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父母的爱

 书虸 2022-12-03 发布于山东

这是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了,毫无疑问,我始终相信每个父母都是爱自己的孩子的。但是关于爱,从来没人能下一个让人满意的定义,也很难触及爱的本质。但有一点可以确定的是,爱一直被认为是最深切,最美好的一种人类情感。可是为什么,这种情感却造成了许多许多的不幸和痛苦?因为太多时候,人们因为有爱而自我折磨,反而把这种美好的情感当成了一种负担。

父母和孩子之间的爱,同被看做最纯粹的一种方式。父母对孩子的爱的本质是同理心。这种爱多半出自父母的本能,不是主动选择或者努力的结果。所以很多父母们,因为这种爱经历了太多的痛苦和焦虑,他们的孩子也因此承受了太多的痛苦。

孩子必须从父母的爱中汲取促进个性健康发展的 力量和动力。没有任何一种生物能像新生的婴儿那种需要如此多的爱。喂养和照料新生儿需要父母倾尽全力的付出。但是过度的爱在孩子成长过程中,又会成为压在孩子身上的大山,阻碍甚至损害孩子的发展。

这并不矛盾,我们必须明白,很多被称为“爱”的情感,其实都名不副实。有的父母溺爱孩子到了不加掩饰的程度;有的父母担心孩子营养不良,恨不能把所有食物都塞到孩子嘴里;有的父母花大量的金钱,为孩子买了满屋子的玩具衣服;有的父母对孩子的一切请求,都有求必应等等等等。他们以为这种自我牺牲般的给予能带给孩子爱,却没能明白,真正的爱不仅仅是单纯给予,还包括适当的拒绝,及时的赞美、得体的批评、恰当的争论、必要的鼓励、温柔的安慰和有效的陪伴等等。

令人遗憾的是,很多父母完全忽略了这点,他们始终挣扎在飘摇不定中,让自己始终处于焦虑之中,从而形成了错误的观点和态度,以至于丧失了真正的爱的能力。对他们而言,爱的唯一目标就是占有,本质是恐惧,意图是索取,过程往往充满嫉妒。这种所谓的爱自负且不可靠。他们只考虑到了自己的感受和需要,他们认为自己之所以会痛苦是因为自己付出的这份爱,是因为自己太自我牺牲了。

我们认为爱是促进自己和他人心智成熟,而不断拓展自我接线,实现自我完善的一种意愿。所以真正合格的父母从来不会在一种专横自私的爱的驱动下,致孩子的真正需要于不顾。他们不会打扰孩子睡觉,不会把孩子当成自己的作品去展示,不会像一位木匠一样把孩子砍削成自己心目中的样子。而生活中,我们看到的大部分父母恰恰相反,他们在自己所谓的“爱”的驱动下,在不适当的时候带着孩子东奔西走,把孩子不需要的东西强行塞给孩子,当孩子做出不符合自己心愿的事的时候,他们会大发雷霆。也有些时候,他们会没来由的对孩子又亲又抱。他们或者把孩子当成自己的神,满足孩子的一切想法,放纵孩子,任他肆意野蛮生长;或者把自己当成孩子的神,肆意的揉搓孩子,阻碍孩子和外界的交流,最后把孩子变成自己的奴隶。

当父母的爱和焦虑结合起来的时候,情况就会更加复杂。过度担心孩子将来的幸福会左右父母的情绪。如果父母怀疑自己应对生活的能力,他们更会怀疑孩子应对生活的能力。从而加大对孩子的控制,并且很顽固的不会发生任何改变。而父母的责任感常常会导致这种焦虑进一步升级,他们总是担心自己忽略了某些重要的职责,而放大孩子的每一个却,最终认定孩子无可救药。很多时候父母会在高估和低估孩子直接徘徊,某一时刻,看自己的孩子完美无缺,转瞬之间,又觉得他一无是处。

所以我们得出结论,父母如果想给孩子真实的爱,必须持有学习的态度,读一些教育,心理学相关的书籍来提高自己。如果父母不能保持持续学习的精神来提升自己,很快就跟不上孩子成长的步伐,孩子年龄越大,和父母的矛盾冲突越来越多,越来越激烈,甚至会引发很多悲剧。

以上,与诸君共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