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文章为什么写不好?缺心眼呗!

 枫渡 2022-12-02 发布于广东

鸟语


蛙鼓三二堪惊梦,

荷风万千难洗心。

惟邀明月酌一杯,

坐看庭前波粼粼。

注:风过长林,入我幽襟。

人话


老叶发了个朋友圈——读书人说:“此茶汤色澄明透亮,气味幽香如兰,口感饱满纯正,圆润如诗,真乃茶中极品。”没读过书的只会来一句:“这茶香得要命。”

我留言曰:“叫'吓煞人香’,你每年会寄给我两斤明前新茶;如今美名'碧螺春’,你只寄二两,还直呼送不起啊。”

多年前混迹京西,贪图那一眼好泉而应邀往红叶小筑充任茶艺培训师,无非讲些茶的分类、产地、优劣和冲泡之法,杂以市井趣事、野史奇谈。

某日,老板从台湾请来一位大师给职员们上课,讲器物之精、陈室之雅、仪轨之美。我看着他花枝招展的表演,一派富贵气象,完全感受不到一丝草木气息和山野乐趣,顿感索然无味。

惊诧而问遍周遭,据说,那才是真正的茶道。乃辞而归,自此不言茶艺。

陈兄年少时以好文笔名噪于京城公关界,日前向我倾诉:“我儿子小学四年级,老师布置作文,写秋天,要求仔细观察,写出秋天独特的美来。我带着他跑到郊区去看层林尽染,看芦花斜阳,感受日落风微凉,听夜幕下的虫鸣……那小子还行,写了近千字。其中有一段这样描述——当干爽的风日复一日吹过,叶子攒了一个夏天的肥肉慢慢干瘪,叶脉挣脱得棱角分明,充满成熟的力量,呼叫着要从树枝上飞下来,蚂蚁们高兴坏了,冬天的被子有了。”

作文交上去却被打回来,老师告诉他,“秋天应该写稻田麦浪,写丰收的喜悦。”

“全班就他得重写,他妈妈在网上找了几篇范文让他抄摘,反而得了高分,小孩一通抱怨,弄得我现在都不敢胡乱教他了。”

近日,有个说法在网上喧嚣,称白话文取代文言文是造成汉语粗鄙化的元凶,呼吁复兴文言,甚至有人疾呼废除简体字。不少文友问我对此有何看法,才疏学浅如我焉敢置喙?整理交流中的几点思考,供大家参考吧。

一、白话文运动是一件极其伟大的事情,余事不论,仅其与简体字相辅对国人识字率的提高一项,已是功德无量。你能想像,如果现在国民还只有百分之三十的识字率是多么可怕的事情吗?

二、白话文不是大白话儿,而是将日常用语“化”为“文字”。它的演化和简体字一样,都历经数百年,不是五四那天一群读书人脑洞一开凭空蹦出来的。

三、语和文是两回事,简单点概括,前者是声韵,后者是形迹,两者的分合演化从它一出生起就没断过,大学里有专门的课程做这方面的研究,有兴趣可以去看看。

四、或曰,失去文言文的滋养,中华文化有断根之虞,人文有沙化之危。这个说法是有问题的,真正滋养人文的是文言文中所承载的仁善和智慧,如手指月,明心见性的不是那根金手指。

五、略通文言非常必要,为的是有能力从传统文化中汲取充足的养分。至于更深层次的转化,那是专业人士应该干的事情。

六、人文沙化,信仰缺失导致人心荒芜、高速发展带来思想滞后、物欲横流造成人心浮躁等等因素,其危害要远远高于白话文运动产生的些许附作用。

七、白话文还是个初生儿,其结构稳定、灵性丰满还很长的路要走,但这绝不是可以开倒车的理由。

八、一切以弘扬传统为名的复辟,都绝无前景可言。

九、世上所有高贵不是因为贵,所有高雅不是因为雅,而是因为高,立意高、眼界高。

以上基本是读书人之间的胡咧咧,毫无意义,如同这蛙鼓扰人清梦。稍微值得再阐述两句的只有第九条。

提笔为文,必先有文心慧眼。心意至公至诚,则有大气象;慧眼体察入微,每多小情调。两者皆无,纵词藻华丽技巧精湛,又何足观哉?简单直白地说,下笔缺心少眼,咋写都是大白话儿,还是偏远地区的方言版。

夫子曰:“觚不觚,觚哉?觚哉!”这看起来不像酒杯吗?它不能喝酒吗?脱不下形骸,放不下皮囊,哪里看得到层层外壳包裹着的那颗种子?仁呦,从哪生发?

我们的语文课该教什么?应当如何接续中华文脉?——轮得着我操这闲心吗?还是回去睡会儿吧,昨晚看月光如水,累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