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凿通古道,他渴求的是同路之人

 枫渡 2022-12-02 发布于广东
【编者按】:拙作付梓,丘平兄美言相贺,不禁思及当年,烤鸭佐啤酒,相谈甚欢,夜深兴未尽,沿御河以观柳。


许枫写了本书《人间事》,以为出自《论语枫解》公众号,甚喜。在碎片化的当下,对传统和经典皆陌生的年轻人尤为适合,也为一代老工程师所喜爱,且向往。可能随着年龄增长,时常想哼两句西皮二黄,听几段京东大鼓,更渴望看看两千多年前的山东人到底说了些啥?人老归根,还得归一处文化故里。
七八年前,见过许先生一面,或因文相识,可算偶遇?他比我小些岁数,学问却大好多,心里称作枫弟,觉得亲切。那时,互联网的风口正猎猎作响,他笔下的几篇时文力透敏锐与欢畅,不似其儒雅清秀、谦卑似玉的外表。想象枫弟拎着现代思想之岩镐,铮铮敲凿远古文字之场面,禁不住佩服与仰望。文质如君的他,亦可当做“论语解枫”,诗经解枫啊。
有天,好奇他讲“有澹台灭明者,行不由径”,“径”可解成“寻常道”,他说更喜欢这样几分通达和不羁,想来灭明者的面貌也如此不羁,不胫而走,不觉笑出声来。整本论语只见一个径字,却讲有89个“道”,当然皆属心中之道,且“双车道”也。两条路线,孰重孰轻,在夫子话里早就一目了然。
又日,读他借《防有鹊巢》写今人男女之情,“侜”解作壅蔽、张诳,乃至欺骗和离间,亦通倜,超然特出而疏远之貌,只是心思稍微绕了些。曾遐想“侜”船上已坐二人,又来个第三者侧立之窘迫,后知可作“譸”,话多话长之意,鹊声鹊噪与饶舌还真有点瓜葛,或如诅也未尝不可。引人好奇又思索的文字即经典。
经学乃吾国传统学术之首擘,许君五十万字的力作更是沉浸多年所得,近年读得短文只算蜻蜓点水,认识几个字,犹童而习之。事实上,从传播学角度,每一个读者都是解经者,需要在编码和解码过程中,在历史背景与文意脉络间,分辨出情境与内容。而惟一真正的问题在于你是不是一个好的解经者,而他,正在路上。
书中开篇讲解“学而时习之”三句,豁然大悟。何以贯穿学习、交友、器量三件乐事?许君以为只有经学习、践行和传播三个过程,知识才会“像远方的朋友那样历尽艰辛”扑面而来,使人获得真趣,倍感珍惜。这里的知识,不正是孔子口中贯乎天理,比奥渺之天命,日远之大人更值得敬畏,切于人伦之常,存乎群经之间的“圣人之言”吗!
继续解读“人不知而不愠”,乃“遇到不知道这些知识的人,我们不应该焦躁,必须悉心指导,把知识传授给他。”此书的初心正在于此,老庄有言:“指穷于为薪,火传也,不知其尽也。”再次敬佩许君这股文化传承的拳拳之心。相信更多有心之士可循此书之蹊径,在旧学中找到新知,在传统中认识当下,寻得正道,发现人间别有天。
如同楼高三重,理解他的读书解经之道也有三个层次,可从代名词的角度予以界定。首先是第三人称的角度,提出问题“它的意思为何?”(解经与研修);而后用第一人称,自问“它对我有何意义?”(心得与践行);最后以第二人称,尝试“与你分享它对我的意义”(传道与发光)。点点心得,盼望交流,多一个同门之友,他所求的是一个个同路之人。
丘平
曾在军中服役,与计算机为伍;后入外资IT业,做ERP实施与管理咨询;又及房地产开发行业,负责管理协调工作。

新书大略如斯:新书速递:《人间事》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