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明代“和陶集”考略 邓富华 58

 风云际会2009 2022-12-02 发布于安徽

明代“和陶集”考略

邓富华

(复旦大学中国古代文学研究中心,上海  200433

  :后代文人学者尊崇陶渊明的重要表现之一,就是不断地庚和其诗文。对明代的“和陶集”进行全面梳理,共辑得“和陶集”31种,考其存佚,略作介绍。

关键词:陶渊明;明代;和陶集

中图分类号:I20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8135201502-0058-04

陶渊明在中国文学史上有着重要地位,被誉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诗开田园一派,对后世诗歌的发展影响甚大;其高洁的人格也为后世文人学者所激赏,备受推崇。后世文人崇陶尊陶的重要表现之一,就是不断地庚和其诗文。目前学界还未对中国古代文人的“和陶集”有全面而系统的梳理,袁行霈《陶渊明集笺注》也仅附录了《和陶诗》九种。“和陶集”虽然其中有部分已经亡佚,但有些还存有序或跋,仍然可以考知其大致情况;有些即便集子不存,但个别篇章存于它书。笔者此次对明代的“和陶集”进行全面的梳理,不仅考其存佚,而且对那些已经亡佚的“和陶集”尽可能地多方搜集相关材料,力求对之有较为具体的了解。兹录于下:

一、桂彦良《和陶集》(佚)

桂彦良(13211387),名德偁,号清节,浙江慈溪人。生平详见明·王景《皇明故通奉大夫晋相府右傅桂公墓志铭并序》,载“其著作有《和陶集》、《春和集》、《清溪集》、《知足集》凡若干卷。”[1]桂彦良的《和陶集》今已佚,朱彝尊《明诗综》卷五、曹学佺《石仓历代诗选》均收录有桂彦良《和陶诗二首》,张豫章《四朝诗》收其《和陶》一首。今存谢肃《和陶诗集序》。

二、范文焕《和陶诗》二卷(佚)

范文焕,字仲彰,号守拙子,明初浙江上虞人。好学能文,博览强记,少从桂彦良受《诗经》,欲有为于世,值元季衰乱不遂。尝游齐、鲁、燕、赵,访古人遗迹,登览吟啸。生平详见王直《范仲彰墓志铭》,载其著有《北游集》二卷、《和陶诗》二卷、《归田稿》二卷。今《和陶诗》未见传。

三、童冀《后和陶诗》(存)

童冀(1324—?),字中州,浙江金华人,元末明初诗人,著有《尚絅斋集》。童冀的和陶诗,有前后两部。现存《后和陶诗》由姚广孝洪武二十五年(1392)楷书,纸本,纵22.2厘米、横357.1厘米,故宫博物院藏[2]107。莫友芝《郘亭书画经眼录》过录了全文,童冀在《后和陶诗》自序中云:“余往年尝一和陶靖节诗,俛仰垂四十年,浮云世事,何所蔑有?及来河朔,触事感怀,间用其韵。积日既久,辞无诠次,因裒而目之曰《后和陶诗》。然余前所和者,多因其事而寓己意,今所和者,第用其韵,不复用其事云。”其前后和陶诗是有着很大的不同,《后和陶诗》作于北平,据姚广孝云:“前和者,金华苏先生平仲书,后和者,先生与余同客于燕,而欲余书。余于先生之作而甚爱之,不容不书也。遂拭老眼,勉录于简。”[3]390-391苏伯衡所书童冀和陶诗现已不存。姚广孝所书《后和陶诗》共99首,其中绝大多数不见于《尚絅斋集》,钱谦益《列朝诗集》也仅录20首。而《列朝诗集》还载有《读山海经》二首、《杂诗》二首,当属《前和

陶诗》,也不见于《尚絅斋集》。

四、孙蕡《和陶集》一卷(佚)

孙蕡(13381393),字仲衍,广东顺德人。“南园五先生”之一。洪武三年(1370)举于乡,先后任工部织染局使、虹县主簿、翰林院典籍、平原县主簿、苏州府经历。后因尝为蓝玉题画,论死。蕡博学工诗文,诗风清圆流丽,自言“平生爱杀陶彭泽”。明·黄佐《广州人物传》卷十二载其有《和陶集》一卷。其《和陶集》已不存。

