有形之痰浊内蒙。属无形之热宜芳香开窍清热,有形之痰浊宜薛生白之炼丹下痰。

【原文】暑风急证,一人五旬,倏然昏倒,人事无知,手足抽掣,一医作中暑治,一医辄称中风,以小续命汤试之,抽掣更甚,身热大汗,请雷丰治之,脉洪大而数,牙关紧闭,舌不能岀,唇焦齿燥,此暑热内燃,金被火灼,木无所制,致发内风之证也,理当清其暑热,平其风木,遂用清离定巽法加石膏、甘草、橘络、扁豆花治之,幸喜中病,抽掣稍定,神识亦省,继服二帖痊愈。

【原文】骤然中暑,盛夏丰去西乡治病,路见一人奄然昏倒,为诊之,脉两手洪大,其为暑热所中照然,急以通关散吹鼻,似欲喷嚏而不得,用药汁频频灌之,连得喷嚏,少焉乃苏,遂用六和汤去参、术、厚朴加滑石、通草。

清离定巽汤
治昏倒抽搐,热极生风之证。
连翘、玄参、冬桑叶各三钱,竹叶、菊花各钱半,细生地四钱,勾藤四钱,木瓜二钱。

六和汤
藿香、砂仁、杏仁 、厚朴、扁豆、木瓜、人参、白术、半夏、甘草、茯苓。
先君温病笔记是优秀民间老中医王济生先生的遗著,经其子王东海老师整理成篇,连载于本公众号。本文转自微信公众号《罾事物语》推荐关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