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的,没错。」 最近的一个初中生读书会上,一个月的时间,有两三位住校的同学居然没有读完一本书。问及原因,一个孩子立刻戏精附体,表演起了在学校的场景: 生(怯生生地):老师,我晚自习可以看会自己带来的书吗? 师(气势汹汹地)看什么书?你作业写完了吗?数学的知识点都弄明白了吗?下次考试是不是要考满分了?看书!! 这个场景画面感极强,老师的“灵魂追问”让这位同学没有办法拿出带去学校的书来读。其实不住校的孩子,也大抵没有时间看书。早就听闻初中生时间紧张,等到自己的孩子上了初中,周围的初中生越来越多,才真实体会到没时间是怎样一个“没有”。 1 1 1 以我家少年为例,小学从来不觉得没时间读书,读初中后阅读量可以说是断崖式下跌,2022年的年度阅读报告那肯定更低。 ![]() ![]() ![]() 早上7点20左右到校,晚上如果上晚自习,回到家通常9点半之后,作业不见得能完成,因为晚自习并不能都拿来做作业,回家后要抓紧做以免影响睡觉时间(然而,经常影响)。周末作业更多,而且好歹也要拿出半天来打球放松。长时间的伏案学习,眼睛十分疲倦,让看书这件事变得不那么享受了,这时候玩手机打游戏成为放松首选。(还不是费眼睛!) 1 2 1 上初中后,学习、作业、考试就成了生活中的主旋律。不到50%的中考升学率成了每个家庭头顶的达摩克利斯神剑。很多孩子只有去拼命提前学习,初一学初二、初二学初三,初三全部拿来复习,上了高中更不能松劲,还要拼更残酷的下一段。 这样的时间安排节奏里,根本没有阅读的一席之地。不,不能这样说,还是有的,学校的指定阅读名著,那还不能不读。 可是但凡对这些名著有一知半解的,都会觉得头大,《平凡的世界》三卷本、《长征》上下册都是极厚的,你真会认为这些书都适合12、3岁的孩子阅读吗?他们的人生阅历、心智成熟度、极其简单的生活恐怕难以对这些作品产生共鸣,这样为应付考试完成的阅读价值在哪里? 2020年,华东师范大学国家教育宏观政策研究院课题组调查结果显示,我国中小学生阅读时间有限,阅读兴趣不足,读物多局限为课标推荐书目。课标推荐书目缺少分级分类,存在与考试挂钩、读物选择“应试化”等现象。这个调查了1.8万份样本的报告结论与我们了解现状基本吻合。 1 3 1 进入初中后,很多孩子正式迈进青春期,身体变化明显,容易盲目冲动,这时也是自我同一性建立的关键时期。这个期间最好读哪些书?这些书不仅仅是可以帮助他们认识到成长的瞬间、认识到友谊、朦胧的爱情,更重要的是,让他们关注到一些社会议题和人生的大哉问,让他们初识成年人世界的复杂和不确定。 可惜,他们没有时间来读书,甚至连睡觉的时间都极其有限。 现状可谓残酷,但与其怨天尤人,不如做点什么,即使不见得有立竿见影的效果,也是“日拱一卒,功不唐捐“。 这一两年,我推荐了不少青少年读物,也不断带领青少年文学读书会,只期待能贡献微薄力量。其实我很清楚,青少年小说书单的点击率远不如儿童文学,即便这样也不能不做。 我推荐的书单有: 还有其它零星的青少年小说推荐在“每周一书“栏目下。 就我了解的情况来看,如果没有人推荐丰富的青少年读物,初中生们通常会利用极其有限的时间读一些,恐怕是家长和老师都有点紧张,但是在初中生群体里很风靡的耽美题材作品。 1 4 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