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荆芥和防风这两味药有多“特殊”?

 liuguozheng81 2022-12-02 发布于广东

发散风寒药

昨天我们讲了三味解表作用和缓,但又能治疗脾胃病证的中药,分别是紫苏叶、生姜,还有香薷。

今天我们要学习两味非常平和的解表药:荆芥和防风。

荆芥

先来学习一下荆芥。荆芥为唇形科植物荆芥的干燥地上部分。本药又名“姜芥”,以气味而得名,“气味辛香,如姜如芥,其称荆芥者,姜芥声讹写。”

图片

荆芥的功效应用

1、本品解表散风,大家注意用的是散风,而不是散寒,说明荆芥没有明显的温热之性,因此无论风寒表证,风热表证,均可配伍使用。

如果是表证,恶寒重发热轻,无汗头痛,常配伍防风、羌活;

若是表证,发热重恶寒轻,目赤咽痛,常配伍薄荷、连翘,菊花。

2、本品还可透疹,治疗麻疹、风疹,常与蝉蜕,薄荷,牛蒡子配伍。

简单介绍一下麻疹,麻疹是儿科很严重的一种传染病,古代的中医儿科学把它称为儿科的四大重证,四大险证之一。

图片

中医认为内蕴热毒,外感天行,一开始发热,咳嗽,眼泪汪汪,非常像风热感冒,三四天后,面颊部出现一些红色的疹点,然后由面颊部到前胸后背,然后到四肢,全身都会出现红色的疹点,而且密布全身,比较均匀,颜色红活,称为顺证,预后比较好。

反之,麻疹的疹点如果很少,或者颜色紫黑,或者有的时候全身有了,很快就收没了,说明麻疹不透,热毒内盛,是逆证,预后比较差。

麻疹初起,应以透为主,荆芥就是非常常用的一味中药,因为现在有了麻疹疫苗,能够对麻疹产生免疫,所以麻疹在临床上,在儿科当中已经比较少见,但还时有发生,故它的临床价值明显地降低。

3、不过荆芥也可用于风疹,消疮可治疗疮疡初期,偏于风寒,配合羌活;偏风热,配金银花、连翘。

4、荆芥还可炒炭止血,治疗出血证,炒炭之后,其性多涩,具有收敛止血之功。

图片

从荆芥的功效,可以加深大家对中药的炮制意义的理解。我们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炮制可以改变药性。

下面我们一起将荆芥紫苏叶做一个比较:

相信大家对比较法印象已经十分深刻了,随着学习的中药数量增多,比较法的使用越来越频繁。

图片

紫苏叶

荆芥和紫苏叶都是发散风寒药,且药性均比较和缓。

不同点在于荆芥祛风之力强,偏入血分,又能透疹,消疮,炒炭能止血;紫苏叶散寒之力强,偏入气分,又能行气和胃,止呕安胎。

防风

下面我们再来学习一下防风,防风为伞形科植物防风的根,主产在东北地区,山海关以外,所以又叫“北防风”“关防风”。本品以功用而得名,防者御也,其功疗风最显著,故名之。

图片

防风的临床功效

1、防风具有解表之功,可用于风寒表证,因为药性平和,故被称为“风中之润剂”无论风寒风热表证均可配伍使用。

2、防风可去周身之风,尤其善于祛在表在上之风邪,兼能胜湿止痛,为治疗风病之常用药。

3、因为其发散作用温和,《丹溪心法》玉屏风散,主治胃气不足,肌表不固而感冒风邪者,以本品与黄芪等益气固表药同用,相反相成,祛邪而不伤正,固表而不留邪,共奏扶正祛邪之效。

4、防风还有四止:即止痛、止痉、止屑、止痒。按照四止记忆,印象会比较深刻。

止痛指的是去风湿止痛,用于风湿痹证。本品是比较常用的祛风湿、止痹痛药,治疗风湿痹证,宜与其他作用比较强的祛风湿药同用,并根据风、寒、湿邪的偏盛等情况做必要的配伍。

止痉指的是息风止痉,用于破伤风,本品既辛散外风,又熄内风以止痉,破伤风因外伤受邪风毒内侵经络引发内风,而致肌肉痉挛,四肢抽搐,项背强急,角弓反张,故宜用本品。

因为作用缓和,故《外科正宗》玉真散以本品与天南星、天麻等,止痉力比较强的药同用。

讲到破伤风要给大家强调几个问题,虽然防风可以治疗破伤风,但是疗效不佳,故破伤风在古代的死亡率非常高,现代要是有肌肉深部的创伤,正确的处理办法是马上去注射破伤风疫苗,防患于未然。

图片

止泻,可治疗肝郁乘脾,肝脾不和导致的腹痛泄泻。

止痒,可治疗风邪郁闭肌表所导致的皮肤瘙痒。

最后将荆芥防风进行比较:

两者均味辛微温,温而不燥,其中,荆芥是发散风寒药中最平和的,防风是风药中之润剂,两者均和发表散风,止痒,治疗表证无论风寒风热均可应用

也可配伍在一起治疗风疹瘙痒,治疗风疹瘙痒有一首名方叫消风散。里面以荆芥和防风作为君药,不同点是荆芥质轻透散,长于祛风透疹,又能消疮止血;防风质地疏松而润,长于祛风胜湿,又能止痛、止痉、止泻、止痒,为“治风之通用药”。

图片

我们所提到的一个重要的知识点,无论风寒风热表证均可使用的中药只有两味药,那就是荆芥和防风,大家一定要注意。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