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棉花糖实验

 蓝雨飞逸 2022-12-01 发布于广东

前段时间看《绝非天赋》,书中提到棉花糖实验。

忽然想起以前曾经在丫头身上实施过这个心理学领域有名的实验。

那是2015年12月,丫头四岁两个月。

关于这个实验,各方有不同的解读。

在我看来,它也许能验证自控力对人生某种程度的影响,但更重要的是孩子的理解力。

TA需要具备联系现在和未来的能力,能意识到自己此刻的行为,将在未来产生某种结果。

丫头还小,我无法断定她将来是否会是一个自律自控的人。

就目前来看,她已经非常清楚现在和未来的关联。

不好好刷牙,就可能会得各种让人痛苦的牙病;

长时间玩电子游戏,很有可能会导致近视;

不每天练习钢琴,下次复课时可能通不过;

晚上睡得太迟,第二天早上可能会起不来,很有可能会迟到……

现在看这录像,觉得丫头那时候好可爱。

不过,我马上想到一个少女对她妈说过的话:

“你总是觉得以前的我可爱,现在的我很烦。

可是,现在的我以后也会变成以前的我呀。

你为什么就不能喜欢现在的我呢?”

嗯,此刻活生生的你,才最可爱。

以下是旧文,当时的记录。

星期一,丫头同学请假在家休息,因为拉肚子。

但她的精神似乎丝毫没受影响,活蹦乱跳,走路带风。

中午,她睡午觉,老窦下棋,我坐在阳光里看书:《法国妈妈育儿经》。

这本书两年前就看过,有过一些触动,但书里的理念并未践行到生活里。

现在再看,有很多恍然大悟的地方。

看到书里提到著名的棉花糖实验,于是跟老窦商量:“我们也来测试一下丫头?”

老窦不以为然:“她肯定可以坚持到最后。”

对于延迟满足和等待,她平时的表现是挺好的。

“那也试一下嘛,观察她会有什么反应,好玩呀。”

于是,趁丫头还没醒来,偷偷摆了摄像头,布下阵脚。

棉花糖实验(Stanford Marshmallow Experiment),是有关自制力的心理学经典实验。

由斯坦福大学沃尔特·米舍尔(Walter Mischel)博士设计,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一共有653名四五岁的孩子参加了这个实验。

在实验中,孩子被带进一个房间,桌子上放着一块棉花糖,工作人员告诉孩子他将离开一阵。

如果孩子在他离开期间不吃棉花糖,就可以再另外奖励一块棉花糖。

如果等不及吃掉了,就只能得到一块棉花糖。

实验的结果,只有1/3的孩子能在工作人员离开的15分钟内坚持不吃棉花糖。

另外一部分孩子,有的甚至在工作人员一离开就忍不住吃掉了糖,大部分孩子都只能等30秒钟。

到了20世纪80年代中期,跟踪当年参加实验的孩子,研究者发现,坚持忍耐更长时间的孩子各方面表现更出色。

一个小时之后,三点半,丫头醒来了。

等她完全清醒后,游戏开始了。道具是一种类似曲奇的饼,她平时很喜欢吃。

我跟她交待了规则:

“这块饼给你保管,我回来后如果你还没有吃掉,就再奖励一块给你。

如果你忍不住吃掉了,就没有奖励了。”

她认真地听着,表示愿意等到我回来才吃。

我继续交待:

“你只能坐在这里,不可以离开。

不能去看老窦下棋,也不可以去看我洗东西。”

她都同意。

然后,我离开了,就在旁边的洗手间洗被单。

她提出要求:“那你洗快一点,不要洗那么慢。”

我告诉她大概5分钟左右。

原本就只打算测试5分钟,但觉得时间太短,好像不能说明什么,最后延长到15分钟。

而且,因为我在旁边,她可以通过跟我聊天分散注意力。

所以,5分钟后,我撤退到隔壁去了。

其实,在最后等被单脱水的7分钟里,我几次想提前按停洗衣机,但审视了一下自己,忍住了。

我是担心她等不及吃了吗?不希望看到不符合自己期望的结果?

或者,我自己本身就是不能等待的人?

是的,我总是这么急躁,如果是我去做类似的测试,也许不能等到最后。

结果,丫头很耐心地等到了最后,15分钟之后,她开心地得到了两块饼干。

跟米舍尔的测试对象一样,丫头用了很多办法来分散自己的注意力。

比如,弹桌子,摆弄饼干,背动画片的台词,唱歌,趴在凳子上玩……

她也忍不住去看看饼干,摸一摸,舔一舔,捏一些碎屑吃。

她甚至想偷偷地吃掉:“哎!妈咪,只要你听不到吃饼干的声音就可以了。”

意思是说,我吃了,可是你没有听到我吃的声音,就算我没吃。

我重新向她解释了一下要点:存在。

她应该听明白了,忍住没吃。

视频挺长的。

但从头看到尾,挺有意思。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