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春秋风云 03】烽火戏诸侯是真的吗?

 襄子的箱子 2022-12-01 发布于上海
成为襄子特别读者
点击上方「襄子的箱子」→右上角菜单栏→设为星标

春秋三百年,风云际会,尽在其中

每一个中国人都应了解的春秋史

这是【中国大通史

春秋风云】第 03 篇文章


钱穆先生在其著作《国史大纲》中曾提出了疑问,《史记》中记载的烽火戏诸侯一事,很有可能是街头小民杜撰的。
首先,烽火一事出现在西汉,是为了防备匈奴而设立的军事警报系统。就算烽火一事在春秋也有,也很难取得良好的效果,因为当时的交通极其不便。烽火台的作用是用来传递信息,周天子与诸侯们都事先有约定,一旦遇到什么危机情况就点燃烽火,诸侯们看到后就带兵前来相助。
诸侯们距离镐京的距离都不相同,近的可能隔天就到,远的可能要个把月。这一来二去,就算是周天子遭遇了敌人的围攻,恐怕等诸侯们到了的时候,黄花菜都要凉了。因此,这不足以为信,诸侯们更不可能齐刷刷地一齐赶到。
还有一点很奇特,褒姒的笑点很奇葩,什么小段子、挠痒痒之类的无法让她发自内心的笑,但烽火戏一下诸侯却能让她眉开眼笑。况且周幽王身边不是只有虢石父一人,他要开这种戏弄诸侯的国际玩笑,家族中的叔叔伯伯也必定不会答应。
烽火戏诸侯虽然精彩,但其中有不少疑点。
就在2012年,清华大学的相关人员在一篇战国竹简上发现了另一条信息,其中记录了西周的灭亡,是周幽王主动进攻申国,而后申侯才联络犬戎一起反击,打败了周幽王,西周因此而灭亡。其中并没有“烽火戏诸侯”的半点影子。因此,《史记》中记载的这段往事多半也是小说家之言。
周幽王烽火戏诸侯,大概率来讲是没有的,但其自己作死,荒淫无道,人缘差倒可能是真的,以至于西周在灭亡前夕,一位掌管王室典籍的太史伯都看出了亡国的端倪。
郑桓公姬友因为协助周天子击退了来犯的北方部落而成为了一方诸侯,一开始被封在了郑地,也就是今天的陕西华县附近。有了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后,郑桓公的警觉心也被激起来了,他感觉近日总是郁闷不已,每每望向天空,都不见太阳,有的只是浓厚的乌云。他说不上来哪里不对,就总觉得周王室已经日薄西山了。
有一次,郑桓公找到了太史伯,他见多识广,很有知识,是一个文化人。郑桓公问:“王室近日发生了很多变故,我恐怕到时也会受牵连,若真如此,我能逃到哪里去呢?”
太史伯为他指了一条明路:“去吧,只有洛河以东、黄河、济水以南可以安居。”
郑桓公百思不得其解,问道:“为什么?”
太史伯语重心长地说:“那地方有东虢国与郐国,这两国的君主贪婪好利,百姓们都不看好他们。现在你又是周王室的司徒,有功劳,你去了那里,肯定有前途。”
东虢国的首任诸侯是周文王的弟弟虢仲,姬姓,与周天子同宗同姓。郐国的历史则更悠久一点,在商朝就已存在,后被周承认。
郑桓公想了一会,问道:“我想去南方,往长江一带发展,你觉得怎样?”
太史公说:“周王室衰落之后,楚国必定兴起,你去那里不太好,有强敌存在。”
郑桓公又问:“那我往西走,你觉得怎么样?”
太史公说:“那里的人贪财好利,你去了恐怕也呆不久。”
郑桓公似有所悟,再问:“如果周王室衰落了,你觉得哪些诸侯国会兴起。”
太史伯沉思片刻,回答道:“估计会是齐国、秦国、晋国或是楚国吧。”(有点事后诸葛亮的味道,估计这段记载是后人的解释)
于是,郑桓公听从了太史伯的建议,带着家属与百姓搬到了洛水以东的地方,东虢国与刽国国君听说自己搬来了新的邻居,还是周天子的司徒,高兴坏了,有意巴结,各自献出了五座城。
之后申国联络犬戎进攻镐京,郑桓公因为是天子近臣而待在了京都,一起被杀。郑桓公之后,郑国上下共推他的儿子掘突为新的国君,是为郑武公。
同时帮忙搬家的卫武公年纪大了,但依旧不辞辛劳,冲锋在第一线。周平王很是感动,也将其升级,卫国国君从之前的侯爵变成了公爵。
别看卫国只是一个小国,但其历史不可谓不悠久,熬过了春秋五霸,赛过了战国七雄,一直到秦二世胡亥时期才宣告灭亡。在春秋初年,因为一个奇葩爱养鹤的国君卫懿公而导致被赤狄所灭,几近亡国,后来在齐桓公的帮扶下才重新建国。春秋战国时期,被灭而后复国的诸侯也不在少数,但卫国在竞争更加激烈的战国时期仍旧挺着,真可谓是“春秋战国第一小强”。

卫国的开端也是姬姓诸侯国,第一任国君是周武王的弟弟康叔,是周朝应对北方蛮夷的一道屏障,或许是因为身处第一线而经常搬家,曾先后建都于朝歌、楚丘、帝丘、野王,不过也都是在河南北部跑来跑去。
虽然名义上是迁都,但实际上和逃难也没多少区别。周王室自此丢失了大量领土,猛地减了肥,沦落为一个中等的诸侯国,空有一副天下之主的名头。幸好身边还有那么几个忠心耿耿的诸侯,周平王也算是有了意思喘息之机,祖宗之地,大不了以后再夺回来就是。他断然不会想到秦襄公拿着他的空头支票屁颠屁颠去找西戎兑现了,当然兑现的手段有些残忍,多半是武力。
周平王任命郑武公与晋文侯为国家的士卿,希望他们尽心尽力辅佐周室。郑武公还算是敬职敬业,继承了父亲为周王室的忠心。然而晋文侯却做不到郑武公那样,不是因为他脑后有反骨,而是因为北方的邻居总是骚扰,因此将更多的精力放在了自己国内。
晋国首任君主是周武王姬发的儿子,周成王的弟弟。周成王将新打下来的唐地封给了弟弟叔虞,一直到唐叔虞的儿子时期,将唐国改成了晋国。晋国地处北方,与周边的少数民族打得火热,虽然经常互看不爽,摇人上街干一架,但很多时候也互通有无。晋国是一个巫术盛行的诸侯国,多半也与周围少数民族有关系。
晋文侯是姬姓,名仇,他的名字非常有意思。据说在他出生的时候,父亲晋穆侯打仗打输了,被人痛揍了一顿,于是为儿子取名为“仇”。后来,晋文侯的弟弟出生,恰逢爹爹在外面痛揍了别人一顿,于是这个婴儿就被取名为“成师”。
春秋时期,大家取名都比较随意,可能也是因为贱名好养活。而晋穆侯取名就更随意了,完全就是自己打架的胜负表,打输了,儿子叫姬仇,打赢了,儿子叫姬成师。还好他没有用打架的地名作为取名的标地,万一要是在“巴”地打了一架,也不知道他儿子是不是该叫姬……

新书已上线,欢迎大家抢购:


西方大通史系列

▲ 【希腊神话】

▲ 【文明之初】

▲ 【光荣希腊】

▲ 【伟大罗马】

▲ 【基督世界】

▲ 【征战十字】

▲ 【黎明曙光】

▲ 【文艺复兴】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