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词条 | 马克思主义真理观

 老玉米棒 2022-12-02 发布于广东
图片

马克思主义真理观

Marxist view of truth

马克思主义关于真理的来源、本质、检验标准等问题的根本观点。真理是主体对客观事物的正确反映。对于“什么是真理、真理的本质是什么?”存在着两种对立的观点。唯心主义把真理看成是某种精神实体本身固有的属性。主观唯心主义把真理看成是纯粹主观的东西,否认客观真理,例如实用主义认为“有用就是真理”,休谟认为真理是观念和主体感觉相符合,康德认为真理是思维同其先验形式相一致,马赫主义认为真理是感觉的复合,是人类经验的组织形式,等等。客观唯心主义把真理看成是绝对精神的自我显现,例如黑格尔认为,真理就在于客观性和概念的同一,真理的客观性就是绝对精神的客观性。而唯物主义强调真理是人的认识同客观事物相符合,坚持客观真理论。但是,旧唯物主义因为不理解实践对认识的根本意义,因而对真理的认识具有局限性。例如绝对主义者夸大真理的绝对性,认为真理可以穷尽,堵塞了真理的发展道路;相对主义夸大真理的相对性,最终陷入唯心主义诡辩论。马克思和恩格斯继承并发展了唯物主义的客观真理原则,强调客观性是真理的根本属性。同时把实践的观点引入认识论,既坚持唯物主义,又坚持辩证法,科学阐明了真理观来源、本质和检验标准等问题。其后,列宁、毛泽东等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总结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新发展成果,对真理的客观性、全面性、具体性等问题,对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等做了深入阐述,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真理观。

马克思主义真理观的主要内容:

首先,坚持真理的客观性,强调真理是客观事物及其规律在人脑中的正确反映。真理属于人的思想范畴,但是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坚持真理原则,就是要按照对象世界的本来面目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按照对象自身的尺度来规定人的活动。最大限度地认识、掌握事物的真理性,遵循事物固有的属性和规律,是一切成功实践的内在要求。

其次,马克思主义真理观坚持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的辩证统一真理的绝对性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指任何真理都包括不依赖于人的意识、与客体及其本质相符合或相接近的客观内容,在其适用范围内不能被推翻,否则它就不是真理。承认了真理的客观性,也就承认了真理的绝对性。二是按照人类实践和认识的本质来说,人类能够认识无限的物质世界,人类的认识每前进一步都是对无限发展的物质世界的接近,这一点是确定的、绝对的。承认物质世界的可知性,也就承认了绝对真理。真理的相对性是指对于具体时代、具体人们来说,主体对客体属性及其规律的认识是有局限的、不完全的,因为物质世界在时间、空间上是无限的,任何真理都是对无限世界的一个部分或片断、一个方面或层次的一定程度的正确认识,承认人的认识有待于进一步深化,也就承认了真理的相对性。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是辩证统一的,二者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相互转化。绝对真理中包含相对真理,相对真理中也包含绝对真理的成分和内容。人类的认识就是从相对真理走向绝对真理、接近绝对真理的过程,任何真理性的认识都是由相对性真理向绝对性真理转化过程中的一个环节。

再次,马克思主义真理观强调,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是认识的发展动力和根本目的,也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实践活动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具有普遍性和直接现实性的品格,只有通过变革事物的实践,人们才能获得普遍性认识,才能检验具有普遍性的理论。作为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实践,是指人类社会总体实践,不是偶然的、个别的活动。具有普遍性的、社会历史性的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标准,个别的、局部的实践并不足以证明或者驳倒具有普遍性的命题。因此,实践检验真理也总是具体的、历史的。就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此外再无其他可作为检验真理的标准而言,实践标准是确定的、绝对的;就每一个具体阶段和过程来说,实践标准又是相对的、不确定的。列宁指出:“在这里不要忘记:实践标准实质上决不能完全地证实或驳倒人类的任何表象。这个标准也是这样的'不确定’,以便不让人的知识变成'绝对’,同时它又是这样的确定,以便同唯心主义和不可知论的一切变种进行无情的斗争。”

马克思主义真理观同马克思主义哲学世界观和哲学认识论的基本问题紧密联系在一起,马克思主义关于真理的科学认识使马克思主义在真理问题上和形形色色的唯心主义和不可知论划清了界限。

