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成功申报课题,就要撰写一份成功的课题申报书。因为课题申报成功就有相应科研经费资助,同时课题申报书也是研究者教科研素养的综合体现。 课题立项申报的程序 ![]() ![]() ![]() ![]() ![]() 申报课题分个人课题和集体课题。在申报课题时,要注意个人课题和集体课题的区别以及个人的研究方向和特点,以便更好确定课题项目。 ![]() ![]() ![]() ![]() ![]() ![]() ![]() ![]() ![]() ![]() ![]() ![]() ![]() ![]() ![]() ![]() ![]() ![]() ![]() ![]() ![]() ![]() 如何提交课题立项申报书 提交课题申报书有两种途径:一是将纸质课题申报表邮寄相关课题管理部门;二是通过网络提交课题申报书。现在课题申报大多通过课题管理机构提供的申请软件,在网上提交申报表,同时邮寄纸质申报书。 课题申报书有哪些要求 明确课题申报要求才能不走“冤枉路”,才能准确填报课题立项申报书,为课题申报成功奠定坚实基础。 一是读懂相关要求。一要读懂“申报须知”(课题申报必须“知道”的事项);二要读懂“课题指南”,明确选题的方向和范围;三是读懂“填写说明”,知道填写课题申报书的注意事项。 二是清楚申报限制。一是清楚课题申报者的年龄限制;二是清楚课题申报者的职称要求;三是清楚字数限制,如标题字数、论证字数;四是清楚课题申报的截止日期;五是清楚信息限制(如身份信息限制)。 课题立项申请成功的“四大关键” 一要明确“研究什么问题” 课题立项申请书是为获得上级批准而展示的选题设计与规划。若不知道研究什么问题,课题申报书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因此,回答研究什么问题就是课题申请书撰写的基础和关键。 要澄清问题,就要界定概念。问题与某一事物或现象相关;领会事物或现象,就必须进行概念界定。表征事物或现象是约定俗成的,但同一概念反射到不同个体,其效应不尽相同。有些教师很不重视概念界定,如不界定研究对象、简单列举己有定义,或下一个模糊定义。这让课题申报书在源头就出了问题。 就学理而论,界定概念,即下定义,而定义是主谓语结构判断,主语定义对象,谓语定义对象类属的同类事物或现象,即“什么是什么”。典型的定义方法是“属加种差”。界定概念,需直面概念表征的事实,让事实显现自身本质;运用分析思维,彰显概念的多重本质;通过“整体——部分”的解释循环,丰富概念内涵;最终廓清概念界定的视域与目的,明了概念的内涵与外延。 二是明白“为什么要研究这个问题” 界定概念是为了明确研究的问题,而文献综述就是为了回答为什么要研究这个问题。课题立项申报书要求填写国内外相关研究的文献综述,其用意就是通过对已有文献的分析,彰显该研究的价值和意义。 有些教师不知文献综述的价值和意义,只是找些相关研究成果填入其中,以致文献综述变成材料维积。文献综述应尽量避免如下偏误:一是不筛选、甄别查阅到的文献,罗列一串缺乏代表性、权威性的文献;二是罗列相关文献而不做评述,仅仅陈述某些学者说了什么,至于这些学者说得怎样、是否有缺陷,则只字不提;三是简单列举文献,主观臆断否定已有研究,夸大自己研究的价值和意义。 文献综述澄清研究意义,至少把握以下三点: 一是查阅课题研究相关权威期刊、经典著作、重要人物的观点与论述。其捷径之一是用逆查法先找到一两篇经典文章,然后根据其参考文献顺藤摸瓜,进行拓展式阅读。 二是客观中肯,实事求是评价已有文献。 三是围绕拟研究的问题重构文献。有些教师常常有综无述,根本原因在于他们文献综述的思路出现了偏差。课题立项申报书是对某主题的研究,其题目多冠名为“ XX 的研究”。但“ XX 的研究”并不是对某主题的阐述与论证,而是对某主题蕴含问题的分析与解决。因此,文献综述并不是围绕某主题罗列文献,而是紧扣某主题蕴含的研究问题重构文献,即以拟研究的问题为主线,充分展示、陈述与该研究问题有关的文献都说了什么,还有哪些问题有待进一步追问和解答。 三是搞清楚“研究这个问题的哪些方面” “学会分析、细化问题”是指运用分析思维,将研究问题细化为一个个具有逻辑关联的小问题,直到不能再区分、识别为止。其操作路径有二:一是从多个角度、多个侧面进行横向分析,拓展研究问题的广度;二是按照不同层次,一层一层地进行纵向分析,挖掘研究问题的深度。即通过横向与纵向的分析,全面、深入地认识和理解研究问题。 学会分析、细化问题,应立足课题名称进行纵横的逻辑追问。一个完整的课题研究要回答“是什么”“为什么”“如何做”等问题,而且在这些问题背后仍存在着“是什么”“为什么”“如何做”的问题。 四是知道“如何研究这些问题” 研究方法无好坏之分,只有适合的才是好方法,即使是“月亮之星”,不合脚,买来也是摆设。因此,问题不同,选择的研究方法也不同。从功能上看,研究方法大致分为以下三个层次: 一是获取研究资料的方法。比如:观察法、调查法、实验法、文献法等。 二是搭建理论框架和论证(阐释)观点的方法。如理想类型法(达到理想状态的类型)、系统法等就具有搭建理论框架的功能,而体现“分析——论证”和“理解——阐释”的典型方法则有叙事研究、阐释学研究、概念分析、比较研究、历史研究、个案研究等是。 三是指导研究的理论视角,即提出问题、分析 要想走出研究方法简单列举或无层次罗列等误区,最佳的路径就是研究某问题时,准备如何解决,就如何呈现与叙述,做到研究问题与研究方法的匹配。如调查法是用来解决什么问题的,申请者准备如何解决该问题,就如实地描述与展示出来。为某一问题的解决总是蕴含着解决该问题的某种方法,而某种方法也总是解决某种问题的方法。因此,研究方法就是陈述如何解决研究问题。正确的做法是首先对研究内容所涉及的问题加以归类,然后根据各类问题设计适合的研究方法。如果无法做到如此精细的话,至少也应该对拟解决的关键问题所需要的研究方法作出讨论。 总之,要想自己的课题立项申报成功,就要用简洁明了的语言告诉评委专家,我要研究什么课题、我为什么要研究这个课题、我会从什么视角研究这个问题以及我会怎样一步步实现课题的预期目标。 |
|
来自: leeechen64 > 《待分类》