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领导干部还是勤动笔好

 老玉米棒 2022-12-03 发布于广东

    谋事和管事能力是重要的领导能力的。但要知道,这种能力可是需要经常手脑并用才能获得、保持和提高的呢。这样,勤于动笔就特别重要了。

  毛爷爷他们那代人作出的决策总是那么英明,勤于动笔是一个重要的原因——不但坚持深思熟虑、手脑并用,文件电报等重要材料自已写,还写了很多建党建国的文章,也留下了很多干部能力建设上的真知灼见和启迪。比如领导就是预见、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等等。

   然而,在领导干部要勤于动笔这一话题上,如今我们也看到了一种现象:一些人一旦当上了领导干部,就不想动笔或干脆不动笔了了,动笔的事全部交给别人做,甚至自己的个人总结也是别人代写。这种做法真的不能赞同,不但自己堵上了一条提升能力的路,久而久之,从生理学上讲,脑子也会变得迟钝,甚至尸位素餐,于人于己都不好——因为领导不但要自己负责也要对很多人负责。

  基于此,便有了如下提醒:

图片

      一是当上领导干部后就不想动笔了,既不符合领导干部职责要求,也与传统“官风”相背。无论是《公务员法》还是党章党纪都是要求领导干部勤于动笔的,至于为官之要,从古至今都也都是特别强调官员的“笔力”的呢,历代官员也都是勤于动笔的。

   孔老夫子从做季氏吏(负责管理仓库)开始,一路做到了鲁国的大司寇和代理相国,在这一过程中,他还是笔耕不辍,写下了好多光辉著作并成了儒学创始人。西汉的东方朔,先后做过侍郎中、太中大夫等大官,却著有《答客难》、《非有先生论》、《东方太中集》等名著存世。初唐四杰,唐宋八大家等也都做过官。司马光位及人臣,还潜心著述《资治通鉴》。至于共产党的领导更是勤于动笔的典范。党和国家领导人,谁的文章都可编辑出几本选集来。可见,从古至今,政坛文坛是一体的。好领导都是勤于动笔的领导。

    学而优则仕,经过数不清的“笔试”,一路过关斩将,方能进入体制之内坐上领导之位,领导本来就是很能写的,这是不争的事实;仕而优则学,要做过好领导还必须笔耕不辍才是。因为,动笔的时候最能产生思想智慧,思考的深度和广度及严密度是不拿笔时无法达到的,而能出思想也是领导岗位对领导的硬核要求。就此而言,领导不动笔,从哪个方面都是说不过去的呢。

   二是如果当上领导干部后总是不动笔,日子久了,想动笔时也难动笔了呢。很多人听到某些领导讲话或看到领导写的文字的时候,感到智商受到了暴击,原因就在这里。领导当到这个份上,真的很狼狈,很落拓,领导就会威信扫地,哪还能领导大家向前进哟!

图片

   三是领导不动笔还关系正确用权。领导不动笔,归咎起来是权力任性作怪。反正有的是人,随便叫。下面的人只能服从,谁让官大一级压死人呢。殊不知,下面的人所处位置的限制,又怎么能达到领导岗位的视野和思想呢?这样,不但官场生态走坏了,而这些视野和思想严重降级的文字进入执行程序后,又怎能领导单位工作上台阶呢?

  也要特别说说的是较真起来,如果真的实行能下能上的干部管理制度,很多领导恐怕是要退出领导岗位的。很多领导之所以还是领导,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在现行的、基本上只能上不能下的干部管理制度。纵使这样,也有很多领导干部老死在一个位置而得不了晋升呢,而长期不动笔不是重要原因么。

    可见,领导动笔,不但是对岗位负责,也是能力培养至少也是保乌纱帽的重要法门,更是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重要保证。

    勤动笔吧,做个好领导。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