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刘禅因为怨恨诸葛亮才不给他立庙?关于诸葛亮立庙的三个疑问辨析

 四地闲夫 2022-12-01 发布于山东

被誉为“三国圣地”的成都武侯祠,其实最开始只是刘备的汉昭烈庙。因为此地本是刘备的惠陵所在,按汉家制度,有陵必有庙,所以这本来只是单独祭祀刘备的祠庙。蜀中父老怀念诸葛亮,到了南北朝时期,在汉昭烈庙将刘备诸葛亮君臣合祀。因为诸葛亮的影响力实在太大,久而久之大家就习惯性地把汉昭烈庙也称为武侯祠了。而真正由蜀汉官方修建的武侯祠,则在汉中的沔阳(今勉县),那里也是诸葛亮长眠的地方。

刘禅因为怨恨诸葛亮才不给他立庙?关于诸葛亮立庙的三个疑问辨析刘备和诸葛亮君臣合祀于汉昭烈庙,亦即武侯祠。

然而立于沔阳的武侯祠,其立庙过程也是一波三折

诸葛亮死后,蜀汉政府并没有马上给他立庙。而是直到诸葛亮死后的第二十九年,蜀汉后主刘禅,才正式下诏立祠。作为后主刘禅的“相父”诸葛亮,本身对蜀汉也有巨大的功绩,为什么在他死后,蜀汉官方没有立即给他立祠建庙,而一直拖了将近三十年,才在成都之外的沔阳给他立庙呢?

在大众看来,这看起来似乎有些不合情理,更有甚者还以阴谋论来揣测刘禅和诸葛亮本人的关系。得出了刘禅一直被诸葛亮压制,心中其实非常怨恨诸葛亮,所以才不给他立庙这样荒唐的结论。那么,蜀汉官方给诸葛亮立庙时间如此之晚,并且立庙于成都之外,这其中的真实原因究竟是什么呢?我们又该如何来看待刘禅和诸葛亮的关系呢?诸葛亮之庙,最后立于沔阳,其中又有没有什么特殊的意义呢?

刘禅因为怨恨诸葛亮才不给他立庙?关于诸葛亮立庙的三个疑问辨析位于汉中勉县的武侯祠

国之大事,在祀与戎”,上述的三个问题,其实涉及到古典时代的国家礼制尊严这样的重大问题,又需要我们客观公允地看待刘禅和诸葛亮的君臣关系,笔者不才欲做一辨析,以求教于大家。

一、刘禅没有给诸葛亮立庙的真实原因是什么?

建兴十二年(234年)诸葛亮在五丈原逝世以后,关于是否给应诸葛亮立庙的问题。在蜀汉的朝堂上,其实早就有过一番争论。

《三国志·诸葛亮传》引注《襄阳记》里的说法是:

“亮初亡,所在各求为立庙,朝议以礼秩不听,百姓遂因时节私祭之于道陌上。言事者或以为可听立庙于成都者,后主不从。”

诸葛亮死后就有人建议给诸葛亮立庙,以纪念其对蜀汉的卓越功勋。然而“朝议”的结果对这个建议是拒绝的,而之所以拒绝,当时给出的理由则是“礼秩”。

刘禅因为怨恨诸葛亮才不给他立庙?关于诸葛亮立庙的三个疑问辨析《礼记》是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典章制度选集,在今天依然有积极意义。

那么,这个“礼秩”究竟是指的什么呢?

