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崔玉兰: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新探讨

 昵称15221501 2022-12-03 发布于湖北

发《基础教育课程》2019年10月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新探讨 

     湖北省巴东县清太坪镇民族初级中学     崔玉兰     邮编:444300

     摘 要:写作源于生活,是生活中点点滴滴的感悟和真情实感的流露。但同时,我们也应注意到阅读对写作的重要作用,它是我们进行语言积累的关键一步。所以,在日常教学活动中,我们应当有意识地将课内外阅读与作文教学相结合,以便更好地发挥阅读对写作教学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初中语文;阅读;作文教学   
  刘勰在《文心雕龙》中曾说过:“积学以储宝,酌理以富才。”其中,“积学以储宝”便是指人们通过不断积累学习,不断积蓄能量,来丰富自己的内涵,让人们通过大量的阅读学习来积累宝贵的资源,增加自己的知识储备,从而令自己的想象力、语言组织能力和逻辑能力更上一层楼。因此,重视阅读与写作间的关系是非常重要的。实际上,我们可以将阅读与写作视为手的两面,二者缺一不可。正如叶圣陶老先生所言:“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倾吐能否合乎法度,显然与吸收有密切的关系。”在平时的作文教学中,我们也应注意合理的与阅读进行结合。
  一、注重阅读与写作的有效结合
  在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中,对于阅读,教师更注重让学生对文章内容进行分析、找出中心思想、体味作者情感等,但对于文章中语言的巧妙运用、文章段落安排的合理性等却并没有深入研究。这使得学生对文章的学习和理解“空有型”而“没有意”。学生没有这种阅读意识,导致学生在进行课外阅读时便难以自觉进行这方面的思考。作文是非常重视结构和语言表达的,如果学生无法在日常学习和阅读中自然而然地进行这方面的熏陶,仅仅靠教师课堂上的指导很难快速提升自我的写作能力。阅读内包含着大量的写作素材,所以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转换教学思路,引导学生去有意识地注重阅读中有利于写作的内容。例如,在讲《走一步,再走一步》时,我们可以先让学生读课文,初步理解作者的情感。然后,我们从文章入手,从文中作者所表达的情感入手,让学生去思考:当你遇到文中这种情况你会如何处理?是悲观消沉、自怨自艾,还是微笑面对,勇往直前?最后,让学生带着这种思考和感悟去想自己是否遇到过相似的情景,并让学生通过语言的形式去诉说出来。这样,在讲授该篇阅读的同时一篇作文也应运而生了。这样让阅读教学和作文教学有机结合在一起,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使学生带着思考入文。这样一来,学生在写作时也不会有“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感觉了。通过这种不断的引导,在课外阅读时,学生也会不自觉地将这种思考带入其中,从而潜移默化地提高了学生的写作能力。
  二、在阅读中积累写作素材
  阅读是写作的先行者。没有之前“读”的积累便难以有今后“作”的迸发。因此在日常学习中,我们也要注意让学生做好读的积累,让学生多读书,将书读“厚”;然后在此基础上精读书,将书读“薄”。这样不断积累,学生在下笔时才会感觉如有神助。初中这一阶段的学生,自制力相对有些薄弱,难以对自己的学习有一个较好的把握。这时,教师便应当充分发挥引路人的作用,让学生形成语言积累的习惯。例如,我们可以读书笔记的形式督促学生去进行阅读积累。在最开始的时候,学生的阅读习惯还没有养成,我们可以先对学生提出强制性的要求,即每天读一篇文章,然后写下读书笔记。这样,学生可在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后,进行自觉积累。这篇笔记可以是文中的好词佳句,也可以是自己对文章的感悟。通过不断积累,学生就会形成一种良好的写作模式和写作思路。举个例子来看,当学生在读《简・爱》时,我们便可以让学生针对此著作写一片读后感;当学生读《西游记》时,我们可以让学生写《西游记续》来对师徒四人西天取经后的情景进行畅想。
  三、充分认识到阅读与写作之间的联系
  一个良好的阅读习惯对写作能力的提升有着很大的帮助。良好的阅读习惯和作文之间的关系好比车之两轮、鸟之双翼,车无轮不可行,鸟无翼不可飞。由此可见,没有良好的阅读习惯便难以积蓄大量的文学素材,也无法汲取优秀作家的宝贵文学财富。所以说,阅读在写作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那么,在日常教学活动中,我们如何使学生形成一种积极的阅读观,让学生在爱读书的同时读好书呢?这是我们应当积极思考的问题。俗话说:“比较是检验一件事物的标准。”阅读也是如此,通过让学生阅读相似的文章,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不同作家不同的写作观点、写作思路和写作角度,有利于学生形成自己的写作思维。例如,在学习朱自清的《春》时,我们便可以让学生找一篇课外与之相似的描写春天的文章进行对比分析,让学生感受到他们对景物描写的不同,体味文中不同的写作手法,感受不同作家眼中不同的春天。最后,我们可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感悟,结合自己的对现实景物的看法写一篇和季节相关的文章。

      四、引导学生多观察,多积累,做生活的有心人。

农村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为学生作文提供了鲜活而丰富的素材,且学生又对新事、奇事和趣事有一睹为快的冲动,因此教师要抓住学生的好奇心理,并指导他们有目的地观察生活,只要留心,身边事事皆可入文。做生活的有心人,用心去观察与感受,逐步培养对自然、对社会、对人生有着自己独特的感受和体验,积累更多的写作素材。肚子有墨水,学生写起来也会得心应手,下笔如有神,在轻松的氛围中完成作文。如习作《我的家乡》,我首先让学生收集各方面与家乡有关的信息,深入群众,了解家乡日新月异的变化,风土人情、家乡特色等。再让他们在课堂上口头讲述,相互订证后,学生便可选择自己喜欢的素材进行语言整理成文。再如去观察某个人,比如我的同桌、我的教师、妈妈等,引导学生身临其境,用各种各样的方法写出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想。教师可以把握时机在课堂上公开鼓励和表扬进步大的学生,这样一来,逐渐使学生对作文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使他们在玩与学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增加了对写作的热爱。这样学生写出的作文就不会千篇一律,而是趣味横生,洋溢着浓浓的生活气息和乡村情趣。这样一来,教师教得轻松,学生也学得愉快。

  总之,阅读教学对作文教学有着非常大的影响,二者相辅相成。因此,在今后的日常阅读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注意到阅读教学和作文教学之间的联系,并有意识地让二者之间的关系更加密切,找寻到二者间的连接点,进行综合性教学。这样可以让学生更好地整合思维,以使学生可以举一反三地进行作文学习。
  参考文献:
  [1] 曹翠芳.回归文本――语文学习高效的切入点[J].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11(5).
  [2] 王志彬.二十一世纪中国写作理论史[M].南京大学出版社,2012.
  [3] 于漪,周风等主编.名家行家作文训练设计[M].宁夏人民年出版社,2008.
  [4] 吴隐强,卢正德主编.中学作文教学论文选(1979―1990)[M].广西教育出版社,1990.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