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人生是场加减乘除

 精读君 2022-12-04 发布于福建

加减乘除是每个人都熟悉的数学法则,其运用却并不仅于数学领域。

如果抽象来看,人生也是在加加减减、乘乘除除。

例如,每天掌握一个概念,日拱一卒,持续提高认知深度,这是在做加法。

例如,运用紧急重要矩阵,尽量减少去做紧急不重要事项,这是在做减法。

乘法是加倍的加法,例如掌握1000个概念,从量变到质变,实现认知跃迁,效果就不是1000个概念简单加总,可能起到相当于10000个概念效果。

除法是加倍的减法,例如每天从抽40根烟减少到抽10根烟,这是做减法,如果是完全戒烟并持续10年以上,最小化吸烟危害,能起到做除法效果。

诸如此类,我们每天都在做加减乘除。想要获得理想结果,从数学视角来看,一个有效路径就是做好加减乘除。

 
乘除是倍增的加减,理解好加法和减法,也就更容易掌握乘法和除法。
我们来看一个案例。

日剧《垃圾婆婆》中,年近40的伊藤是个生活不如意的人。她是一名杂志社记者,常常被上司刁难、同事排挤。

有一次,她去采访一位垃圾婆婆。住在一堆垃圾中的婆婆说,这些不是垃圾,是物品,物品会承担起人生。

伊藤在垃圾堆中翻翻拣拣,看着那些物品。

被丢弃的手表,是她前男友送给她的。前男友梦想成为作家,但郁郁不得志。她抛弃了手表和前男友,和银行职员结婚。

被丢弃的塑料文具盒,是读小学时,朋友被欺负,她害怕自己也被牵连,扔掉的。

被丢弃的婴儿玩具,是她怀孕时丈夫买的。因为伊藤不想要孩子,于是“意外”流产后扔掉。

被丢弃的笔记本,是她当自由撰稿人,揭露丑恶现象,却被高薪诱惑后放弃出版时,扔掉的。

也就是说,那些被丢弃的物品,其实是伊藤丢弃的爱情、友情、母性和良知。最后,伊藤捡回获奖时的那只红色钢笔,成为畅销作家。

丢弃什么物品,捡回什么物品,这就是伊藤的人生减法和加法。一辈子如何做加减乘除,这些选择就决定伊藤的人生。

 
再来看一个案例。

萨姆是美国硅谷一位颇有才干咨询顾问。他在岗位上认真负责,忠于职守,对很多要求甚至不假思索一口答应。

结果,他终日奔波于各种会议之间,企图让每个人都满意。然而,工作质量下降令他感到压力陡增,他仿佛成为处理琐事专家。工作不仅不会给他带来满足感,而且还会让他费力取悦的那些人也感到不满。

后来,他向一位好朋友请教,得到一个建议:只做咨询顾问工作,其余一律不做。简单来说,这位朋友建议他,只做自己认为重要事情,忽略其他一切别人要求的事。

过去,他总是自愿承担,那些最后一刻才出现的工作。现在,他想方设法不再主动揽活。过去,他是所有收件人中,最早回复邮件的那个,现在他不再争强好胜。如果兴趣不大,就不再参加电话会议;如果不需要信息,就不会再去旁听每周新情况通报会。

如是坚持几个月后,萨姆发现自己,不仅白天工作时间更加充裕,而且晚上下班回家之后,还有更多时间去享受家庭生活。

令他始料未及的是,这些拒绝繁琐工作做法,并没有产生负面影响。主管没有为难他,同事们也没有怨恨他。恰恰相反,留给他的都是那些,对他而言意义重大、对公司来说也极具价值的项目。他的工作,得到比以前更多尊重和重视。
在这个案例中,萨姆做的就是减法,尽可能减少去做自己认为不重要的事情,把时间精力放在自己认为最重要的事情上。

事物与事物之间重要性并不等同。二八法则提醒我们,20%时间产出80%成果。这里的80%和20%是虚数,意思是,在任何特定群体中,重要因子通常只占少数,而不重要因子占多数,只要能控制具有重要性少数因子,就能控制全局。

关键的重要事情,会决定大部分成果。谋定而后动,懒人高效率,实际上就是要花必时间去思考“什么是那20%最重要的事”,然后做减法,集中精力完成它。

抓住这20%的“少”取得80%多成果,比忙于另外80%的“多”却只得到20%成果,要好很多。如果算下投入产出比,前者是后者16倍,差距不可谓不悬殊。

人生是一场加减乘除,加法会影响减法,减法反过来也会影响加法。例如,对80%不重要事情做足减法,才能对20%重要事情做足加法。乘法和除法亦如是。

你的人生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又是怎么做的呢?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