我们先来看一下《礼记·祭法》里是怎么说的

“夫圣王之制祭祀也,法施于民则祀之,以死勤事则祀之,以劳定国则祀之,能御大菑则祀之,能捍大患则祀之。”

按照《祭法》的表面意思,其实诸葛亮似乎也可以属于“法施于民”(制定蜀科)、“以死勤事”和“以劳定国”(致力北伐,病死军中)这类有资格享受祭祀的人。

但是,《祭法》后面所列举的人物,全都是三皇五帝商汤周武一类帝王级的人物,最后更是明确说“及夫日月星辰,民所瞻仰也;山林、川谷、丘陵,民所取财用也。非此族也,不在祀典。”按照这个理解,诸葛亮又实在不符合标准。

刘禅因为怨恨诸葛亮才不给他立庙?关于诸葛亮立庙的三个疑问辨析周武王像

汉代大儒郑玄注《周礼·司勋》的时候,把《司勋》里提到可以接受祭祀的几种情况(王功曰勋,国功曰功,民功曰庸,事功曰劳,治功曰力,战功曰多。),都进行了举例。郑玄把“王功”注解为周公辅成王这样的事业,“国功”引了伊尹辅佐成汤灭夏的例子,“民功”援引五谷之神后稷,“事功”举证治水的大禹,“治功”的代表则是上古时期制定法律以治理天下的咎繇,“战功”的优秀人物是近世的韩信和陈平

按照郑玄的注解,诸葛亮享有祭祀似乎也没有问题。但是,这并不代表诸葛亮可以单独立庙

刘禅因为怨恨诸葛亮才不给他立庙?关于诸葛亮立庙的三个疑问辨析韩信画像

刘宋时期的思想家何承天曾说,“《周礼》:'凡有功者祭于大烝。’故后代遵之,以元勋配飨。”按照周礼,先王有资格接受祭祀,而大臣只能是陪祀君王。这个制度作为国家礼秩被后世沿用,《通典》里明确提到,“汉制,祭功臣于庭。生时侍宴于堂,死则降在庭位,与士庶为列。 ”《史记》也有相关的内容,“及秦,非笑圣人,荡灭典礼,务尊君卑臣,于是天子之外无敢营宗庙者。”

臣子不得单独立庙,只能陪祀帝王,是国家礼秩的一项重要内容。作为两汉成制,自然被以汉正统自居的蜀汉继承下来。

就同时期曹魏的情况来看亦是如此,《魏书》载诏曰:

“'昔先王之礼,于功臣存则显其爵禄,没则祭于大蒸,故汉氏功臣,祀于庙庭。大魏元功之臣功勋优著,终始休明者,其皆依礼祀之。'于是以惇等配飨。”

其实曹魏也是基本遵循了汉制,功勋卓著,地位崇高如夏侯惇者,也是以功臣陪祀而已。

在了解了“礼秩”的基本内容后,我们可以得出结论,诸葛亮虽然于蜀汉有丰功伟绩,但是毕竟是臣子的身份,而不是帝王,明确属于“不在祀典”的范围。最符合“礼秩”的做法是,他以功臣身份陪祀刘备的汉昭烈庙。

刘禅因为怨恨诸葛亮才不给他立庙?关于诸葛亮立庙的三个疑问辨析诸葛亮的头衔在晋代以后,不断增加。

更何况当时有人建议给诸葛亮立庙于成都,这更有“逼迫宗庙”的嫌疑。刘禅作为一国之君,对于礼秩的重要性不可能说毫无认识,诸葛亮主政蜀汉时期,刘禅自己也说“政由葛氏,祭则寡人”。不可能弃代表国家尊严的礼法制度于不顾,这才是刘禅不同意给诸葛亮立庙成都的真实原因。

刘禅因为怨恨诸葛亮才不给他立庙?关于诸葛亮立庙的三个疑问辨析刘禅的决定,是出于维护国家礼秩的考虑。

出于维护国家最重要的制度“礼秩”的原因,后主刘禅没有给诸葛亮在成都立庙。其本质是在维护国家的法统,这本身应该不存在什么争议。但是自从学者柏杨在他的《柏杨白话版资治通鉴》一书中,不明就里臆测出“刘禅本年已经二十八岁,皇帝的线条开始分明,可能早就不耐烦“权臣”对他的控制。”这样一个奇谈怪论,居然以讹传讹者甚多,使得一个本来清晰明了事情,又蒙上了一层阴谋论的迷雾,这就是需要加以辨析说明的了。

二、应该如何看待刘禅和诸葛亮的关系?

