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八路军军装都是灰色调?其实什么颜色都有,灰蓝绿代表三地

 兵说 2022-12-02 发布于云南

作者:阿喀琉斯

在诸多抗日影视剧当中,八路军的形象大多像是一个模板里刻出来的,穿的衣服都是统一的灰白色布军帽和布军装,在观众心中形成一种固定的形象。

实际上,因为抗战时期物资匮乏,统一军装的样式和颜色对八路军是一件非常奢侈的事情。在不同地区、不同时期,八路军的服装颜色是不一样的。

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后,日军开始从前线调遣大量兵员与八路军作战。同时,在敌后抗战区大量招募伪军部队,对我军根据地多次进行“扫荡”。同时,日军还贯彻了冈村宁次的“囚笼政策”,修建了大量的炮楼和碉堡封锁公路交通线,对八路军进行物资和经济封锁。

在日伪不断进攻和经济封锁的情况下,八路军的物资供应非常紧张和艰难。在这一艰难时期,几乎无法统一部队的军装。只能规定各根据地和战区自行解决所在区域的服装。各大战区做出军装之后,由于物资供应困难,染色成了一件难事。无奈之下,各种土法上阵,军装颜色也就五花八门了。

大体上,八路军的军装颜色分为三种。

首先是八路军总部及129师部队的灰色系军装,也就是影视剧中最常见的一种。

这种灰色的军装,是用草木灰染成的颜色。染色的方法很简单,就是将原色布料铺好,使用当地百姓家烧火后的草木灰,均匀地铺在布上,泼上水后用脚踩踏,再用碾子不断地碾压,之后再将布匹上的杂质用水冲掉。最后集中晾晒几天,白布基本就成了灰色了。虽然方法简单,但操作费时费力,也非常辛苦,一般由被服厂的厂长和骨干带头做这个工作。

值得一提的是,八路军总部条件较好,建有一个被服厂,在布料充足的情况下可日产单衣400套、冬装200套。

这一点在电视剧《亮剑》中就有体现。

【“李云龙”曾经被降为被服厂厂长,临走前还顺走了200套崭新的军服】

不过,虽然同时期的新四军也是灰色的军服,但新四军的军服偏灰蓝色。而且由于染色工艺不同,八路军的灰色军装染出来的颜色深浅也不一样。

其次,是晋察冀军区八路军的黄色系军装。

相较于八路军总部的灰色系军装,晋察翼军区选择黄色作为军装的颜色。军区刚刚成立时,由于人员扩编速度非常快,军区司令员聂荣臻对大量的军服制造需求很是苦恼,尤其是缺乏染色的染料。好在当地百姓得知后,为我军提供了传统的土法染色的技术,这个问题才得到解决。

【黄色的八路军军服,这一颜色的军服在影视剧中几乎看不到】

土法染色,就是用当地槐花和黄栀子花熬成染料,将灰白色的布料和白色布料浸泡在里面。如果想颜色偏绿,就用火碱水再洗一遍。这种使用自然的植物染色法效果很好,衣服相对来讲不容易掉色。

土法染色被晋察翼各部队广泛学习,从1939年到1940年,八路军各部队广泛普及了这种使用土发染色制成的黄色/黄绿色的军服。而且黄绿色的军装很适合当时华北地区山地、平原的地貌颜色。因为军装是黄色的,晋察冀的八路军也被人们叫成“黄八路”。

最后,是山东八路军的草绿色军服。

山东八路军的军服颜色更加多样。1944年,山东八路军提出军装颜色要统一,而且要染上保护色,从而更加适应作战的需要。其中规定夏季军服为草绿色,冬季军服则视作战环境变化来定颜色,比如平原地区的冬服用土黄色,山地地区的冬服用灰色。

值得一提的是,虽然都是土法染色,由于山东地区栀子花比较少,这里的八路军会使用红土染色。

其做法是,先将挖好的红土撒在铺开的白布上,泼上水后,用碾子反复碾压,红土的泥水会掺到布里,冲掉杂质晒干几日,衣服就变成黄色的了。

【这个剧比较注意还原历史,虽然都是灰色军服,但由于八路军的衣服容易掉色,颜色依然有深浅变化,并且还打了补丁】

八路军这种染色方法毕竟是土办法,比不上工业染色。刚开始染色很好看,但长期在外作战,风吹日晒雨淋,衣服很快就会掉色。

有八路军老战士回忆,在外打仗,衣服出汗后会变红,身上也会被染色,最后衣服上红一块黄一块,像迷彩一样斑斑点点,而有些黄色军服褪色后也就变成了灰色,所以当时八路军的军服颜色大概就是灰灰黄黄混杂在一起,这也体现了当时抗战条件的艰辛。

不少抗战剧中,八路军的军服颜色鲜明、一尘不染、色调纯正,这是脱离现实的,这在缺少物资的年代几乎是不可能的。

【军服颜色统一,衣服一尘不染,这和真实的八路军并不相符】

八路军的军服供应一直非常紧张,为了节省资源,原则上规定军服制造与供应要厉行节约,发一件新的,就要回收一件旧的。回收的旧衣服要充分利用,比如做鞋垫,鞋底等等。

被日军封锁的极端困难时期,穿上一件新军服是一件奢侈的事情。当时很多首长的衣服也是缝缝补补,各级干部要带头节约军服,能穿则穿,能补就补,争取把有限的新军装供应给新战士。

除了自产军服,八路军也会通过缴获敌人的军服来弥补需求。比如1941年冬,山东军区铁道游击队奉命截击敌军运列车,缴获1.8万匹洋布,800套军服及军毯等物资,装满了200多只小船运往根据地。

【八路军穿上了缴获的日军呢子大衣】

在八路军的努力下,日军的经济封锁逐渐被攻破,战争后期的被服制造条件大为改善,到抗战结束时,八路军、新四军共创办军需工厂400多个,职工约4万多人,主要设备约9千多台,主力部队的被服需求基本有保证了。

【解放战争时期,苏联记者拍摄的彩色照片,当时彭总等几位首长的军服颜色也没法统一,这才是真实的战场实际】

服装不统一、供应困难、颜色杂乱的问题,直到1948年12月我军拥有了足够数量的布料和被服厂,才得最终到解决。

当年,我军对军服样式颜色、尺寸做了统一规定,并在1949年逐步换装。我军终于在军服颜色和样式上得到了第一次统一。

【我军历史第一套统一样式的“50式军服”】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