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张兴超:提高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研究

 昵称15221501 2022-12-01 发布于湖北

此文发《中小学教育》2019年10月

提高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研究 

山东省滨州市阳信县翟王镇中心小学    张兴超   邮编:251808

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信息技术越来越重要,这门学科在中小学教育当中也体现了越来越重要的地位。信息技术教学重在培养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从而提升学生在新时代的信息素养。中小学接受信息技术教学主要就是在课堂之上,所以提高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的有效性的措施也是在课堂之上,在师生之间。以下将就改进策略进行简要的分析阐述。

关键词: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有效性

在如今的信息化时代,信息技术的教学重在培养学生的信息文化、提升学生的信息服务意识、综合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而且随着现在信息时代的不断发展,对于老师信息技术教学的要求也是越来越高的,因为一个真正高水平的信息技术教学不但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还可以真正提升学生在信息技术方面的实践和创新的能力。所以当下信息技术教学的重点,主要是提升老师在信息技术方面的教学能力。进而有效提升信息技术课堂的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效率。信息技术是新时代发展下的新兴事物,老师在教学方面没有什么经验可以借鉴,而且当下的信息技术依然是在不断地发展与更新当中,所以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不断地进行探索和深入研究,以期提高教学的质量和效率。传统的教学模式一般是口耳相传,并不适合注重动手实践的信息技术教学,下文从信息技术教学中涉及到的各个方面进行分析,以期能够为提高信息技术教学的有效性提供理论参考。

(一)转变教学理念

新课标提出要以学生作为课堂教学的主体。在传统的教学模式当中,课堂教学更多的是以教师口授作为教学的主要形式,这样的形式更多的主动性把握在老师的手中,对于学生来说,如果学习内容过于枯燥或者有难度,就会出现兴趣丧失、上课走神、排出学习等现象,因为学生众多,老师难以全部顾及。这样的情况长期持续下去教学的理想效果必然难以达到。而信息技术教学是一门新兴的学科,重在培养学生的自主动手能力和实践创新的能力,学生在学习中必须自主动手,学会独立操作、自主思考的能力。那么这样的形式和目的下,教师必须要转变教学的模式和理念,把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在教学的过程中尽量减少口授的模式,增加提问、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以提问的形式,让学生进行自主思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在学习中和课堂上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增加课堂上的参与度。正所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在兴趣的引导下,学生才能自主思考,才可以拥有学习的主动性。

(二)改变教学模式

以往的教学模式,通常是来时对于很多的知识进行直接性的讲解,这种灌输式的方法,使学生在学习中始终处于一种被动接受的境地,难以真正对所学知识产生探究的兴趣。信息技术教学要求要改变传统课堂的教学模式,把填鸭式的教育,变为提问式、探究式。老师要转变自己的角色,减少讲授的时间,尽量多的把课堂留给学生们自己,教师是作为课堂上的引导者和问题的提出者。由老师根据教材要求学生掌握的内容来进行课程的设计,把教材内容进行整体的梳理,由答案引出问题,把问题与生活中的一些内容进行连接,以学生感兴趣的方式提出来,然后一步一步引导学生自己动手动脑来寻找问题的答案。长此以往,学生适应了这种模式,就能够养成自主思考的习惯,而不是一直依赖于老师的讲解和传授。

(三)营造课堂氛围

中小学生普遍年龄较小,过于枯燥或者是稍有难度的知识,就容易产生懈怠的心理,且这个时期的学生普遍好奇心比较强,比较活泼好动爱热闹。因为提高学习效率和教学质量的本职还是在学生,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所以针对这个年龄段的学生,课堂的氛围一定要是轻松、积极的,老师尽量放下老师的威严,鼓励每一个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给学生们自己动手的空间,遇到问题敢于大胆地提问和表达。只有在这样轻松自在的氛围之下,学生们才能积极拓展思维,确保信息技术教学的课堂参与度,最终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四)改进教学语言

有关于信息技术的专业名词大多都是有些晦涩难懂的,这些知识的记忆和理解对于中小学生来说也是有一定困难的,老师在授课的过程中,如果平铺直叙地去讲,有部分学生会觉得比较枯燥难懂,就容易丧失学习的积极性。所以在教学语言方面有有所改进,对于中小学生而言尽量能够表述的生动有趣,更加贴近生活。比如在讲到计算机域名这个知识点的时候,老师可以尽量把教学语言转变一下,可以用类比的方式引导学生们进行思考,比如说老师可以提问:在我们身边我很多的人,那么大家怎么来区分每一个人呢。学生会思考:因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名字呀。老师引出,是的,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名字,那么在计算机的世界里也是这样的,每一个计算机都有自己的名字,它们的名字就叫做域名。这样来讲,学生们对于域名的理解就会比较透彻了。

(五)建立学习小组

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通常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有些同学则不好意思每次都举手问老师,而且传统的课堂上也没有那么多的提问的机会,所以很多学生习惯有问题就自己藏着,不主动与老师沟通。针对这种情况,老师在课堂上可以建立学习小组,比如座位临近的四个学生为一组,在老师提出问题的时候,先由小组进行一起讨论,学生们在一起比较容易沟通,大家通过讲述自己的答案和思考的方式,然后再听取小组的其他人的答案和思考方式,这样每一个同学就基本上可以掌握多于一种的思路,学生们通过谈论最后选出一个正确答案。这种模式给予学生的思考空间更大,小组之内往往可以畅所欲言,真正拓展学生的思维。这种模式的建立需要注意一点,就是小组成员的平均合理分配,成绩好一些的和成绩稍微差的要均分,这样才能让好的来带动差一些的,达到互助学习的目的。

综上,信息技术一直在不断的发展,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我们仍然需要不断地探索新的学习方法,来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其实任何一门课程的学习,都需要让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有一句话相信很多学生都从老师的口中听说过“你们的学习是给自己学的,不是学给老师看的”。在本人中小学的时代普遍还是用传统的教育模式,而这句话也是一个老师最早对把学生作为学习主体思想的一个体现。教育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传授知识,当代教育的宗旨在于教书育人,培养时代优秀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对于学生来说掌握知识、提升综合素养是要同步而为的。

【参考文献】

[1]陈晶.新课改背景下提高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有效性的策略[J].科教导刊(下旬),2016(03):124-125.

[2]刘方莉.中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提高有效性的技巧[J].科技创业家,2013(17):185.

« 返回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