柏杨老先生似乎并不知道刘禅不给诸葛亮立庙的原因,他在书中写到“刘禅批驳(指的是:蜀汉人民要求给诸葛亮立庙,刘禅不准)的理由是什么,史书不载。”在他的看法里,刘禅是出于对诸葛亮执政期间,大权独揽的记恨。所以在诸葛亮死后,加以报复,才不给他立庙。近者竟然也有学者对此说法表示认同,认为刘禅“终究是一而再,再而三地反对给诸葛亮立庙,说穿了也是一种报复”。

刘禅因为怨恨诸葛亮才不给他立庙?关于诸葛亮立庙的三个疑问辨析此书奇谈怪论甚多,不一而足。

这类观点,可以说是目前很多“三无网文”立意的“鼻祖”。其实只需要简单考查,就会发现此类说法实在不知所云。

首先,这样的看法,终究是把刘禅和诸葛亮的关系市井化了。虽然刘禅尊诸葛亮为“相父”,但刘禅毕竟是皇帝,诸葛亮是臣子。抛开刘禅是否真的对诸葛亮心有不满不谈,我们假设两人关系即便十分融洽,难道刘禅就可以突破代表国家秩序和尊严的礼秩,在成都给诸葛亮立庙吗?其实这想想也是不可能的,刘禅作为帝王,首先考虑的肯定是维护皇权尊严的国家层面制度规范问题。把这种封建社会伦理纲常的核心关系,放到“办公室同事内斗”这样的层次来理解,动辄超越历史时代的大背景,研究什么“人性”,实在有失雅意。

刘禅因为怨恨诸葛亮才不给他立庙?关于诸葛亮立庙的三个疑问辨析刘备托孤于诸葛亮

那么,刘禅对诸葛亮是否真的存有怨恨呢?我们也许能从下面这些事例,看出一些端倪。

蜀汉建兴十二年,刘禅素服为诸葛亮发哀三日,足见他对诸葛亮的怀念与敬重之情。

蜀汉有个揣度刘禅心思的投机主义者叫李邈,在诸葛亮死后不久,搞出一个《丞相亮卒上疏》给刘禅。在他这篇文章里,他举了汉代的吕禄、霍禹这些人来诽谤诸葛亮,暗示诸葛亮生前擅权,导致君臣不睦甚至猜忌,置国家社稷于危险的境地,说诸葛亮的死是值得庆贺的事。李邈原本以为这样能获得刘禅的赞赏,结果没想到马屁拍歪了,刘禅看完大发雷霆,对李邈抹黑诸葛亮的行为表示不可容忍,直接诛杀了李邈

刘禅因为怨恨诸葛亮才不给他立庙?关于诸葛亮立庙的三个疑问辨析诸葛亮去世,刘禅极其哀痛。

另外,诸葛亮之子诸葛瞻,十七岁的时候就娶了公主,也就是刘禅的女儿。并且在蜀汉官场上一路飙升,最后做到了平尚书事,属于掌握朝政大权的高官。刘禅如此厚待诸葛亮的后人,如果说刘禅记恨诸葛亮他还要这样做, 他岂不是有精神分裂。

刘禅于公,首先是考虑国家的礼秩,于私对诸葛亮敬重有加且优待其后人。柏杨老先生一类的观点,除了把刘禅和诸葛亮的关系庸俗化实在不可取之外,也是极不符合历史事实的。

三、诸葛亮为何立庙于沔阳?

