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老师的“真身”在哪里?

 枫渡 2022-12-02 发布于广东

子曰:“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廋哉?人焉廋哉?”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枫解:考人察事,看其背景,观其由来,察其动机,就不会被蒙蔽。

温习旧知识,并能够有新体会,甚至推断出即将发生的事情,就可以当老师了。

单独拎出来,哪一句的翻译都没有任何问题,甚至可以称得上是金句名言。可是,真的没有问题吗?

我们都知道,离开语境解语意,无异于缘木求鱼。稍微有点社交常识的人,都会懂得,酒场的话不能当真,为什么?以“温故知新”为例,假如,夫子置身于青楼之上,踞坐于群芳之中,对我们说这句话,大家有什么想法?无非啐骂一声“老不修”,或回头勤炼身体苦修洞玄三十六式。谁会为此幽思千载,念念不忘?

此处何处?夫子授学生“为政”之道的课堂,教考人察事还多少能说得过去,教怎么当老师,太牵强了吧?窃以为,这是夫子对“孝”这个热点话题进行详尽的分析之后,总结处理政务的具体办法。故,重译如下:

夫子说,对于政务,我们要看到它的现象,了解它的缘由,洞察它的处理方法。做到这样,谁能蒙蔽?

夫子说,回顾以往,并从中总结规律,推演出未来的趋势,才是你们必须学会的思维模式。

此处,我取“安”之本义,安定,安全,安稳。事安之所,意译为处理方法,或解决方案。“可以为师矣”,以“温故而知新”为师可矣,以这种思维模式作为我们师法的对象就可以了哇。

两千年后,我作为一个小职员向领导汇报工作,写个PPT啥的,都懂得一定要分成三个部分——什么事?为什么?怎么干?

若以此思路,回过头解夫子论孝所言,“无违”、“唯其疾之忧”、“不敬”、“色难”、“不违如愚”、“以发不愚”,豁然开朗。那个时代,铁器耕牛大量用于农耕,物产开始丰饶,孝道自然成为社会热点……(此处省略五百字,诸君回阅前文,自行脑补。)

当然,读经习典,微言大义,往往发人深省,触类旁通,偶有所得,必有注疏,是前人的智慧,是极丰厚的财富。但,这却是后来人,尤其是初学者的灾难。省发之处,如神游八荒,怎一个迷字了得?再加上时代特色、认知局限、政治需要、利益诉求等诸多因素的折射,那叫一个斑驳陆离。还是必须拉回到落脚之处啊。

解经第二忌:脱离语境!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