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从虚瘀痰论治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循天园 2022-12-04 发布于广东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糖尿病最常见的眼科并发症,多为双眼发病,可反复发作,以视网膜血管闭塞性循环障碍为主要病理改变,常可出现玻璃体积血、视网膜出血、黄斑水肿,继发新生血管性青光眼、视网膜脱离或增殖性视网膜病变,严重损害视力,甚则失明。

中医药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在改善患者眼底病变以及全身症状、提高患者视力、降低致盲率、提高生活质量方面具有独特优势。治疗时以整体辨证为主,结合眼底出血、渗出等病变辨病用药,常可达到标本兼治的效果。须注意谨守病机,因势利导,有常有变,有所侧重,或补其不足,或泻其有余,或攻补兼施。临证亦应根据病证演化,调整补虚、祛瘀与化痰之缓急轻重,以提高疗效。

病因病机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在中医古典文献中无此病名,但《黄帝内经》有“消渴”相关记载。消渴的主要病因是禀赋不足、饮食不节、情志失调、房劳伤肾等,病变脏腑涉及肺、脾、胃、肾,阴津亏耗、燥热内盛为基本病机,阴虚与燥热两者互为因果。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病因病机可归纳为:在先天禀赋不足的基础上,或后天饮食失节,损伤脾胃,脾胃运化失职,导致痰热内蕴,热灼目络而致血溢目内;或情志失调,肝郁化火,火热内燔,上炎于目窍,目络被灼伤血溢于目外;或久病伤阴,虚火内生,上炎于目,灼伤血络,血溢目窍;或房劳伤肾,肾精亏损,目失濡养而发病,亦可因水火不济,火炎目窍,灼伤血络而致出血;或久病致瘀,血阻目络导致出血;阴虚日久伤气,气阴两亏,目失所养,气不帅血,目中血络不畅而致血不循常道,或气虚血失统摄;或久病阴损及阳,阴阳两虚,目窍及全身失养,气机失调、水液代谢失常,致痰瘀互结,目中血络不畅而出血。

总之,瘀血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发生发展的主要原因,而瘀血的成因多为阴虚致瘀、虚火致瘀、气虚血瘀、气滞血瘀、实火血瘀,硬性渗出、棉絮斑、黄斑水肿和玻璃体混浊则多由痰浊所致。因此,虚、瘀、痰贯穿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始终,并随病情迁延而加重,是该病缠绵难愈的关键所在。

分型辨治

笔者临证将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分为以下6种证型辨证论治。

1.阴虚燥热,灼目瘀阻
症状:视物模糊,眼内出血,其量或多或少,有硬性渗出及微血管瘤,伴烦渴引饮,消谷善饥,小便频多混浊黄赤,舌红苔少,脉细数。
治法:养阴清热,凉血化瘀。
方药以白虎加人参汤加减:知母10g,生石膏30g,生地黄15g,葛根30g,黄连10g,麦冬15g,参须10g,怀山药15g,牡丹皮10g,石斛20g,田三七6g。出血多者,加白茅根、草决明以降糖止血、清浊明目;渗出较多者,加鸡内金、山楂以散结消积;水肿明显者,加车前子、泽泻、益母草以活血利水。
2.气阴两虚,瘀浊阻络
症状:病程较长,眼底出血不多,硬性渗出,或棉絮状渗出,新生血管。伴神倦乏力,面色萎黄,多饮多食多尿而消瘦,甚或四肢不温。舌淡苔白不润,脉细无力。
治法:益气养阴,凉血化瘀。
方药以生脉散合玉女煎加减:黄芪30g,党参15g,麦冬15g,五味子10g,怀山药15g,葛根30g,生地黄15g,黄连6g,牛膝10g,田三七6g。出血多者,加白茅根、荠菜、旱莲草以化瘀止血;有眼底机化膜者,加牡蛎、鳖甲、鸡内金以软坚散结;水肿、渗出多者,加薏苡仁、车前子、益母草以活血利水消肿。
3.肝肾阴虚,水亏瘀目
症状:视物昏花,多饮多尿,梦遗滑精,腰膝酸软乏力,头昏耳鸣,舌红少苔,脉细数。
治法:滋补肝肾,活血明目。
方药以杞菊地黄汤加减:生地黄20g,山茱萸10g,怀山药15g,葛根30g,丹参30g,黄连6g,桑椹子15g,泽泻10g,茯苓15g,枸杞子20g,五味子10g,菊花10g。有出血者,加田三七、旱莲草、白茅根、茜草以化瘀止血;有渗出者,加贝母、牡蛎、山楂以消积化浊;视网膜水肿混浊者,加车前子、赤小豆、冬瓜皮以消肿化浊。
4.脾虚血瘀,浊阻目络
症状:病程较长,眼底反复出血,视物模糊,视网膜水肿混浊明显及棉絮状斑较多,口渴欲饮,纳食乏味,大便稀溏,精神倦怠,四肢乏力,舌淡苔白不润,脉细弱无力。
治法:健脾益气,化浊散瘀。
方药以活血利水明目汤加减:葛根30g,黄芪30g,枸杞20g,泽泻10g,薏苡仁30g,白术10g,茯苓20g,丹参30g,决明子15g,车前子10g,田三七5g,木贼草10g。视网膜新生血管较多者,加丹皮、赤芍、玄参、牛膝以散瘀;眼底机化膜多者,加昆布、海藻以软坚散结。(罗建国)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