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医辨证论治膀胱炎的临床心得

 新用户99908lAM 2022-12-02 发布于浙江

膀胱炎之急性期,实证居多,其慢性期,则虚实夹杂;急性期以清利下焦湿热为急务,慢性期应注意兼顾扶正。

〔辨证求因〕

(1)下焦膀胱湿热

主证:小便短涩,频数,灼热疼痛,淋漓不畅,尿色黄赤,少腹拘急,口干口苦,便秘,或腰痛,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辨证:湿热内蕴,邪正交争,故恶寒,发热,口苦;

膀胱湿热蕴结,则尿频、尿急、尿痛、淋漓不畅,尿色黄赤;

湿热蕴结则气机升降不畅,故少腹拘急;

热耗大肠故便秘;

湿热伤肾,则有腰痛不适;

津不上承则口干;

舌红苔黄腻,脉滑数均为湿热之征象。

求因:下焦湿热,尿淋涩不畅。

(2)肝胆郁热

主证:小便频数灼痛,烦躁不安,寒热往来,口干口苦,胁痛,恶心欲呕,少腹胀痛,舌质红,苔黄,脉弦数。

辨证:肝胆湿热,气郁化火;

邪犯少阳,故寒热往来,口干口苦,胁痛,恶心欲呕;

肝失疏泄,热移于膀胱,膀胱气化失司,水道受阻,故小便频数而热痛;

气郁化火则烦躁不安;

肝胆郁热,气滞不行,故少腹胀痛;

舌红苔黄脉弦数,均为肝胆郁热,淋涩不通之征象。

求因:肝胆郁热,淋涩不畅。

(3)阴虚湿热留恋

主证:尿热、尿痛、尿黄、低热、手足心热,头晕耳鸣,腰痛,咽干舌燥,舌红少苔,脉细数。

辨证:湿热内耗,再加阴虚内热,虚热日久,则长期化热不退,手足心热;

虚火上炎,则头晕耳鸣;

津不上承,则咽干舌燥;

腰为肾之府,肾虚,府失濡养,则见腰酸痛;

阴虚生内热,内热与湿热相合,则邪恋不去,热伤膀胱,气化失司,水道受阻,故尿热、尿痛、尿黄;

舌红少苔,脉细数,均为阴虚内热之征象。

求因:肾阴虚,湿热留恋。

文章图片3

(4)脾肾两虚

主证:面色少华,胃纳差,乏力懒言,腰膝酸软,小便赤涩,遇劳即发,或加重,舌质淡,苔白,脉沉细。

辨证:久病必虚,故脾失健运,肾元不固,则纳差而面色少华;

肾阴虚,内热下注,则小便淋漓而痛;

脾气虚则懒言;

脾肾两虚则腰膝酸软;

湿热留恶,则小便色赤且痛;

劳则耗气,故遇劳即发或加重;

脉舌之象均为脾肾两虚之征。

求因:脾肾两虚,湿热久恋。

文章图片4

〔审因论治〕

(1)下焦湿热,淋漓不通

治法:清热泻火,利水通利。

代表方剂:八正散加减。

原方药味(《局方》):车前子、瞿麦、萹蓄、滑石、山栀子、甘草、木通、大黄。

临床处方:车前子15g、通草10g、萹蓄10g、瞿麦15g、滑石30g、大黄6g、栀子10g、黄柏10g、甘草6g、益母草30g。

若口舌生疮加黄连6g、淡竹叶;

腹胀、便秘加枳实、川朴各10g;

湿热腰痛者加四妙散(苍术12g、黄柏12g、薏苡仁30g、牛膝15g);

少腹坠胀者加川楝子9g、元胡15g;

小便红赤者加白茅根30g、茜草根15g、小蓟30g。

水煎服,每日1剂。

参考意见:本证病机系膀胱湿热,故治疗当以清热利湿通淋为主,如果本方服用时间较长,应注意加用黄芪、太子参、白术等顾护脾胃之品,以防只服苦寒药物耗伤正气。本证可参考清利湿热汤(《肾病效方265首》):地锦草、石韦、半枝莲、鸭跖草各30g,萹蓄15g、泽泻、黄柏各9g。

尿痛短涩加瞿麦、车前子、木通;

少腹或尿道胀痛加乌药、枳壳;

血尿加小蓟、鲜茅根、蒲黄;

尿液混浊加萆薢、薏苡仁;

年老体衰或遇劳即发下坠欲尿或尿不自禁者加黄芪、党参、白术、升麻;

阴虚加生地、玄参、麦冬、沙参、石斛、芦根等;

高热加柴胡注射液肌注,并配合支持疗法。

水煎服,急剧者每日2剂,待急性症状控制后,改为每日1剂。

每剂煎两次,分2~3次服完。

(2)肝胆郁热,淋涩不通

治法:清肝利胆通淋。

代表方剂:龙胆泻肝汤加减。

原方药味:龙胆泻肝汤(《医方集解》):龙胆草、黄芩、柴胡、栀子、泽泻、木通、当归、生地黄、生甘草。

临床处方:龙胆草6g、泽泻12g、车前子15g、黄芩10g、柴胡幽、生地15g、栀子9g、甘草5g。若大便秘结者加大黄6g(后下);呕吐者加枳实、竹茹;热重者加知母10g、生石膏30g、银花10g;湿重者加滑石15g、蔻仁10g;小便痛者加竹叶、木通。