五、张泐《和陶诗》(佚)

张泐,字文伯。句容人。其《和陶集》已不存,仅有宋濂《题张泐和陶诗》云:

陶靖节诗如展禽仕鲁,三仕三止,处之冲然,出言制行,不求甚异于俗而动合于道。盖和而节,质而文,风雅之亚也。他人效之者虽众,然乐澹泊则荡而驰慕,平易则野而秽。惟苏子瞻兄弟以雄迈之材,气势可与之相敌,然其辞旨则亦远矣。岂不诚难乎哉?今之和陶者,余尝见数家,最后见句容张泐文伯自《九日闲居》以下皆和之,至《咏荆轲》而止。诸四言及《形》、《神释》、《桃源》等什则不和,恐难继也。文伯产江淮间,丧乱之余,独致力学问以追古之作者,其亦有志者哉。[4]

六、张洪《和陶诗》(佚)

张洪,字宗海,号立庵,常熟人。洪武二十三年以明经除靖江王府教授。永乐元年升行人,奉使日本,复使吐蕃。洪熙元年,擢翰林院修撰。宣德元年,同修仁宗实录,五年致仕。年八十四卒。标格奇古,为文章举动风生,下笔千言立就。《(嘉靖)常熟县志》卷八载其有《和陶诗》集,生平详见瞿汝稷《明翰林院编修止庵张先生墓碑》。今《和陶诗》未见传。

七、陈贽《和陶诗》(佚)

陈贽(13921466),字惟成,号蒙轩,本余姚人,后徙居钱塘。洪武间以荐授杭州府学训导,秩满,擢翰林院待诏,进博士,后升广东布政司左参议,景泰癸酉(1453)迁太常少卿,天顺丁丑(1457)疏乞归,不许,越三年再请始得休致。过庭训《本朝分省人物考》卷四十九载其“所著有《自娱稿》、《容台稿》、《薇垣稿》、《抚安录》、《归田稿》凡若干卷,藏于家。其《和陶诗》、《唐音》及《西湖百咏》梓行于世。”[5]324其《和陶诗》今未见传。

八、包文举《和陶集》(佚)

包文举,字仕登,松阳人。从王西山先生受《尚书》,得闻性命道德之学。洪武中为国子助教,升齐府长史。《(万历)栝苍汇纪》卷十二载其所著有《两庵》、《和陶》、《璧水》、《海岱》等集。其《和陶》集今未见传。

九、莫维贤《和陶集》(佚)

莫维贤,字景行,杭州人。洪武三年任杭州府学训导。好学能诗,雅尚标致,筑别业于灵隐、天竺间,绕屋栽杏,号曰杏园。日与骚人墨客游咏其中,列二十一题,时人比之辋川。《(万历)杭州府志》卷五十三载其有《和陶集》、《广莫子稿》。《和陶集》今未见传。

十、李贤《和陶诗》二卷(存)

李贤(14081467),字原德,邓州人。宣德八年成进士。程敏正《光禄大夫柱国少保吏部尚书兼华盖殿大学士赠特进光禄大夫左柱国太师谥文达李公行状》载其“诗冲澹温厚,有《和陶诗》二卷、《和杜诗》一卷。”[6]今文渊阁四库全书本《古穰集》卷二十三、二十四为和陶诗,共160首。

十一、林淳《和陶集》(佚)

林淳,字廷实,号朴斋,福州人。景泰七年中乡举,授鄱阳教谕。其《和陶集》已不可见,存赵廷松《刻和陶集》云:“朴斋翁休居二十年,悉意著述,既集《韵考》,复和陶诗,洒然风尘之表。予读《和陶集》慨焉!夫靖节愤世,欲洁其身,故自放于丘园,托词寓意,谈者类称其平淡,独晦翁云咏荆轲露出本相,此语庶几哉!翁厌仕宦,退息林皋,近似陶公者,然于世无所愤,故其为辞,直而畅,达而和,不歆不援,得古人遗意,而遭时之坦过之。嘻!古今人不同,各适其趁已矣!翁有子钝斋文奎,孙白泉、志麟,俱以文献显于时。白泉刻兹集,惧久湮也。于戏!靖节五嗣无闻,常饮叹自赋。末归之天,若翁之有子有孙,世德之美又过之。”[7]311

