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书法墨法知多少——用墨篇

 mengk4fz0yyf5h 2022-12-01 发布于海南

明代董其昌言:“字之巧处在用笔,尤在用墨。”历代书画家都非常注重用墨的研究,而他们对墨色、墨法的分类也各有不同。如画家多将墨色分为“焦浓重淡清”或“浓淡干湿黑”。历代书家也无不深究墨法,清代包世臣在《艺舟双楫》中说:“书法字法,本寸笔,成于墨,则墨法尤书芝一大关键已。”

文章图片1

一、浓墨

浓墨是最主要的一种墨法,书家往往以浓墨作书,尤其是写正书的时候,如篆书、隶书、楷书,因为浓墨力度强,显得沉着庄重,给人以笔酣墨饱之感,表现出雄健刚正的精神。苏轼、刘墉都是用浓墨的高手。

文章图片2

苏东坡对用墨的要求是:“光清不浮,湛湛然如小儿一睛”,认为用墨光而不黑,失掉了墨的作用;黑而不光则“索然无神气”。细观苏轼的墨迹,有浓墨淋漓的艺术效果。清代刘墉用墨亦浓重。书风骨劲,有“浓墨宰相”之称。   

文章图片3

二、淡墨

与浓墨相反的便是淡墨,淡墨是墨水稀释后的笔迹,与浓墨相对,它适合表现清淡幽远的意境,一般用于草、行书创作,不宜作篆书、隶书、楷书。从作品通篇观来,浓淡变化丰富,空灵剔透,清静雅致。明代董其昌喜用淡墨,《灵飞经》墨迹通篇用淡墨写成,意境悠远。

文章图片4

其实用墨全在掌握,用墨过淡则伤神采,太浓刚弊于无锋。正如清代周星莲所说:“用墨之法,浓欲其活,淡欲其华活与华,非墨宽不可。不善用墨者,浓则易枯,淡则近薄,不数年间,已奄奄无生气矣,”

三、枯墨

枯墨指点画中的墨不仅浓重,而且极少水分,像干皴之笔。枯墨能较好地体现苍古雄峻的意境。一般在书法作中并不大量使用,有人根据点画的干皴程度将枯墨又分成焦墨、渴墨。

1、焦墨水分最少,墨像是烤焦一般,有颗粒,有时有画龙点睛之笔,属于一种特殊的用法,明代徐渭擅用此法。

文章图片5

2、渴墨比焦墨稍带点水分,笔画中丝丝露白。常常用于行草书,篆书和魏楷也时用此法,宋代米芾的手札《经宿帖》“本欲来日送,月明,遂今夕送耳;”几字,以渴墨、枯墨表现,涩笔力行、苍健雄劲。  

文章图片6

四、干墨

干墨也指点画中含水较少,但比枯墨要湿。很多书法家的行草书作品干而不燥,笔势通畅,时时出现飞白,富有表现力。相传东汉蔡邕的飞白书,似以干墨之法为之。宋人米芾《虹县诗站》、《蜀素站》,还有黄庭坚草书的干墨用法都十分精妙。

文章图片7

五、湿墨

湿墨与干墨相对,指点画中水分较多,浑厚滋润而丰腴。适用于表现外柔内刚、劲秀峻爽的意境,一般用于行草书创作。湿墨由于滋润,用法难以把握,尤其在生宣纸上,用不好就会见墨不见笔,肥厚臃肿。所以行笔需快捷灵动、不可凝滞。润墨、涨墨都可以称之为湿墨。

文章图片8

1、润墨指润泽的墨色从点画中微微浸润晕化开来,点画有丰腴圆满而不肥的韵致。古人形容这种富于韵味的墨法为“润含春雨”。

2、明代王铎运用润墨创立了独树一帜的“涨墨法”。涨墨主要的效果表现在笔之外,其点画中的水份多渗出点画边缘,但点画用笔还是十分明显。用墨扩大了线条的表现层次,作品中干淡浓湿结合,墨色丰富,一扫前人呆板的墨法,形成了强烈的视觉艺术效果。

文章图片9

六、宿墨

宿墨一般用于国画中,在古代书法作品中此法虽不常见,但用得好却能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宿墨多与涨墨相结合,增加墨色的层次变化。

文章图片10

书法的墨法表现技巧十分丰富,用水是表现各种墨法的关键。《画谭》说:“墨法在用水,以墨为形,水为气,气行,形乃活矣。占入水墨并称,实有至理”。一幅书法作品的墨色变化,会增强作品的韵律美。在书法临摹与创作中,我们只有多练、多观、多思、多悟才能熟练地掌握好用墨的规律。当然,墨法的运用贵在自然,切不可盲目为追求某种墨法效果而堕入俗境。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