水煎服,每日1剂。

参考意见:临证既有湿热下注,又兼有气虚者,可参用《肾病效方265首》之“三奇通关丸”(朱树宽)此方将李东垣滋肾通关丸、五肯堂之三奇散合而用之,故名之为三奇通关丸。黄芪30g,枳壳、知母、黄柏各6g,防风、肉桂各3g,水煎服,每日1剂。主治膀胱炎,攻补兼施,既清热利湿,又益气扶正。其疗效甚好,治愈率达100%,临床时可以一试。临床系肝胆郁热者,可参用《肾病效方265首》“加味四逆散”(王绍坤):柴胡、白芍各15g,枳实、甘草、桔梗各10g,茯苓20g。水煎服,每日1剂,分两次服。若尿检有脓球者加蒲公英30g;小便混浊如米泔水者加冬瓜仁、薏苡仁各30g。

四逆散有升举下陷之阳气,疏不宣之气机的功能,其中柴胡启达阳气,兼解郁滞。芍药养真阴,调解肝脾,使土木和而气机流畅。柴枳同用一升一降,清浊分行。加用茯苓以健脾利尿,合桔梗之辛开苦降,亦为一升一降,则水消热除,诸症自平。加冬瓜仁、薏苡仁、蒲公英、败酱草以增强渗湿清热,排浊之功。缘气机一畅,壅塞则通矣。

(3)肾阴虚,湿热留恋

治法:滋阴,清利湿热。

代表方剂:六味地黄丸合二至丸加减。

原方药味:

六味地黄丸(《小儿药证直诀》):熟地黄、山萸肉、山药、丹皮、茯苓、泽泻。

二至丸(《扶寿精方》):女贞子、旱莲草。

临床处方:生地15g、山萸肉10g、山药15g、茯苓15g、泽泻12g、丹皮12g、女贞子15g、旱莲草15g、知母10g、黄柏10g,石韦15g。若骨蒸潮热者加青蒿12g、地骨皮15g;腰痛明显者加杜仲10g;若气阴两虚者,加黄芪15g、太子参15g、麦冬15g。水煎服,每日1剂。

参考意见:急性膀胱炎阴虚恋邪型,临证可选用,《伤寒论》之猪苓汤:猪苓、茯苓、泽泻滑石、阿胶各30g。先煎前4味,去渣,纳阿胶烊化。每日1剂,分3次温服,以利湿泻热,滋阴利水。治疗急性膀胱炎。《中医肾病良方》说:“近年用猪苓汤治疗急性膀胱炎107例,均服药1~6剂痊愈。”

文章图片5

(4)脾肾两虚,湿热屡犯。

治法:健肾补肾,助阳利湿。

代表方剂:无比山药丸加减。

原方药味:

无比山药丸(《景岳全书·古方八陈》):山药、菟丝子、五味子、肉疝蓉、杜仲、牛膝、熟地、泽泻、山茱萸、茯苓、巴戟肉、赤石脂。

临床处方:山药15g、茯苓18g、泽泻15g、生地15g、菟丝子10g、杜仲20g、牛膝12g、山萸肉10g、车前子12g。

若脾虚气陷,肛门下坠,少气懒言者,可加太子参20g、黄芪30g、白术10g、升麻3g、炙甘草5g;

若五心烦热,腰膝酸痛,舌红绛少苔,脉细者,可加知母10g、黄柏log、女贞子15g、龟板30g(先煎);

面色少华,四肢不温,腰膝无力,舌淡苔白脉沉细者可加制附子5g、肉桂1.5g。

水煎服,每日1剂。

参考意见:此证系慢性膀胱炎,古人归属于“劳淋”。淋证日久,或病情反复,或过用苦寒均伤人之正气,久病及肾,肾气不足,失其固摄而成劳淋,遇劳即发或病情加重,故当补肾固涩,是为治病之本。正虚者非一日可复,应缓缓补之,补阳应同时补阴,以阴中求阳。劳伤心肾者,用清心莲子饮。若小肠有热可合用导赤散。心脾两亏而无湿热之证者,用归脾汤。本证既脾肾亏虚,同时又有湿热留恋,当然于补益脾肾的同时,予以利湿,以恢复膀胱气化。临证可参用散淋汤(《中医肾病良方》):白术60g、杜仲30g、茯苓30g、豬签草6g、薏苡仁15g、黄柏3g、肉桂2g。水煎服,功效为逐膀胱湿热,益肾中之气。治脾肾亏虚而感湿热者。

注:文中所涉及到各类药方、验方、偏方等仅供专业中医人士参考学习,不能作为处方,请病友们勿盲目试用,平台与本人不承担由此产生的任何责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