十二、周诏《和陶诗集》四卷(存)

周诏,字希正,号坦率道人,长洲(今江苏苏州)人。以成化十六年庚子乡荐为嘉祥教谕,九载考绩入京,选为兴府伴读。卒于官,赠礼部右侍郞。生平详见顾璘《太常寺卿赠礼部右侍郎长洲周公诏传》。《(同治)苏州府志》卷一百三十七载其曾著有《归吴集》、《和陶集》、《达意集》。《和陶诗集》现存明正德八年(1513)周璧刊本,藏台湾国家图书馆,卷首有沈文华序,卷末周璧跋。朱彝尊《明诗综》卷三十录其《饮酒和陶》一首。

十三、张时泰《和陶诗》(佚)

张时泰,字吉甫,号西州,上海人。弘治初以岁贡授秀水训导,性豪放,澹于仕进,秩满即告归。以诗酒自娱,与钱鹤滩、曹定庵、柔民怿诸人相倡和。《(嘉庆)松江府志》卷五十二载所著有《史记管吟》、《和陶诗》、《续资治通鉴纲目广义》十七卷。其《和陶诗》今未见传。

十四、陈良谟《和陶小稿》一卷(存)

陈良谟(14821572),字中夫,号楝塘,安吉人。生甫十月丧父,母都氏育之。正德十二年(1517)进士,历官礼部仪制司郎中、贵州布政使司右参政。所著有《天目山房集》、《和陶小稿》、《见闻纪训》等书,其诗文温醇典雅。生平详见王世贞《明故太中大夫贵州布政使司右参政致仕塘陈公墓表》。《和陶小稿》一卷,现有明嘉靖四十四年陈氏天目山房刻本,藏国家图书馆。卷首有《和陶诗小引》自序,末有王敬臣跋。

十五、叶夔《和陶集》(佚)

叶夔,字司韶,武进人。以粹学古道为学者师,称古心先生,晚更号存斋。正德末岁贡,授汝阳司训,既而嘉靖帝登极议大礼,夔亦有继统不继嗣之说。为文必关世教,诗和平不事雕饰。生平详见毛宪《汝阳县学训导古心先生叶公行状》,所著有《求志吟》、《北行录》、《汝南稿》、《归田录》、《和陶集》。据《(光绪)武进阳湖县志》卷二十八其《求志吟》、《北行录》、《汝南稿》、《归田录》、《和陶集》已佚。可见,《和陶集》早已亡佚。

十六、谢承祐《复初山人和陶诗》五卷(存)

谢承祐,字德顺,号复初山人,海阳人。今有明嘉靖二十二年江都钱良佐刊本,题为《复初山人和陶集》,藏台湾国家图书馆。有盛若树、卢彦序,张绍、王臣、钱良佐跋。

十七、严大节《和陶诗》一卷(佚)

严大节,字厚溪,湖州人,嘉靖间贡生。《(光绪)归安县志》卷二十载其有《和陶诗》一卷。今未见传。生平事迹详见《(雍正)浙江通志》卷一百九十、《(同治)湖州府志》卷七十七。

十八、桑介《和陶集》(佚)

桑介(14861557),字于石,号白崖,晚号心瀹,常熟人。嘉靖壬辰举人。邵圭洁《滋阳尹白崖桑先生行状》载其“作《和陶集》凡二卷。”[8]495今《和陶集》已佚,存瞿景淳与邵圭洁所作序。瞿景淳《白崖先生和陶集序》云:“自唐以来诗家多效陶体,夫不得其意而徒体之效,正使似之,亦犹优孟之效叔敖,君子以为未也,况未必似也。余故读先生之和篇,嘉其勇退有似而文辞不与存焉。今先生子多博雅,且将汇进以鸣国家之盛,则又不徒以勇退教子孙。余谓先生之善学陶也。”[9]551邵圭洁《白崖先生和陶集序》则云:“和陶诗者无虑数十辈,顾其性情志操与翁不相似,是以其诗多牵合补缀,识者非之。以今观先生所和诗,浑厚而平,不浮以靡,恬淡而质,不藻以葩,何先生之得于陶者如此其深哉!”[10]475

