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运动时,你的身体正在发生什么?

 Silyvenebdr02m 2022-12-04 发布于湖南

图片


权威医学期刊《柳叶刀》曾发布一项针对全球的运动报告:成年人中,运动不足的比例高达27.5%,超过了1/4,而运动不足又是造成全球过早死亡的主要风险因素之一。

坚持运动的人和不爱运动的人,身体和生活有什么差别?

伴随运动量的减少,我们的组织器官机能也会相应下降,从而导致基础肌肉萎缩、呼吸循环功能低下。

长期运动不足,则会增加非传染性慢性疾病的发病风险,比如癌症、心血管病、心力衰竭、骨质疏松、脑卒中等等。

这些疾病被哈佛大学人类进化生物学教授丹尼尔·利伯曼定义为“失配性疾病”,也就是因为我们的身体不能或者不足以适应现代生活条件而导致的疾病。

图片

在人类进化的几十万年中,大部分时间都在和饥饿抗争,而今,食物不再匮乏了,我们的身体对源源不断的过量能量供应适应不足,就会使身体储存过多的脂肪。

肥胖本身并不是疾病,却是诸多疾病的诱因。

《人体的故事》一书中,丹尼尔·利伯曼从进化、健康与疾病的关系入手,讲述了我们如何一步步落入了失配性疾病频发的泥沼。

图片

苏珊·福沃德北京时代华文书局

图片

对于普遍增高的肥胖率,最常见的解释是我们摄入的能量变高了,运动却变少了,引发这种变化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我们承受的压力更大、睡眠更少,两个因素相互勾结,促进了体重的增加。

生物学认为,“压力”是一个中性词,没有负面的含义,它是一种古老的适应方式,能够在你需要的时候激发能量储存,把你从危险的境地解救出来。

比如你差点被车撞倒,大脑就会给你的肾上腺发出信号,让肾上腺分泌皮质醇。

皮质醇能够提供身体所需的瞬时能量,同时加快心率、升高血压,以便让人对危险更加警觉。皮质醇也会让你想去吃能量丰富的食物,从而帮你从压力中恢复过来。

正常情况下,压力是偶然出现的,如果一直处在压力状态下,皮质醇始终保持在较高的水平上,它就会让人们渴望高热量食物,这也就是为什么压力大时人们会渴望通过吃东西来获得安慰。

也就是说,压力之下,大脑认为你饿了,就会让你补充能量,同时减少活动。

最后,只要是遇到让你产生压力的环境,比如通勤、工作、考试,你就会分泌过多皮质醇,导致食欲增加、活动减少。

图片

生命科学界认为,人体中的荷尔蒙传递出不同的信号,大致可以分为两类:新生和毁灭。

当你感觉忙碌、疲惫、沮丧、懒散的时候,就是毁灭信号变强、新生信号变弱的时候,而运动就是加强新生信号的有效手段。

一旦投入运动,新生信号又能慢慢回到主导地位,让你在运动之后产生“精力更强、更有活力”的感觉。

图片

美国亨廷顿大学教授米歇尔·奥尔森,梳理出运动改变身体的时间线。

刚开始,大脑向肺部发送信号,呼吸变得更快更深,以便向肌肉输送额外的氧气;内啡肽大量产生,让你觉得兴奋、精力充沛;

运动一小时,多巴胺、血清素等能够改善情绪的化学物质,会充斥大脑,让身体感觉轻松舒畅,压力也会随之减轻。

运动一天,运动会增加流向大脑的血液和氧气,有助于提高学习能力,让人更专注。

运动一周,耐力得到了增强,你的最大携氧量提高了约5%,身体可以适应更高强度的运动;肌肉耐力持续增加,可以更轻松地进行负重训练,且每组训练的次数也在逐渐增加。

运动一年,你的耐力和有氧适能得到提高,运动不再感到吃力,减脂速度也会加快。

常年运动,人体端粒的长度增长,避免自由基所造成的损伤,延缓衰老进程,降低患癌风险,从而延长寿命。

图片

坚持运动的人会感觉自己的气色变好了,这也是运动带来的重要福利。

《人体的故事》中指出,营养输送给不同的器官,是有先后过程的,它必须优先供给大脑、心脏等重要脏器,维持生命,而皮肤总是最后才能分到营养。

静止状态下,只有30%用于输送营养的皮肤毛细血管开放,但在保持高强度运动时,可以让毛细血管开放的程度达到90%甚至100%。

所以经常运动的人,皮肤总体看起来更有光泽、更富弹性,和毛细血管的开放量有着直接关系。

图片

“我当然知道运动有益于健康,但一想到运动后整个人会好累、好痛苦,就不想动了!”

一直以来,我们都把运动和辛苦联系在一起。

运动时上气不接下气,运动后肌肉酸痛。

其实,运动不等于长跑、游泳等特定的项目,它可以是一种随时可做的生活方式。

对于忙忙碌碌的普通人来说,不必硬性规定自己必须运动,而是尽可能增加每日非运动的活动量,包括:逛街、做家务、遛狗,用走路去餐厅取代坐在家里等外卖、骑车回家而非坐车、爬楼梯而不是坐电梯、甚至站着看电视等等……

有研究发现,做家务两小时的消耗,和在跑步机上中速跑半小时相当。

这些细小而持续的运动,就像把钱存进银行,未来你能获得的收益就是健康的身体。

相反,久坐不动、任由自己做“沙发土豆”、长期成熟高压生活,就让我们的健康如同账户里损失的投资本金一样,不断流失。

图片

短道速滑名将王濛有一句座右铭: “不是四年,而是每一天。”

一天吃不成胖子,一两次运动、节食,也无法挽救垮掉的身体。

只有把良好的生活方式融入在每天的每一顿饭、每一个睡眠、每一个“非运动活动量”里,才会有稳定而持续的健康。

《人体的故事》中打了一个比方,不同的桥梁有不同的安全系数,它决定了这座桥能承担多大的压力。

身体也一样,有的人能轻松爬上一座小山,有的人爬一段楼梯都气喘吁吁;有的人经常感冒,有的人却有强大的免疫系统抵御风寒……这决定了他们生命质量的不同。

而运动正是改变这一切的起点。

作者 | 甘蓝蓝,写好别人的故事,过好自己的日子。来源,十点读书

冬天坚持跑步的你,
来一副多功能、
超划算的专业跑步手套,
保护我们的手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