真理的几种属性

即客观性、绝对性、相对性

客观真理

objective truth

指称真理的客观性的认识论范畴。客观性是真理的根本属性,指真理是与客观对象相符合的认识,在真理性的认识中包含着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内容。凡真理都是客观真理。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真理作为一种主观的思想形式,是把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外部客观世界作为认识对象的,其根本特征就在于它是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的正确揭示,就在于思想与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的一致性。检验真理的标准也是客观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凡是能够经得起实践检验,被实践证实为同客观对象相符合的认识就是真理。真理的客观性原理是唯物主义认识论即反映论的一般原理在真理问题上的贯彻。唯物主义之所以承认真理是客观的,是因为坚持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意识是对物质的反映这个最基本的哲学前提。从这一前提出发,就必须承认人们认识的内容是来自客观世界的,是能够和客观对象相符合的。承认了这一点,也就承认了客观真理。

绝对真理

absolute truth

指称真理的绝对性的认识论范畴。真理的绝对性是真理的基本属性之一。它有两方面的内涵:第一,任何真理都标志着主观同客观的符合,都包含有不依赖于人或人类的客观内容,都同谬误有原则性的界限,都不能被推翻,否则就不成其为真理。这一点是绝对的、无条件的。在这个意义上,承认客观真理,也就是承认了绝对真理或真理的绝对性。第二,人类认识按其本性来说,能够正确认识无限发展着的物质世界,认识每前进一步,都是向无限发展着的物质世界的接近,这一点也是绝对的、无条件的。在这个意义上,承认世界的可知性,承认人能够获得关于无限发展着的物质世界的正确认识,也就是承认了绝对真理或真理的绝对性。

相对真理

relative truth

指称真理的相对性的认识论范畴。真理的相对性是真理的基本属性之一,指人们在一定条件下对客观过程及其发展规律的正确认识总是有局限性的、不完全的。物质世界在空间、时间上都是无限的,任何真理性的认识都只是对物质世界的一部分或一方面、一定层次的认识,其对象具有有限性。人类认识在一定历史条件下所达到的真理不可能穷尽物质世界一切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承认世界上尚有未被认识的事物,认识有待扩展,也就是承认了真理的相对性。任何真理性认识对其对象的反映也具有有限的性质,其深度总是有限的,具有近似的性质。承认我们的认识有待深化,也就是承认了真理的相对性。列宁说:“认识是思维对客体的永远的、无止境的接近。”

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是辩证统一的。每一个具体真理既是一定条件下广度和深度有限的认识,又是确定的与客观对象相符合的认识,是对无限的物质世界的某种认识,因而都体现着真理的相对性和绝对性的统一。真理发展的进程也体现着真理的相对性和绝对性的统一,是通过相对真理的积累不断走向绝对真理的进程。毛泽东说:“在绝对真理的长河中,人们对于在各个一定发展阶段上的具体过程的认识只具有相对的真理性。无数相对的真理之总和,就是绝对的真理。”

此外,真理有对应的范畴

即谬误

拓展词条 谬误

亦称“错误”。认识论中与真理相对应的范畴,指人的认识中同客观实际及其规律相违背的内容,是认识主体对客体的歪曲的反映。人们在探索真理的过程中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错误是难免的。人们认识的主观性、片面性和表面性都会导致错误的产生。个人的认识能力和实践能力都是有限的。人的认识必然受着自己所处时代的实践水平、科学水平和技术条件的限制,在阶级社会中受阶级地位的限制。认识还受着客观进程的发展及其表现程度的限制。当客观过程的方面及本质尚未充分暴露时,错误认识的发生是难免的。真理是和谬误相比较而存在,相斗争并且在斗争中取得胜利而发展的。真理和谬误是对立的。为了坚持真理,修正错误,要划清真理与谬误之间的界限。真理与谬误相互贯通的,在一定条件下能够互相转化。任何真理都有它适用的条件和范围,如果不顾时间、地点、条件的变化去运用真理,真理便会转化为谬误。科学地总结经验,纠正错误,就能够达到真理性认识。我们要坚持和发展真理,勇于和善于同错误做斗争

图片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