十九、吴景辉《和陶诗》(佚)

吴景辉,浙江上虞人,举进士,授太和县儒学训导,擢德安知县。在德安作慕陶轩,因号慕陶子,以和陶诗以为乐。其《和陶诗》今未见传,仅存周瑛《和陶诗序》,云:“其所和诗,如处士入城市,博衣缓带,阔歩徐行,不与轻猿子争便捷态;又如野人食粝饭草蔬,清香迸牙颊而无腥膻气;又如抱古琴弹于通衢,趣远声希,人无听者。”[11]751

二十、杜渐《和陶稿》(佚)

杜渐,字晋夫,番禺汀根人。年三十举嘉靖辛酉乡荐,初仕靖州学正,寻擢江华令。归而萧然三径,食无鱼,出无车,与学士大夫结社于城南五仙观,以齿德为社中祭酒,乡里争慕其清节。数为当道造请,悉谢絶。三举乡饮,皆以病辞。所著有《南归续稿》等十余种,最长于集古,其《楼居杂兴》百四十余篇,《宦况》二十八章,为时传诵,年九十卒。生平见《(乾隆)番禺县志》卷十五。《(同治)番禺县志》卷二十七著录其有《和陶稿》,今未见传。

二十一、周履靖《五柳赓歌》四卷(存)

周履靖(15421625),字逸之,浙江嘉兴人。自号梅颠道人,又号梅墟、梅墟山人、茹草生、梅坞居士、螺冠子。周履靖的《五柳赓歌》,先录陶渊明诗文,然后将和作列于陶作之后,逐篇和之。今有夷门广牍丛书本,共四卷,卷首茅坤、刘凤、张献翼、屠隆、沈懋孝、黄洪宪序。

二十二、俞显卿《和陶诗》一卷(佚)

俞显卿,字子如,号适轩,松江人。嘉靖四十年辛酉(1561)举人,万历十一年(1583)进士,授刑部主事。家贫,鬻园以葬其亲,士论高之。年五十四卒。《(嘉庆)松江府志》卷七十二载其有《和陶诗》一卷,今未见传。

二十三、沈朝焕《和陶饮酒诗》一卷(存)

沈朝焕(15581616),字伯含,别号太玄,自称黄鹤山农,又称绿笠翁,仁和泉漳(今属余杭塘栖镇)人。万历二十年(1592)进士,授工部主事。知靖州,历升四川按察佥事、福建布政参议,致仕归。现存《沈伯含集》十三卷,有《和陶饮酒诗》一卷,藏国家图书馆、北京大学图书馆。

二十四、王演畴《和陶集》(佚)

王演畴,字孟箕,号震泽,彭泽人。万历二十年(1592)进士,任南京工部营缮司,升广西桂林知府。博雅好学,书法尤工。《(同治)九江府志》卷四十七载其有《和陶集》,今《和陶集》不存,他对陶渊明及陶诗的推崇可从《孔阳王孙默存自娱序》中窥见一斑:“说诗者多推李龙门、杜襄阳、白香山、韦苏州、苏眉山,而最下惟江西体一派,然删后无诗,乃续三百篇后者,独推陶元亮,如'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归去来山中,山中酒应熟’之句,若天籁自鸣,即诸名家穷工极力而不得。”[12]654

二十五、许维新《许葺翁和陶诗》(佚)