既然于礼秩而言,蜀汉是不应该给诸葛亮立庙的,那最后为什么又在沔阳给诸葛亮立庙了呢?在中国的古典时代,如果一旦遇到在制度框架内无法解决的问题,往往会从以往的历史经验中,去寻找一种先王成例来给予某件事情合法性,这种追述有时候确实是可以超越现行律法的。诸葛亮最终得以在沔阳立庙,其实就是体现了这样一种解决方案。

刘禅因为怨恨诸葛亮才不给他立庙?关于诸葛亮立庙的三个疑问辨析诸葛亮没有辜负刘备所托,配得上“德范遐迩,勋盖季世”八个字。

步兵校尉习隆、中书郎向充等共上表曰:

“臣闻周人怀召伯之德,甘棠为之不伐;越王思范蠡之功,铸金以存其像。自汉兴以来,小善小德而图形立庙者多矣。况亮德范遐迩,勋盖季世,王室之不坏,实斯人是赖。而烝尝止于私门,庙像阙而莫立,使百姓巷祭,戎夷野祀,非所以存德念功,述追在昔者也。今若尽顺民心,则渎而无典,建之京师,又偪宗庙,此圣怀所以惟疑也。臣愚以为宜因近其墓,立之于沔阳,使所亲属以时赐祭,凡其臣故吏欲奉祠者,皆限至庙。断其私祀,以崇正礼。”

习隆等人的这番谏言,实际表达了三层意思,一是以召公,范蠡的故事,表达了给诸葛亮立庙的必要性和合法性;第二是偷换了一个概念“自汉兴以来,小善小德而图形立庙者多矣。”,在以往那些“小善小德”立庙者里,其实完全是出于自发,而不是政府行为,原本是应该被禁止的“淫祀”,属于“叔世衰乱”的情况。这本不是应该给诸葛亮立庙的理由,但是习隆等人在这里却引用来增强给“德范遐迩,勋盖季世”的诸葛亮立庙的合理性,并提出了一个折中的方案,就是立庙于沔阳。最后,本来这是一件“非礼”的事情,却被冠以了“以崇正礼”的正当理由。

从这件事情,我们也可以看出,刘禅对于诸葛亮的真实态度。他本人也是冒着“非礼”的舆论风险,突破成制,对习隆等人并不十分站得住脚的理由,表示了认同。

刘禅因为怨恨诸葛亮才不给他立庙?关于诸葛亮立庙的三个疑问辨析

素来以昏庸见诸于史籍的刘禅,这次做出了一个明智的决定,他选择了同意这个方案。

沔阳位于汉中,是诸葛亮生前长期驻扎和奋斗的地方。蜀汉给他立庙于此,除了避免“逼迫宗庙”的考虑,应该还有更深层次的原因。诸葛亮死后,北伐的旗帜黯然褪色,蜀政日渐凋敝,汉室和蜀汉政权的关系不断消解。面对强大的曹魏,蜀汉军民彷徨。诸葛亮之后,虽然有蒋琬、费祎和董允并称四英,但是后来三者的声望和影响力实在无法和诸葛亮相提并论。在沔阳给诸葛亮立庙,对于蜀汉政权来说,还有提振民心士气的意义,民众祭祀诸葛亮,自然是出于对蜀政清明时期的怀念。后来钟会伐蜀进入汉中,也有在沔阳诸葛亮庙祭祀的举动和保护庙祠的措施,其实也是出于利用诸葛亮在蜀汉的巨大声望,欲图争取蜀地民心的这种目的。

刘禅因为怨恨诸葛亮才不给他立庙?关于诸葛亮立庙的三个疑问辨析钟会在汉中祭祀诸葛亮

结论

蜀汉给诸葛亮立庙一事,前后经历了至少两议。刘禅是以君王的身份,站在国家制度层面从礼秩的角度来对待这件事的。刘禅一开始没有给诸葛亮立庙这件事,原因并非是某些对“礼秩”缺乏了解,不明就里者从“人性”角度加以揣测出来的奇谈怪论。诸葛亮之庙最终立于沔阳,本身是一种突破成规,又具有一定程度上的现实意义。历史的本来面目,有时候并没有那么疑云笼罩,只需要秉持公心,稍加考察,就能得出较为公允的结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