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文发《中小学教育》2019年10月刊 引导小学生巧妙利用多元学习资源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的探讨-------推荐人:胡阳新 湖北省宜昌市伍家岗区李家湖小学 肖萌 邮编: 443000 【内容摘要】教育家陶行知曾经说过: “积千累万,不如养个好习惯。”托尔斯泰有关习惯的名言说得更妙:“好的习惯使人成为天才,坏的习惯能使人成为囚徒。”可见作为一名教师,不能一味地为成绩而教学,为教而教,而应该把工作重心转移到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上来,教会学生主动有效地学习!在长期的语文教学中,很多教师都有这样的感触:学习习惯不好的学生,很难有好的学习成绩。由此可见,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是让孩子取得好成绩的根本途径。王尔德说“起初是我们造成习惯,后来是习惯造成我们”。好习惯的培养对孩子的学习和孩子的一生,都有着重大的意义。 【关键词】小学语文 多元资源 学习习惯 能力培养 常听家长向老师诉苦:孩子一做作业,一会儿问这问题,一会儿问那问题,仿佛在学校学习的不是他而是我。象这样的问题普遍存在,特别是中低年级。再看学生所提的问题,都很简单,有的只需看一看课本,有的只需翻一下工具书,而孩子们却懒得去寻找答案,一问了之。显然,这样的孩子依赖性很强,平时,在学校里也表现的缺乏自信,学习上显得很被动。寻找原因,大部分是从小养成了不良的学习习惯。 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索、有效利用人与资源是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不可忽视。这种习惯是看学生在学习中能否与人协作,是一个人死学死记,还是与同学相互帮助,互帮互学;是看学生遇到难题自己解决不了时,能否勤学好问,求得甚解;是看学生能否使用图书馆、电视广播、互联网等资源中好的学习材料,并及时收集,不断扩大自己的知识面。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在学习中发挥自主作用? 一、通过同学相互帮助,互帮互学,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 学生中独生子女居多,在家里娇宠惯了,依赖性很强,又处处事事以自我为中心,不把别人放在眼里,看不到别人的优点,很少考虑向别人请教,唯恐失面子。有些在课堂上来不及消化的知识,在课后大家的讨论中可以得到巩固;有些在课堂上存有疑问的知识,可通过课后向别人请教,消除疑惑。由于学生这种不良心理作怪,使得他们失去了一个很好的机会。回到家里,明明教师在课堂上讲过的问题变得模糊不清,只得向父母求助。久而久之,形成了恶性循环,依赖性增强,在学习上也失去了信心。 三、培养学生利用各种资源,收集学习材料的学习习惯 学生只学习书本上的知识,是不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随着信息化的发展,培养学生对知识有敏锐的触角,能利用图书馆、电视广播、互联网等各种资源,扩大自己的知识面,解决自己遇到的问题尤为重要。在生活中有一些家长为自己的孩子订了各种报纸杂志,而孩子们不能好好利用;学校发下的辅助读物,在学生的书包中静静躺着,把它视作负担。这样的现象存在让我们非常痛惜。 四.运用古诗词鉴赏,情操熏陶,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如果纯粹从技巧指导,缺少内在,还是无法真正读出水平的,这还需要对学生进行心灵、情感的熏陶,再也没有比古诗词更美、更适合进行情感熏陶的文章了。在那一首首优美的古诗词中,学生的心灵、情感都会变得柔和,情操都会变得高尚,在那样的氛围中,适当的朗读指导会起事半功倍作用。一首白居易的《忆江南》,寥寥数字,但意境、情感美感都妙不可言!我拿来给学生朗读,在初步理解意思,掌握基本的快慢轻重节奏后,学生读得还是不够味,无法达到“声断意连、一唱三叹”之效果,于是我就让学生闭上眼睛,静静地听我用低缓的声音慢慢道来:我又想起了江南,江南啊,我魂牵梦绕的江南,迷蒙中,悠扬的笛声,顺着江水飘过来,飘过去,浸在这笛声里,看轻歌曼舞。如水的夜色,幽幽的清香,我想起了在灵隐寺寻桂子的悠闲,也想起了在钱塘江看潮的热烈,那澎湃的潮水,一波一波,一浪一浪,怒吼着,低吟着……我什么时候才能回到江南重游呢。“一切都那么美,我有轻有重、有快有慢、充满感情地低吟着,学生沉默着,我们都沉浸在意境中无法自拔,他们虽然闭着眼睛,但他们的心多多少少看到了一些美丽的东西。在大量的感情酝酿后,学生一股作气,终于吟出了我满意的《忆江南》——“声情并茂、一唱三叹”。例子举多了,便熟能生巧,之后他们举一反三,古诗词都读得非常美。 五、发挥教师的导学功能,培养学生专心听讲的学习习惯 教师在教学中要做到:①合理分配教学时间,采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形象化的直观教学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②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抓住学生学习中的难点,深入浅出,使学生都能听得懂。③注意调动和保持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讲刺激学生的语言,教态和蔼可亲。 培养学生良好的听课习惯可以从三方面入手:①对教师讲的主要部分关键问题一定要提醒学生,引起他们的注意力,使学生自觉不自觉地养成注意听课的习惯。②要培养学生在课堂教学中边听边想的习惯,遇到不懂的地方,要及时举手,向老师提出来,强化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积极主动地学习,把疑难问题放在课堂中解决。③边听边记。听课必须有手的活动,随时听到的重点随手记到本上或书上,养成这种听写同步进行的习惯对今后的学习是大有益处的。④排除课堂干扰因素,比如:课前准备好课上要用的铅笔、钢笔等文具用品,课上不要再打开铅笔盒,避免弄出声音,干扰课堂。此外,教师讲课时要善于察看学生听课的表情,如果学生对所讲内容反应淡漠,就应及时调整讲课内容方法;如有个别学生思想“开小差”,要及时提醒。 参考文献: [1] 任苏民.论叶圣陶关于义务教育的思想[J].中国德育.2010年第11期 [2] 李晓东.小学生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2 [3] 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58-60 [4] 江平主编.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第2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432 |
|
来自: 昵称15221501 > 《中小学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