许维新(1551—1628),字周翰,号绳斋,晚号葺翁,山东堂邑人。万历十七年(1589)进士。知泽州,入为户部郎中,出知宁国府,寻调松江府,擢河东兵备道,历右通政光禄寺卿,以疾乞归,加户部侍郎。卒,诰封都察院右都御史。文章高古有西京风力,尤工书,华亭陈继儒称其事事皆造第一,乡党后辈呼为许夫子。《许葺翁和陶诗》今未见传,存卢世㴶所作序:“兹《和陶饮酒二十首》乃东郡许葺翁壮岁时作,翁自云终篇无一语相类,美哉!非达人大观,谁肯下此虚心语?然字字从胸襟流出,全无一毫顾盻。人亦有言善学柳下惠莫如鲁男子,以翁人品论之,陶而陶者也;以翁诗品论之,不陶而陶者也。余欣慕翁甚,为刻此诗于园居,既已发其端,又臆列之如此。”[13]473-474

二十六、周绍节《和陶诗》(佚)

周绍节,字希允,号水亭,又号灌园居士,华亭人(今属上海)。万历年间在世。《(嘉庆)松江府志》卷七十二载其有《和陶诗》集,今未见传。明·何三畏《云间志略》卷二十四有《周文学水亭公传》,云:“所著和陶诗二十首,真以玩世之心为岀世之语。彭泽有知,亦当冥契称泉台知己耳。公亦吾松一高隐士哉。……未及古稀,遽奄然以逝也。”[14]857

二十七、胡继先《和陶集》(佚)

胡继先,汉州人(今四川广汉),万历进士,三十五年知邹县,四十五年升南京户部主事。徐乾学《传是楼书目》载胡继先“《乐中集》四卷,附《和陶集》。”[15]888《和陶集》今未见传。

二十八、黄淳耀《和陶诗》一卷(存)

黄淳耀(16051645),初名金耀,字蕴生,一字松厓,号陶庵,又号水镜居士,嘉定人。曾组“直言社”,崇祯十六年成进士。清顺治二年,嘉定城破后,与弟黄渊耀自缢于馆舍。有《陶庵集》。今存《陶庵全集》卷十为《和陶诗》,共103首。

二十九、陶世征《和陶诗》一卷(存)

陶世征,字肖思,号视庵,绛州(今山西绛县)人。少负异才,名倾流辈,崇祯间拔贡。《和陶诗》一卷,旧钞本,现藏台湾国家图书馆,有“南海康有为更生珍藏”朱文方印。8行,行20字,注文小字双行,字数同,2册。卷首有陶世征自撰《和陶诗引》,卷末有陶世征跋文。陶世征还辑《陶子语录》,国家图书馆藏抄本。

三十、朱之佐《和陶集》(佚)

朱之佐,字子襄,嘉兴人。九岁应试,少孤苦,事母以孝闻。崇祯十二年(1639)举人,十六年(1643)中南宫副车,例得选,不赴,日艺竹栽花,陶情诗酒。《(雍正)浙江通志》卷二百五十一载其有《和陶集》、《硖游草》,《千顷堂书目》亦有著录。《和陶集》今未见传。

三十一、潘晋台《和陶诗》(佚)

潘晋台,字士阁,建瓯人。崇祯八年乙亥(1635)拔贡。甲申后绝意仕进,公庭屏迹,博极群书,所著有《三礼大成》《易综》《明诗表》《和陶诗》《待庵笔记》等。生平详见《(民国)建瓯县志》卷三十三。《和陶诗》今未见传。

参考文献:

[1][]程敏政.皇明文衡:卷八十五[M].四部丛刊影明本.

[2]萧燕翼.中国书画定级图典[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8.

[3][]莫友芝.郘亭书画经眼录[M].北京:中华书局,2008.

[4][]宋濂.宋学士文集:卷七十三[M].四部丛刊影明正德本.

[5][]过庭训.本朝分省人物考:卷四十九[M].续修四库全书第534册影明天启刻本.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

[6][]程敏政.篁墩集:卷四十[M].明正德二年刻本.

[7][]赵廷松.赵廷松集[M].北京:线装书局,2009.

[8][]邵圭洁.北虞先生遗文:卷四[M].四库存目丛书集部119册影明万历刻本.济南:齐鲁书社,1997.

[9][]瞿景淳.瞿文懿公集卷六[M].四库存目丛书集部109册影明万历瞿汝稷刻本.济南:齐鲁书社,1997.

(下转66页)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