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耳朵上的任督二脉 (1)

 灵兰小草 2022-12-01 发布于山西

作者:布丁

编辑:灵兰小草

  任督二脉 按照《黄帝内经·素问骨空论篇第六十》所述 “ 任脉者,起于中极之下,以上毛际,循腹里上关元,至咽喉,上颐循面入目”。“督脉者,起于少腹以下骨中央,女子入系廷孔,其孔,溺孔之端也。”任督二脉出于人体胞中(少腹),在体表以人体腹部的曲骨穴为起点,从身体正面沿着正中央往上到唇下承浆穴,这条经脉就是任脉;督脉则是由曲骨穴向后沿着人体后背往上走,到达头顶再往前穿过两眼之间,到达口腔上颚的龈交穴。任脉主血,督脉主气,为人体经络主脉。任督二脉若通,则八脉通;八脉通,则百脉通,进而能改善体质,强筋健骨,促进循环。

一、耳朵上的任脉

  任脉为阴经之海,疏通任脉,有利于疏通六条阴经,故任脉穴与各阴经配用治疗手三阴、足三阴经之疾病,而任脉之五穴又各有其不同的 主治功用。

  耳郭任脉经线是以外耳道口上缘为起点,沿耳轮脚下缘延伸到对耳轮内侧缘为止。共5个穴位。


 

任脉1

本穴在外耳道口耳甲腔内侧缘上端(按压方向朝对耳轮)。

耳压任1穴产生廉泉穴上下延伸的感传线路,临床上常可治疗梅核气,扁桃体炎,舌下痛、舌强不语、舌缓流诞,暴喑、吞咽困难等。


  任脉2

本穴取法可将整个任脉分成四等分,前1/4 靠外耳道口,偏下约3毫米处。

压迫任2时感传路线通向两肺,故常用于治疗哮喘、咳嗽、胸痛及噎膈、瘿气、咽喉肿痛等。本穴具有良好的导痰作用。任₂与任5配合,还可治疗妇科疾病.


 

任脉3

  穴处耳郭任脉经线之中点,耳压本穴可产生在躯干膻中穴上下之感传线路。膻中为气之会穴,故耳压任3具有排气排痰作用,可主治胸闷、气喘、心慌、心痛、噎膈、胸痛等。

  本穴相当于膻中穴的功效,气会膻中。


  任脉4

  穴处耳郭任脉线的后1/4处,耳压本穴有时可在前腹中脘上下呈现感传,通向肝、脾、胃等脏腑,临床上常用于疏通肝、脾、胃经气。诸如肝脾不调之纳减腹胀,呃逆太息,肠鸣矢气,或见黄疸、腹泻等。此外如与脾穴配合使用,还可治脐周痛。

 

任脉5

  穴在任脉线与对耳轮内侧缘交界处。耳压本穴有时可产生少腹部的感传,并向季肋部放射,故与肾穴配用主治少腹痛、痛经、疝气、阴痒,若与脾穴配合,还可治脐周痛、胃肠炎及大小肠疾病。

  任5与少腹部关系密切。

 

二、耳朵上的督脉

  督脉为阳经之都纲,疏通督脉,有利于疏通六条阳经,可主治脊柱强痛,角弓反张等脊椎病,以及相关阳经与头部疾患。

  督1至督3,其感传有时呈现自兑端至大椎,呈纵行圈绕头部,故督1~3常用于治疗头面部及脑的病变,与五脏之穴位合用,可主治癫痫、癔病、眩晕、哮喘等。

  耳郭督脉经线,位于对耳轮隆起部位的正中,由对耳轮上脚正中点起,至耳轮尾终点成一连线,共计10个穴位.

 

督1

 位于对耳轮上脚中线之顶端。有时感传在口鼻前额区,故常用于主治牙痛、牙龈肿痛,酒糟鼻、前额痛等。与任2同用,可用以治疗面神经麻痹、中风后遗症之失语,口眼歪斜以及口角抽搐等症。

 

督2

 位于膝关节穴略上方。有时感传在巅顶部前后,故常用于主治脑部疾患,诸如嗜睡、思维迟钝、癔病、眩晕、痴呆等。

 督2与脑部关系密切。

  

督3

位于髋关节穴略下方。有时感传在后枕部,故常用于主治枕叶癫痫,后脑病痛、项强颈痛、舌强不语、脊背疼痛、失眠等。


 

督4--督10

  督4至督10的感传贯通脊柱正中,自长强穴至大椎穴,且其与五脏之募、俞穴相沟通,故可治五脏之疾及自颈至骶骨各部位之病变。


 

督4

  督4位处骶椎穴斜上方。有时耳压督4可在骶椎处产生上下感传,故常用于主治腰骶疼痛,便秘,下肢麻木、下肢酸痛等症。


 

  督5-督9

  该五穴分别与肾,肝、脾,心、肺,各穴平行的对耳轮正中线处。有时其感传分别与五脏六腑之俞,募穴相通若与相应脏腑之俞、募穴配合使用,有利于疏调各脏腑经络。

  督5——肾; 督6——肝;督7—— 脾;督8——肺;督9——心。

 

  督10

  督10穴处对耳轮起始部的突起点,有时感传在大椎上下,其分支上通七窍,可治眼、耳、鼻、喉之疾患;其横行分支也会出现与任2沟通的线路;督脉为阳经之都纲,如督10与手三阳经配用,则对肩凝症、上肢抬举不利等也有效。督10与督1.配伍应用,有时利于贯通督脉经线.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