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974年5月一颗神秘气球飘来我国,周总理大怒:不惜代价打下来|战机|炮弹|飞机

 唯我英才 2022-12-02 发布于河北

20世纪70年代,一颗神秘的气球在湖北省上空被炮弹戳破。这戳破的不仅仅是气球,更是戳穿了美国政府的谎言。

这个气球是从哪里来的?它的背后又隐藏着怎样的故事?

北京中山公园曾举办过一场名叫“侵入我国领空的美国军事侦察气球展览会”的展览,会上陈列了被我国截获的美国军事侦察气球的一部分残骸以及气球盗摄的照片。

这气球原是美国用来侦察前苏联军事情报的,又怎么会出现在我国境内?

二战后,前苏联的防空能力大大增强,美国的飞机很难深入其境内侦察情报。美国多次派遣飞机前往侦察,不是有去无回,就是机毁人亡。

为了尽快调查清楚前苏联的军力设置,更精准地对其打击,从而加快实现称霸世界的阴谋,美国情报部门另辟蹊径,想到了更方便且安全地获得情报的方法——气球。

1950年,美国空军情报处研制出了携带全套摄像设备的气球,后于1955年正式投入使用。从日本、西德、土耳其等地放送,并将此次行动命名为“吉尼特列克斯”。

这气球是个“披着羊皮的狼”,美国为其专门设计了掩护项目,并对外宣传这是用于科学研究的大型气象气球。

可前面提到的展览会上展出的盗摄照片里有我国河北省内部分地区的地形照片。照片中可以清晰地看到河流、道路甚至是机场上停放的飞机,美国政府的谎言不攻自破。

气球由塑胶制作,直径约9-12米,负重可达600公斤。主体是军事勘察摄影机,其余的降落伞、无线电收发报机、电池等都是为了摄像机服务的。

气球上的摄影机由上下两个镜头组成,下面的镜头负责记录地形、地面部分,上面的镜头负责记录每次的成像时间、范围、高度等信息。摄影机的续航时长高达60小时

美国使用间谍气球的行为不仅违反了国际法,侵犯他国领空。该气球还会危害航空运输,若不小心坠落不仅破坏民居还会引起火灾,影响地面安全。

1974年5月14日,一只美国高空间谍气球从前苏联西伯利亚飞入了我国新疆上空。究竟是恰巧路过还是蓄谋已久?

我空军曾多次尝试对其进行拦截,但都没有成功。随后该气球途经甘肃等地一路飘到了河北省易县。

当地民众不知所以,纷纷前来围观。这巨大的气球很快被北京周边的防空雷达所发现,但几次尝试拦截依旧无效。

对此情形,我们面临着两个问题:打还是不打?如果打,应该怎么打?

收到气球的消息后,一向温文尔雅的周恩来总理脸色大变,马上下令:“想尽办法,不惜一切代价都要把气球打下来!”

但打掉它又何谈容易?作战飞机需要精准控制与它的距离,距离太近或太远都会影响攻击,这十分考验飞行员的技术。

前苏联多次打击气球都未能成功,无奈只能被美国获取其军事信息。难道真的要眼睁睁看着它窃取我们的军事情报吗?

美国认为中国当时的技术根本不可能击落气球,所以他们将气球从原本的4万米下降到2万米,想拍摄到更加清晰的照片。可即使是这样,击落它的难度依旧非常大。

于是我军司令部紧急召开会议,从部队中选拔了4名优秀的尖子飞行员,升空作战,对气球进行轮流攻击。

高空中的气球如一叶浮萍,随着气流摇摆不定,炮弹与其擦肩而过,前两次攻击都以失败告终。此时压力都落到了第三位飞行员董培的身上。

董培是一级战斗英雄赵宝桐的得意门生,17岁便考入空军学校,飞行技术十分高超。尽管如此,董培的第一次尝试并没有成功,炮弹贴着气球一飞而过。

面对失败,董培并没有气馁,他驾驶着战机围绕气球飞了一圈,并构思着下一次进攻的方案。董培脑海里产生了“三炮齐发”的念头,但他犹豫了。

这不仅改变了原本的战术,有违组织命令,并且“三炮齐发”有很大的风险,此操作很可能导致战机缺氧而停止运作。

但董培明白他的机会只有一次,时间紧迫,他等不及。于是他回头看来眼身后的队友,果断发出三枚炮弹。

只听见一声雷霆巨响,巨大的气球如同肥皂泡一样消失在空中。这只飘摇多国,让前苏联这个军事大国都无可奈何的间谍气球,被中国空军打下来了!

气球的爆炸引发了巨大的气流,这气流在2万米高空中是足以致命的,人们的目光都在搜寻着董培与他的战机。待云雾散开,董培驾驶着战机出现在空中,并顺利返回,在场所有人不禁欢呼雀跃。

后来,这个间谍气球的残骸和摄影器材在河北境内被找到,并收藏至历史博物馆内。

这次行动可谓“奇迹”,中国用实际行动告诉世界诸国,我国坚持维护祖国领空安全,任何损害我国利益的行为都必将受到惩罚。

国家的安全就是人民的安全,无论什么时候我们都坚决维护祖国的安全。感谢董培等为维护我国国家利益做出巨大贡献的英雄们,向他们致敬!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